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三要三不要”,非常实用,你知道几条?

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调理方法,温热的艾通过穴位的渗透,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效,为身体补充阳气和能量,排除邪气。

艾性属木,木燃烧能生火,象征着天上的太阳,行人体之阳以助生能,热胜寒,能生火,火温土,生万物,火化气,能伐水,这是艾草本有的自然属性。

艾灸连续燃烧,使之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使之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循环全身。

《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庄子》和《孟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和“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由此可见,艾灸对于保健养生都有很好的效果,不过艾灸虽好,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日常能遵守以下的这“三要三不要”,假以时日,相信一定可以给你的身体健康带来丰硕的成果。

你身上藏着9个健康窝,常拍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别小看了这些健康窝。据史料记载,每当慈禧出现不适,都会按摩眼窝、颈窝、腰窝、腋窝等“养生窝”,常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 耳窝——聪耳、防感冒

耳窝位于耳垂后凹陷之处,是人体翳风穴的位置。按揉翳风穴可以起到防治感冒,预防风邪入侵身体;还能宁心安神,缓解晕车;此外可以起到聪耳的作用。

方法:用指尖来按揉,按揉的力要沿着斜内方,朝向鼻尖的方向。每次按3-5分钟即可。

2. 眼窝——安神明目

眼窝是指眼睛四周的范围形成的一个窝。眼睛周围的穴位非常密集,有睛明穴、攒竹穴、丝竹空、承泣穴、四白穴,它们都有很好的明目、安神的作用,经常按揉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改善老花眼。

方法:用指腹按揉眼眶,可以从上眼眶开始、外眼角、再经过内眼角这样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单方向按摩,力度不用过大,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

也可用指腹按压重点穴位,按压时要轻柔。因为眼周的穴位比较敏感,血管也比较丰富。

3. 颈窝——改善咽喉不适

颈窝在喉结下、胸骨上的凹陷处,也是天突穴所在的位置。长按天突穴可以通利气道,同时也能改善咽喉不适、恶心呕吐。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的按压,同时配合吞津。因为按揉的过程中配合咽唾沫的动作能够很好的缓解咽喉的不适、干呕、恶心的症状。按揉时,用力要往斜下45度角,按3-5分钟即可。

4. 腋窝——宽胸护心、消气

腋窝是“心经”经过地方,内有极泉穴。极泉穴是心经气血循行的开始,按摩极泉穴能够梳理心经的气血循行,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容易生气的人,遇事容易急躁的人都可以揉揉腋窝。

方法:

① 按揉法:双手交叉,掌心面对胸部,用并拢的四指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0次,以提高淋巴循环;

然后找到极泉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0次,有酸、胀、麻的感觉。交替按摩100-200次即可。

极泉穴在哪里呢?双侧上肢交叉,然后左手拇指置于右腋窝下,右手拇指置于左腋窝下,指尖到达腋窝的顶端,大拇指指腹自然对应的部位就是极泉穴。

② 拍打法:四指并拢,手微曲,用“虚掌”拍打上肢的内侧面,由轻到重,节奏均匀,拍到皮肤发红。

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肿瘤有淋巴转移患者,不要随便拍打腋窝。

5. 肘窝——降胃火、改善便秘

常拍打肘窝有泻火的作用,因为肘窝附近有大肠经穴位,经常便秘、腹胀,或者牙痛、胃火大,或者风热发烧、头疼、咽喉肿痛,都可以拍拍肘窝。

方法:

用手掌的指头根部拍打肘关节的外侧,由轻到重均匀拍打100下左右,如果火气比较大,很容易就会拍出痧点。

不过久病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重拍打刺激,可以在肘窝处轻轻推擦。

6. 腿窝——缓解腰背不适

腿窝就是腿部弯曲后的窝,此处有一个委中穴,《皇帝内经》有“腰背委中求”一说,不管是风寒、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及扭伤引起的腰背痛,都可以求助委中穴,能够缓解腰背疼。

