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秦岭七十二峪之耿峪闲坐
秦岭七十二峪之耿峪闲坐
郑凡涛||陕西
耿峪位于周至县九峰乡,沟内有村名作“耿西”,有寺名作“香山”,有山名作“首阳”。高山雨水成河名作“耿峪河”,出峪口穿塬北上,经周至过鄠邑,汇入渭河。耿峪景色迷人,是一个避暑戏水的好去处。
周末,一家人驱车入耿峪沟口,过耿西村,一路南上,直到水泥路尽,方才寻得一处空地停车歇息。水泥路尽头,一座农家鱼庄依山伴水而建。庄内有池有亭,假山流水,鲜花翠竹,看起来有模有样。无奈适逢疫情,却是冷冷清清,没有人影,大门紧锁。
由此往上,可达首阳山。撇开雨后初晴,山路崎岖险陡不说,那首阳山还是未开发之地,只有专业探险和驴友经常穿越前往。我们此行只想看景休闲,不想涉未知之险,便不再往前,就地漫步周边,抬头观景。
只见一股清澈见底的溪水,从那山谷深处幽幽而来,缓缓流过脚下,呜咽着顺山势宛转而去。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郁郁葱葱;近处靠溪一边的悬崖峭壁上绿物稀少,裸露的山石是大片的墨绿与一道道不规则的青黑、灰白交错着,恰似一幅斑驳陆离的水彩画。
望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们索性在溪边平地上铺一张席子,盘腿坐在绿荫遮日的老柿子树下的那一片阴凉里,彻底置身于这美景之中。在这蓝天白云之下,侧耳倾听潺潺流水,抬头仰望青山绿树,一阵阵习习山风拂过,遍体凉爽之间,心也醉了。
岸边没有多少鲜艳的花儿,只有一片稀稀疏疏的金色野菊,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在风中摇曳。有花就有蝶。两三只白的、黑的蝴蝶在花丛之间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
环顾半天却发现最惹眼的,还是遍生在岸边的构树上那毛茸茸的红果。这红果形似南方水果“红毛丹”,关中人形象的叫它“构须”。构须味道酸甜,具有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之功效。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食用。每逢这个季节,无论是房前屋后的构树下,还是壕沟崖边的构树旁,都有贪食之人边摘边品尝这天然的美味。
眼热之余,馋虫便在肚里作痒,忍不住起身上前踮脚伸手,摘果入口,贪婪地享受起来。那新鲜的果肉入口即化,随即流入咽喉,一股醉人的酸甜味道便从口鼻溢出,肚中那馋虫随之也安宁下来了。恍然间,儿时与小伙伴一起摘食构须的记忆便涌上心头。
美味入口,心就静下来了,耳边的溪水声似乎也慢慢小了起来,蝉声却大了起来。闻声信步来到一棵老柳树下仔细抬头观望,好半天才发现那蝉藏身之处。
那蝉,通体漆黑,静静地定在老柳树的主干上,一动不动,却发出响亮的叫声。如果不是它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泛着亮光,暴露了目标,我很难发现它的隐身之处。我蓦然想起儿时在老家池塘边的柳树上捕蝉的情形来了。可惜现在我手中没有长杆,也无结实的马尾巴毛,不然就可以重操旧业,再捕一次蝉。
我回到柿子树下,刚坐下,忽地,一对不知名的鸟儿沿着溪流,贴着水面追逐而来。快到跟前时嗖地展翅抬高身形,越过我的头顶飞远了。这时,一只柿子树叶大小的黑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它慢慢地盘旋着,时而轻点水面,时而落在溪中乱石之上一动不动,似乎和我一样,静静地倾听着峪沟里的风声,水声,蝉声。
低头望水,清澈见底,乱石遍布。一时兴起,便脱鞋起身赤脚立于水中,一边享受清凉的惬意,一边弯腰仔细翻看那些石头。大大小小的石头虽然形状千姿百态,颜色五彩,可是最多的还是绿色的片状。信手捞起一块半个手掌大的石头,站直身子仔细端详。这石头呈不规则椭圆片状,厚约一公分,四周似圆非圆,粗糙不平。石片一面成水纹状,另一面却是平平整整只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浅坑,通体浅绿色。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不远处那悬崖石壁的颜色为什么墨绿居多了。
沿着河道大约向前走了二十几米,但见在山势陡峭处,流水击石轰鸣作响,跌宕起伏飞溅乱迸,满沟碧水急速而下。溪水虽小,却有大江之磅礴气势,让人不由得赞叹不已。耿峪于平凡处骤现奇伟之观,这莽莽秦岭之中,如耿峪者能有几何?
用力撩起几捧清水,任它在空中化作千百珍珠撒落而下,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在这夏日炎炎里,闲坐在这耿峪深处,看山观景,沐风听蝉,戏水品果,这山水之乐便是人生之乐!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笔名海岸线。在西安某国企工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