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钩沉】和公祠的故事

相关文章:

【古城钩沉】长阳古县衙变迁史

【古城钩沉】田家台子的由来

【探索发现】湖北长阳最古老的宝塔——昌贵塔

清代长阳知县李灿

【长阳碑刻】清代湖北巡抚全保暨长阳知县惠廷鸾告示碑

观音阁修建者李爵的家世和遗闻

▲清江花园酒店(图片来自网络)

湖北长阳清江花园酒店,坐落于长阳县城繁华地带。酒店的大部分区域,在清代中后期时,为官办书院——九峰书院(原名清江书院)所在地。在书院兴建之前,这里曾建有一座纪念长阳离任知县和刚中的生祠,名为“和公祠”。

和刚中,字健菴,一字寄园,清代陕西同州府蒲城县人,雍正壬子科(1732)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至二十九年(1764)间,任长阳县知县。长阳,是和刚中县官仕途的首站。和刚中,在长阳留下了不俗的功绩。

长阳旧志记载,和刚中任职期间,“廉明而爱人”,尤其重视文教,是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好官。他最大功绩,是领导建成了长阳历史上规模最大、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宫。

明清时期,学宫既是长阳最高官办学府——长阳县儒学的校园,又是祭祀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孔庙(又称文庙),大多数时间为“庙学合一”建筑群。在和刚中任长阳知县以前,长阳学宫屡换地址,时而建在黄龙岗上,时而建在县城江边,师生惶惶无定所,而且规模狭隘,礼制不备,无法完全满足教育、祭祀等现实需要。

▲和刚中主持修建的长阳学宫(文庙)示意图(图片来自道光《长阳县志》)

有感于此,和刚中莅任之初就想为长阳新建一座像样的学宫。经过仔细考量,他决定将学宫迁建于“县署东旧址”,即今广场小区西部。明代洪武年间,长阳初建文庙即选址于此。为了募集建设资金,他努力争取县内有影响力、有财力之人支持。在他的影响下,彭商贤、饶绣、李鸿敏、李世春、习之文等县内著名绅士及贤达、善士共襄盛举,其中仅儒商彭商贤个人就捐赠了一千两白银。经过一年的建设,乾隆二十八年(1763),和刚中主持的学宫迁建工程圆满竣工。学宫坐南朝北,遥对“文笔”九峰群山,规模宏大,气象一新。临街以至临江,依次分布有牌坊、黉墙、棂星门、泮池、乡贤祠及名宦祠、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庑、启圣祠等,建筑布局及功能设置完全达到清代庙学建筑规范。清代时,这处学宫是鄂西地区最为宏大的县级学宫建筑,为长阳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场所,成为长阳古代的一张文化名片、引以为豪的地标。学宫建筑后来几经修缮,不仅延续使用(除道光丙午至咸丰庚申间短暂再迁山上外)到民国时期(仅作文庙),建国后还成为中共长阳县委办公场所的一部分,笔者就职的长阳档案馆即创建于学宫(文庙)大成殿内。

传说和刚中兴建学宫之初,曾得“上天”神助。当时鸠工备材,万物具备,只欠大木以作各殿梁柱。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哪知清江突涨大水,有数百“香楠”巨木从上游流来,齐集县城江岸。其中最大的有四株,均为干长十五丈、围粗一丈者,其余稍小而已。因此,他取得了一年建成之功。全县上下,“莫不叹异”。老百姓都说,是和知县为长阳竭心尽力做事,感动了上苍。

▲位于长阳县城江南的昌贵岩(向家舟摄)

为了振兴长阳文教,除了建修学宫外,他还做了两件祈求文运的事,一是迁建文昌阁,二是复建昌贵塔。

长阳古城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由知县伍瑗始建于“学宫旧址”。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徐又达复建于东门城楼上。乾隆二十八年,即学宫落成同年,和刚中将文昌阁回迁于明代旧址,建在学宫左侧,今广场小区东部。

昌贵塔原是明代初期修建的古塔,遗址在今长阳县城清江南岸昌贵岩,即俗称“穿角岩”岩顶。昌贵岩隔江遥对县城学宫,但“山突无峰”,为了“培风水”“镇地脉”,明初的长阳官民在此岩上修建了宝塔。传说明代长阳科举繁盛,与此塔有关。明末时,此塔倒塌(可能与土司唐镇邦或张献忠农民起义军部队攻打长阳县城有关),此地因而又称为“倒塔坡”。和刚中上任后,打算率士绅在原地复建宝塔。可惜的是,宝塔刚刚修完一层,和刚中便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往鄂东名县——黄梅。和知县离任后,建塔失去主心骨,工程便搁置下来,被迫成为“半拉子工程”。年久日长,建塔之事无人理会,塔砖被人取完,只留下青石塔基。直到十多年前修建移动通信塔前,塔基仍可见。

