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2岁幼儿,居家养育指南!建议收藏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身体发育很快,到了一岁之后,发育速度会变缓,身体、心理发育都出现了变化,就要求家长改变养育方式。

养育一岁多孩子

怎样全面科学的养育一岁多的孩子呢?

幼儿的生理变化

1、身高、体重:相比较第一年孩子快速增重3倍,增高25厘米左右,孩子在第二年增速变缓,大概会增重2.5公斤,增高9厘米左右。

2、牙齿:孩子一岁时平均已长出6-8颗牙齿,到2岁时大都20颗乳牙都萌出。

牙齿发育情况

3、动作发展: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翻滚、坐立、爬行、站立的等粗大动作技能,有一部分甚至可以独立行走,一岁后则起步发展抓握、拾取、摆放等精细动作。

4、语言:语言方面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从无意识牙牙学语向单词句语言发展,并在一岁半左右进入双词句语言阶段,也就是电报语,以词代句,并伴有动作和表情。

  • 比如孩子说'妈妈,鞋子'。有可能是指妈妈帮我穿鞋子,也有可能是妈妈请把鞋子给我,又或者是妈妈这是我的鞋子,又或者妈妈,那里有双鞋子。

  • 有时孩子玩耍时会自言自语,家长不要去打扰,这是孩子在锻炼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养育指南

1、给孩子断奶之后家长要添加辅食,增加奶粉量。

注意辅食分量要恰当,切成合适孩子吞咽的大小,要易于消化,鼓励孩子尝试新食物,但不强求孩子吃完。

作息规律

2、保证孩子一天有14-16小时睡眠时间,可以逐渐减少白天睡眠时间,让孩子在中午小睡,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

3、带孩子进行2-3次体检,以后每年1-2次体检。

每半年做一次牙科检查,坚持饭后清洗牙龈和牙齿,为帮助孩子建立刷牙习惯打好基础。

4、在平时多带孩子搭积木、拍手、抓握、滚球等游戏。

积木游戏

5、语言培育方面,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一问一答式的交谈,尽量使用简洁的句子和孩子进行互动,多给孩子讲故事、放儿歌。

成长中的心理变化

1、孩子逐步形成躯体意识。

孩子喜欢指点躯干,并学习有关自身的名词,比如手、腿、嘴巴、脚等,慢慢地能感受自己的动作行为,喜欢爬楼梯、开抽屉、关门等。

躯体意识:对躯体的认知,包括躯体的部分、功能以及自身躯体可以做到的事情。

认识身体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教孩子命名身体部分,通过反复的提问,让孩子自己指认,加快认知速度。

  • “手,手可以拿东西,这是手。宝宝这是什么?'

2、孩子开始萌发自我意识。

通过躯体意识孩子初步了解到自己和别人,尤其是爸爸妈妈,是不同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我意识

这种心理机制下,孩子开始有了抗拒行为,对自己的东西也有了占有心理,学会对大人说'不行!'、'不可以!'、'这是我的!',也会通过发脾气来表现他的独特性。

早期智能启蒙及养育指南

1、家长要给孩子开放式的关怀,在小事上顺从孩子,在大事上坚持原则。

  • 比如家长给孩子选好衣服出门,孩子偏偏要另一件衣服,家长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维护家长的权威性。

2、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私有财产观念,不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也不要强制孩子分享,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理解分享的含义。

不强制分享

3、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及行为。

  • 比如孩子有时候坚持自己穿鞋、脱衣,自己拿东西。

也许孩子的尝试会失败,会重复很多次,家长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给予鼓励和支持。长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尝试,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塑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这个时期培养独立意识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独立进食!

鼓励独立进食

  •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

  • 给孩子准备好围兜,如果怕孩子把家里弄脏,可以在地上铺张旧报纸。

  • 做好碗碟的消毒,让孩子自己动手抓取食物。

  • 同时做好榜样,给孩子示范反复咀嚼、吞咽、使用筷子勺子等动作。

4、注意萌发自我意识之后,有些孩子会害怕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也害怕和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

他们会用某个物体过渡性地承载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当他们带着过渡性客体的时候,他们就同时保有了自己和父母的联系。

这个过渡性客体就是依恋物,它们大都柔软、可以抱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