方法:

曲腿时,腿窝处横纹的中点处就是委中穴。先把手掌搓20-30下搓热,然后把手放在腿窝后侧捂30秒,做10个来回;用拇指指腹来按压委中穴,停留3-5秒,瞬间放松。

7. 脚窝——补肾健体

脚窝,就是蜷足时的凹陷处,也是涌泉穴所在的位置,它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方法:

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的位置上。用手部的大鱼际单方向的擦涌泉穴,至脚底有发热的感觉,搓5-10分钟。力度、节奏均匀。

8. 腰窝——腰部不适

腰窝是腰背后的两个小窝处,是腰眼穴。无论是因腰肌劳损、内脏病变、腰椎病变引起的腰酸腰痛,都可以按揉腰眼穴缓解。常揉腰窝还有调和内脏功能的作用。

方法:

一般手握空拳,自然往后腰一放,拳头所在的位置,大概就是腰窝的位置。

双手放在后腰,用我们的手掌根从上往下擦,擦到腰部发热为止,擦30-50次。胳膊不方便的人,可以和家人之间相互推擦。

9. 脐窝——改善消化功能

脐窝也就是我们的肚脐眼,是神阙穴所在之处,神阙穴有大补元气之效。爱腹泻、腹部怕冷、甚至先天体质弱者,都可以通过脐窝来保健。

方法:

拉肚子、肚子凉,需“补”之时,建议逆时针揉肚子;易便秘的、想减肥,需“泻”之时,建议顺时针揉肚子。每次可以揉100次。

艾灸坚持“三要”原则,效果看得见
1
要顺应天时:艾灸遵循自然规律,事半功倍。

艾灸疗法从古至今都是治病救命、健康养生的首选。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艾灸要顺应天时,效果才更好。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经常说到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艾灸如果顺应天时,比我们吃什么补药都要好!

那么到底艾灸应该如何顺应天时呢?

春夏季节,气候由湿渐热,阳气开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尤其人夏后天气炎热,易出汗,常食生冷瓜果,易致风、寒、暑、湿、火等邪人肌肤腠理,由饮食而带邪入肠胃。

因此,这个时候,保健的重点应该是肺、脾、胃,固护肺卫。抵御外邪人侵;通调肠胃,健运脾土,减少疾病的发生。可选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进行灸法保健,取肺经、脾经、胃经三经穴位施灸。

而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冷,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为了增强御寒能力,健固腰膝,常以养肾为主,增强体质。这个时候可以取肾经上的中医穴位进行艾灸。关注:灸大夫,取穴更简单

秋天气候干燥,宜滋阴润燥,可灸肾经的太溪、水泉及大肠经的曲池、肺经的曲泽以缓秋燥。

另外艾灸养生在一天当中也要讲究顺应天时。早晨人的精力开始生发,精气神是最旺盛的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候(7点到11点)进行艾灸,可以战胜病邪的最好时刻。

这个时间内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最好选这个时间段进行艾灸。

2
要坚持施灸:艾灸可以防未病,比能治已病更重要!

中医典籍《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很多人得益于艾灸疗法,比如腰腿肩颈等病症,往往艾灸一段时间以后,身体疼痛开始减轻甚至完全恢复,人往往是这样,身体症状稍微减轻一点以后,就不再施灸,因为往往把艾灸当成是要,把艾灸当成是一种治病的方式,不舒服的时候灸一灸,一旦身体舒服了,就不再施灸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艾灸只是用来治病的。

事实上,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更确切的说,艾灸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因此艾灸养生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撒网,贵在坚持!

为什么这么说呢?