虽说把一个地方文运昌隆寄托在文昌阁与文峰塔上,说到底是迷信的作法。但和刚中倾心于此的目的,说到底是顺应地方传统和民间信仰,意在精神上鼓舞长阳士民信心。站在那个时代看,和刚中做的这两件事就是实事好事。和刚中离开长阳101年后的同治四年(1865),长阳官民在另外一处地方,建成了一座名为“鸣凤塔”的文峰塔(文笔塔),也算是完成了和刚中未竟的事业。

由于和刚中对长阳的贡献之大,长阳人于他赴任黄梅后,在县衙东侧、清代初期清江书院旧址上,为其修建了一座生祠,名为“和公祠”。祠堂不仅为纪念和刚中用,还兼作书院,延师教授生徒。长阳明清两朝受人爱戴的县官不少,但是不仅“去而人思之”,还被人建立生祠的,和刚中是唯一一例。足见长阳对和氏的评价,决不仅仅是“清官”“好官”这寥寥数语可以概括。按说,好人一生平安。可是此后和知县的命运却令所有长阳人欷歔,和公祠的遭遇更是令人叹息。

▲道光版《胶州志》中关于和刚中的记载

在封建职场里,读书一生、老年从政的和刚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懂爱民、勤奉献,但他似乎不懂媚上、不懂权术。他的同乡晚辈、蒲城的两位国家级历史名人王鼎和杨虎城也是这样。王鼎是“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杨虎城是与张学良联合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囚禁、杀害的著名爱国将领。

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胶州志》,记载了和刚中的暮年经历。不知他在黄梅知县任上,得罪了哪位权贵,而被置以重罪,不仅被罢官,还被以“戍胶州”的严厉惩罚。此时的和刚中,不仅丢了乌纱帽,还成了一个戴罪服役之人。在明清数百长阳知县中,比和刚中命运还惨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来。好在当时的胶州知州深明大义,知道他学富五车、为人正直,便设法将他从苦役中解脱出来,延请他主持当地书院,教授学子。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胶州学生学业精进。胶州名士,进士张维祺、举人赵衍祺、岁贡王毅等都是他的受业门人。官场惨败而教育有成,只能说是和刚中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嘉庆版《秋潭诗集》中收录有彭淑的多首竹枝词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和刚中被罢官流放后,可能是在有关人员的层层指示下,长阳有司迅速取缔了建立不久的和公祠,将其改建为祭祀龙王的龙神祠。乾隆后期,曾在和刚中修建的学宫中就读过的学生、学宫主要捐建者彭商贤之子、彭淑在路过龙神祠时,追忆和氏的事迹和遭遇,辗转不忍离去,赋得竹枝词一首以志感怀:

黉宫面对九峰开,天遣文楠栋梁来。

卅载和侯遗爱在,龙神祠下一徘徊。

此后,彭商贤嗣子、乾隆庚寅科举人、清代中国著名诗人及廉吏彭淑(彭秋潭)正在江西吉水当知县,后来他历任(署)瑞昌、崇仁、弋阳、瑞金等县。不知是否受到家乡名吏和老前辈的影响,他不仅治县有方,而且“居官清慎,不事奔竞”。而彭淑最后的命运,也竟与和刚中有几分相似。临川知县任上,由于他严格约束属下,妨碍了低级官员的既得利益,被“黠吏”黄河清抓住所谓“把柄”不放而检举到上官,最后被调任广信府河口镇同知,“明升暗降”。不久,彭淑因病去世于任上。

可是,公道自在人心。彭淑去世后,他的好友、江西同僚、阳湖文派创始人恽敬(恽子居)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对他的生平给予了极高地评价。从清代至今,彭淑一直被长阳人视为乡贤、名人,成为长阳的骄傲。其诗文,其为人,涵养了一代又一代长阳人。而对和刚中,终清一代,长阳官民虽然迫于当时的政治压力,无法给予他应有的名分,也一度无法复建昔日的和公祠,但在历代《县志》中仍秉笔直书其事迹,用事实告诉后人——和刚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嘉庆六年,知县陈本礼以龙神祠址重建清江书院。嘉庆八年,知县彭运修将县城西门内佷山书院(雍正三年知县李恂创修)改建为龙神祠。对于这一变迁,十余年后,由彭淑侄、子彭世德、彭人檀、彭树香,晚清大家杨守敬的授业恩师谭大勋等长阳优秀学子、学者编纂的道光元年《长阳县志》中这样写道:“今书院与龙神祠易地并存,而和公祠竟废!”从和公祠改为龙神祠,到道光元年龙神祠易地留存,半个多世纪过去,有良知的长阳人对和祠久废而恢复无望,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悲叹和悲愤!他们在县志中的吐槽,是在向后人确认和刚中的确是对长阳有恩之人。

