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故友“韩家姐妹”钩沉 所嫁夫婿均非等闲
◎徐泓
从小就知道,我的母亲韩德常有五位姑姑,我们这一辈儿称呼她们为姑婆。进入我的记忆时,她们都已年过半百,但那份气质脱俗的民国范儿,高龄之后依然不失,仪态优雅,着实令人过目难忘。
她们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为“韩家姐妹”。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大姐,更是与韩家五姐妹中的三位从天津读书时就相熟,和其中的一位在“觉悟社”还有战友之谊。
她们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女性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婚姻,将各自的人生无可回避地卷进了历史的漩涡;她们的命运与中共的统战政策结下了不解之缘。
韩大奶奶生了五个女儿,个个如花似玉
母亲家族的故事要从“天津八大家”说起:据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初年(1851年)起,天津城里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 。排名第一的“东门外韩家”,又称“天成号韩家”,从事海运业,是靠海船、海运发迹的。
韩家到了上个世纪初,离开天津落户北京,买下了北京南城西琉璃厂尽头南柳巷的一处大宅院,共有101间房。南柳巷25号大宅门里的当家人,正是我母亲的奶奶卞氏,有的称她为卞家老太太,有的称她为韩大奶奶。
韩家阴盛阳衰。韩大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但小儿子夭折,只剩下韩振华独苗一个:韩振华,号诵裳,正是我的外公。韩大奶奶生了五个女儿:韩俊华、韩升华、韩咏华,韩恂华、韩权华,个个如花似玉。
众人皆佩服这位老太太思想开通。她先解放了女儿们的脚,除了大女儿以外,其他女儿都是天足。她还鼓励女儿们读书,从五六岁开始就送她们进严氏女塾,以后上了专科、大学。女子留洋读书,这在当年是很容易遭非议的事,但她一锤定音,让韩恂华、韩权华去了美国留学。那可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稀罕事。
韩家六姐、七姐同入北京大学
当然,韩家老太太的开明,受到了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南开校父”的严修(范孙)先生的影响与助力。清朝末年,韩家还在天津时,就与严修先生结为通家之好。
1902年严修先生去日本考察教育,对女子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他于同年冬天在家中创办了严氏女塾。念书的主要是严家女子,也有几个亲友家的孩子,包括韩家姐妹。严家按照韩家的排行称呼她们为“韩四姐”、“韩五姐”。
1905年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这是天津最早的女子小学堂。同年严修先生又参照日本的模式创办了严氏蒙养园(幼儿园),还开办了“保姆讲习所”。这也是中国最早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
韩咏华16岁从严氏幼师毕业,本想南下去金陵女子大学继续求学,但遭到父亲反对:“严老培养起来的人,应给严老效力。”于是韩四姐、韩五姐成为严氏幼稚园最年轻的教师。
如果说韩家四姐、五姐赶上了严修先生在天津首开女学,韩家六姐韩恂华则赶上了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首开女禁。从1920年初开始,北京大学先后分三批招收了9名女生为旁听生:江苏3名、甘肃1名、贵州1名、四川2名、安徽1名、天津1名。其中来自天津的就是韩恂华。这一年韩恂华21岁,她选择的专业是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