【散文】七月槐花香
【散文】七月槐花香
本文已于2009.09.07.刊载在《呼和浩特日报》第8版
每年的七月,呼和浩特许多路段和小区里的槐树花都竞相开放。那一丛丛,一簇簇茂密繁华的槐花在夏日的微风中婆娑摇曳,细碎的花瓣洒满一地,就像是嫩青色的小豆瓣,槐花散发出阵阵馨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
呼和浩特七月的槐花馨香飘溢
记得小时候,每年都有三种植物的花或籽可供我们美餐享用,一是春天的榆树嫩籽,(我们都习惯叫做“榆钱儿”),那嫩绿的圆形籽包一串串的看着就想吃,中间的籽鼓起一个小圆包,就像一串小小的铜钱,随手撸一把,放进口中,哇,那香甜润滑的汁液顿时蔓延开来,脆甜可口。那时,报社大院里到处是榆树,我家平方后院里的那棵老榆树,粗得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足有20多米高呢。
还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每逢春季,报社大院里几乎家家都把一串串的“榆钱儿”采摘回来,有钱人家把它与莜麦面或荞麦面拌成小疙瘩,加点碎葱花和盐,在笼屉里一蒸,香喷喷的“莜面或荞面“磈垒”就出锅了;没钱的人家只能用玉米面拌“榆钱儿”蒸“磈垒”了,但那也一样的香甜可口呢。
住宅附近的槐树林荫大道
第二种能吃的就是这中嫩青中透着乳白色的槐树花了,做法一样,主要是与莜麦面、荞麦面或玉米面和在一起,拌成小疙瘩,蒸出喷香可口的“磈垒”。而第三种能吃的就是玫瑰花。有经验的人们把盛开的玫瑰花摘下、洗净、晾干,放入玻璃器皿中,放一层玫瑰花瓣,撒一层白砂糖,或加入适量的蜂蜜腌制,然后密封数日,再打开瓶口,那已经变成玫瑰酱的花瓣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啊,真是馨香四溢、沁人肺腑。人们通常用玫瑰酱做糖酥饼,每张饼里只须加入一点点玫瑰酱,吃起来那个香甜可口,永远难忘!
春天里香甜脆嫩的“榆钱儿”
这几天,有了许多闲暇时间,因为母亲术后康复很快,已经完全能够生活自理了,我也有了去附近曾经上过的小学、熟悉的街道和原来住了近20年的报社东大院走走看看的时间。
清早,我沿着离家很近的那条布满槐树的林荫大道,在阵阵槐花的飘香中,由东向西走去,横过那条主要的大街,进入一个窄巷,抬头就看到了我曾经上了五年的小学“呼和浩特市苏虎街试验小学”,这是呼市最好的、教学质量颇高的小学,也是唯一的一所“五年一贯制”的试点小学。当时虽然也像现在这样按所住区域分片录取,但仍有许多孩子无法入学,因为学位有限。
住宅附近的槐花盛开
四十多年之后,再次徜徉在自己曾经接受最初的小学教育的校门口,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回忆、怀念、感叹...许多人都不在了,许多情景也都变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历史的变迁所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学校还在,平房教室变成了楼房,一茬茬新的学生一如既往地背着书包上学,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穿着时髦华丽了许多;一个个年轻的老师像园丁一样,继续辛勤地耕耘在培育祖国花朵的第一线,教书育人。
沿着“苏虎街小学”的小街继续向西走,大约不到一公里的路就进入了报社东大院。令我惊讶无比的是,我们家曾经居住的那个“四合院”早已了无踪影,连原来的地基位置都被一群新楼覆盖着而无法确定。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新颖鲜亮了,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50年代的苏虎街小学
现在的苏虎街小学
眼下的报社东大院里的街道,已经被扩宽了不少,成为远近文明的早市,蔬菜、瓜果、早点、熟肉、各类干货、面料、鞋袜、日用小五金、书刊报纸等真是丰富异常、应有尽有。问问价格,同类的蔬菜瓜果和食品、纺织品衣帽鞋袜等,基本都是深圳价格的五分之一,有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是十分之一。北方,在我的印象里始终与物价低廉有关,可当地的百姓却不觉得低,因为他们的收入就很低啊。其实,应该说是深圳的物价太高了才对。
人见人爱的玫瑰
我就这么漫无边际地溜达着,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都问问价格,最后,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家“原生态豆腐坊”,即一家老豆腐(豆花)、豆浆和卤水豆腐的专卖店。进去要了一份老豆腐和刚炸出的香脆油条,那口味,比在深圳吃到的新鲜、地道多了,总共2.5元的早餐,感觉非常之好。
回到家中,突然发现鞋底鞋边都粘满了槐树花瓣,轻轻取下一片放在手心,细细看着那嫩嫩的、青中泛着乳白的、豆瓣一样的花片,竟然不忍心也不舍得扔掉,总觉得那花瓣中掩藏着一段久违的,几乎被遗忘的历史...
2009.07.21.
呼和浩特市随处可见的玫瑰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