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提当年勇”,我并非“好汉”,所以经常用到“想当初”。那是1988年暑假后,我工作的第二年,被“发配”到镇里的一个新建校——距原来的镇中学约6华里,校名“镇二中”,原来的镇中学改名为“镇一中”。因何“发配”?唉!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呀,有时间再聊,今天就不说这个了。新单位地处乡村,又是新建校,加之镇上还有一所“县二中”,所以我们的生源比较差。当年学校招了四个初一班,加上从镇一中直接划过来的两个初二班,一共六个班。学校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开学的时候教室的玻璃还没上,也没有通电,所以有两个月的时间根本没有晚自习。基础条件虽然差,但我们的教学成绩却相当好,镇竞赛15个学科,我们有十多个学科都是第一,其中就包括我任教的初一语文。全镇初一一共八个教学班,四位语文教师,我的教学成绩遥遥领先——镇竞赛奖励前三十名学生,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人数每次都在15人以上。按照镇教育组(当时镇上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辅导教师的获奖人数超过一半,下一年便上报为“县优秀教师”,所以很荣幸,我在毕业第三年便有了这样的荣誉,而且在两年后又获得了“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新授课结束,我就让学生自出试题,交换试卷考试。复习课也是这样,主要内容过一遍之后,便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考试。比如新授课后,复习时间短,便让学生出5个字词,每个字词2分,满分10分。或者是其他重点知识,用时不多,直指重点、难点、易错点。再比如专项复习之后,时间稍微充裕,我便给学生规定题目和分值,让学生命制综合试卷,也是交换试卷考试。交换试卷的方法亦有多种,如同桌互换、组间交流、分层轮转、抽签答题等等。阅卷任务一般由制卷的同学完成,时间允许的话当堂出成绩;时间紧的话,当做作业,由学生课下抽时间完成。
成绩出来之后做两项工作,一是统计学生成绩,表扬优秀生和进步生,鞭策后进生和退步生;二是分组晒出答错的题目,晒出答错的思路,教师选择典型题目全班共同纠错,进一步巩固。(1)学生自己命题,给学生创造了研究试题的机会。有时候他们为了“考倒”其他同学,专门挑选爱出错的题目。(2)突出了“易错题”的训练。其实,学生精挑细选的这些所谓“爱出错的题目”,并不一定是其他同学爱出错的,却一定是出题者自己爱出错的。所以这样的出题方式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3)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原来是老师考学生,现在变成了自己考其他人,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兴趣也随之而来。(4)有利于“暴露问题”,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每次“晒错题”“晒错题思路”,都是同学们最关注的环节之一。因试卷有几十种,错题也是五花八门,常常让同学们有“意外之喜”,所以同学们自始至终兴味盎然,纠错效果当然也就非常好了。(5)有利于形成“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大考小考都分析评价,常常有“黑马”半路杀出,这种不确定性让考试充满了与其他考试不一样的魅力,所以班里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现在想来,我当初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也存在欠缺。试想,如果每次考试我也像全体学生一样参与进来,与学生一样命制试卷,一样参与考试,一样公布成绩,一样晒出错题,是不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当然,这种挑战也是非常残酷的。将自己的“老黄历”翻出来“晒一晒”,觉得有用,您就拿去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