经常施灸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刚开始艾灸时只不过是温热舒服一些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施灸次数增多,你会惊奇的发现,看似不起眼的艾灸,不但把相关主治病症治愈,且身体的其他不适也会伴随艾灸而消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持续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愈力。

什么是自愈力?自然界中有很多动植物都有自愈力,比如壁虎断尾,橡胶树割胶等等。而我们人类也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与生俱来拥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自我复原的能力。

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平时药物的治疗作用只占30%,治疗疾病更多依赖的是身体的自愈力,即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只要机体的自愈力存在,我们就可保持健康。

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

3
要注意位置:不是所有的身体部位都适合直接灸

艾灸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穴位和禁灸的部位。

虽然理论上讲,身体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也不能不经考虑,不定穴位,随便施灸,必须根据选定的穴位进行施灸。

对于颜面部及后头部,不应使用直接灸以免残留灸痕。万一非灸不可时,则应用极小的灸炷,或艾卷温灸法。此外,皮下静脉亦应尽量避开直接灸。

施灸三不要,疗效有保障
1
艾灸不要贪多求快

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刚开始的时候要注意灸量,千万不要贪大壮猛火之灸。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以适当的加大灸量,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大多属于阴虚,而木火偏旺,应该减少灸量。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引火下行。

2
艾灸期间不要喝冷饮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或者在施灸之后,马上洗澡。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湿邪也容易入侵,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日常的保健。

应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的弊端。

3
施灸时不要顺序颠倒

关于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

一个穴位艾灸多长时间?

我们建议保健灸,一周艾灸2-3次,每次每穴15-20分钟左右;治疗性艾灸,每次每穴艾灸20分钟以上,艾灸一周休息2天。

时间上,我们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性建议,你按照我们的建议去做,不会走弯路;但是人与人之间都有个体差异,因而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因人而异,自有它的灵活性!

我们今天谈的:每个穴位,艾灸多长时间为最好?这里主要谈:用艾条悬灸穴位的时间。

1,看 灸 感
什么叫灸感?

《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

上面描述的就是艾灸过程中出现的透热、扩热的灸感。

很多艾友在艾灸过程中会出现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等艾灸反应,这是艾灸过程中出现的反应,跟我们艾灸后出现的红、肿、痒、起水泡的排病反应是两回事。

很多艾友在艾灸过程中,没出现过灸感,跟他经络瘀阻程度、使用的艾灸工具和当时施灸时的状态很有关!

一般来说,艾灸时关掉手机会很快出现灸感!

当你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灸感”,你就不能局限于15分钟还是30分钟,你应该等到灸感(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完全消失,才能停止施灸该穴位。当然这个时间可能是5分钟,也可能是50分钟。

有没有灸感,也跟你的艾灸经验很有关系。

2,主穴和配穴之分

每个病症艾灸时,都有主穴和配穴之分。比如,治疗胃病的穴位中,中脘穴就是主穴,你可以以30分钟为标准,延长艾灸时间;其它的配穴,艾灸时间设定为20分钟。

如因时间限制,你可以只施灸主穴。

当然还跟身材有关,如果肚子大,中脘穴可能要灸到40分钟才能灸透;身材偏瘦,中脘穴艾灸20分钟即可。

做隔姜灸的艾友,那么我们施灸时,主穴可以多灸几壮(比如7壮),配穴灸3壮。

3,躯干、四肢穴位之分

躯干上的穴位,所处位置相对深一些,主穴也多一些,因此艾灸时间相对长一些;而四肢上的穴位艾灸时间相对短一些。

当然,如果四肢上的穴位是主穴,或者艾灸时有明显的灸感,那就另当别论!

4,以病症为准

我以前的文章里经常提到,如果是寒湿重症(比如癌症),一个部位艾灸2小时不为过!有一个近70岁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了各种情况,自己做了一个木头的坐灸凳,每天坐灸2、3个小时,控制的很好。

我以前文章里介绍过一个脚踝严重扭伤的艾友,我要她艾灸扭伤部位2-4个小时,结果不仅没出现更痛、更肿的情况,最后竟然可以垫着脚走路了。为什么呢?艾灸本来就可以通经活络,消炎止痛,在这点上跟西方医学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