▲同治版《长阳县志》中《长阳县城图》(局部)。同治年间时,在九峰书院中恢复设立了“和公祠”。

道光十五年(1835),山西临汾人、长阳知县范炳监大张旗鼓完成书院重修,将其更名为九峰书院。同时,在书院内重新设立了和公祠,主祀和公,附祀嘉庆年间长阳著名知县刘碔(后范炳监亦入祀)。和公祠从此时复建后,一直保留到了民国年间。“士民过其处靡不怅悒”的情景终于一去不返。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长阳以九峰书院为基础,成立“长阳官立高等小学堂”,开启了长阳现代教育的先声。116年以来,长阳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深刻影响了长阳发展进程。古今事实表明,只有德高望重的官师以品德、以实干抓教育,教育才能持续发展。教育发达了,人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进步,长阳相对贫困、落后的面貌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追溯长阳教育发展史时,应该注意到公元1763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缅怀为长阳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贤时,不应该忘了还有和刚中这样一个人。对于长阳当代执政为民者而言,也可以从和刚中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长阳碑刻】雷震坡公议分水碑

【长阳古民居】马坪村覃家老屋

【长阳古旧地图】明万历《长阳县图》

【文献连载】《长阳县抗战史料》校注(一)

【地名记】丹水第一桥——万寿桥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hsfg99

(0)

相关推荐

  • 甘谷历史中的朱圉书院及其山长们

     书院始于唐代,是应科举制度的兴起而产生的.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所谓的察举制和世家门阀制,和读书多少没有多少关系.唐代科举一兴,无论出身豪门世家还是寒微小户,皆须走进考场分出高下论定 ...

  • 《清舍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长江--清江中下游,地跨东经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东邻宜都,南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傍长江三峡, ...

  • 说说都城义学

    去年,铜镬山佬(六叔公)私微我,问我是否知道都城义学.他说飞凤山前年底削低了好几米,县里要在这里重建都城中学.施工中挖出了一块石匾,上面的文字是"都城义学". 都城义学石匾(六叔公 ...

  • 荣塘花苑敖家:狮山书院敖宗瑚

    翻开尘封的岁月,探寻远去的记忆,不管愿不愿意,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禁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荣塘阳泗村委会花苑敖家,是清代中期狮山书院创建者敖宗瑚的家乡.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庄,也是 ...

  • 广东省文护单位乔琳公祠,听红色故事传革命精神

    这是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完美结合的客家建筑,潮汐更改,风起雨落,四百余年星辰变幻.坐落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的坜林坪,有一座保存完好,规格方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保护单位--张氏乔琳公祠.仿佛一杯 ...

  • “万安山”晏公祠、地藏殿

    地址: 海淀区四季青镇万安山南坡 级别: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明正德七年(1512年)太监晏宏所建,清康熙四年 (1665)重修. 内容特色:晏公祠.地藏殿,原名"道统庙",属 ...

  • 从熙公祠,潮州石雕巅峰之作

    潮州市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广东省内仅次与广州市,其中七处位于以开元寺为中心的老城区内,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从熙公祠位于潮安区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潮州市九处 ...

  • 河北李公祠大街

    一 去北宁公园.经金钢桥过海河才能到达:桥右侧沿河马路叫:"海河东路".桥左侧叫"李公祠大街",为什么一条大街.不统一叫一个名称呢?却叫李公祠大街呢?原来.它与 ...

  • 东莞市寮步镇——慕田胡公祠(71)

    2021年5月1日下午,到东莞市寮步镇拜访襄阳籍企业家东莞市齐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伦,16点事情谈完,我看时间还早,就导航找到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良边村游屋村游氏宗祠.参观完游氏宗祠后,顺着村道向 ...

  • 东莞市寮步镇——起云胡公祠(70)

    2021年5月1日下午,到东莞市寮步镇拜访襄阳籍企业家东莞市齐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伦,16点事情谈完,我看时间还早,就导航找到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良边村游屋村游氏宗祠.参观完游氏宗祠后,顺着村道向 ...

  • 杨公祠六十四卦签解秘

    易学是风水的理论基础.将八卦系统弄清楚,是风水学的基本功之一.因为理气之争都离不开八卦这个基本构架,以洛书.干支.八卦分别为主线分别产生了不同的理气派系学说,各家只是充当不同的角色而已. 都天玄空.辅 ...

  • 东莞市寮步镇——见阳胡公祠(69)

    2021年5月1日下午,到东莞市寮步镇拜访襄阳籍企业家东莞市齐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伦,16点事情谈完,我看时间还早,就导航找到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良边村游屋村游氏宗祠.参观完游氏宗祠后,顺着村道向 ...

  • 东莞市寮步镇——品良胡公祠(68)

    2021年5月1日下午,到东莞市寮步镇拜访襄阳籍企业家东莞市齐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伦,16点事情谈完,我看时间还早,就导航找到位于东莞市寮步镇良边村游屋村游氏宗祠.参观完游氏宗祠后,顺着村道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