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应用之大成】1

三仁汤  《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 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 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

功效: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孟肾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妊娠呕吐,伤寒百日咳等症。

用法: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方解:        
君: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配伍要点:           
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          
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禁忌: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临床应用:           

1、急性黄疸性肝炎

用本方去半夏、厚朴、滑石,加丹参10g,茵陈、虎杖各15g,重症时剂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72例。结果:痊愈64例,显效7例,无效1例。         

2、胆囊炎

以本方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胀呕吐者加藿香、佩兰;黄疸者加茵陈;厌油腻者加山楂、麦芽、神曲;大便难者加枳实。水煎服。治疗本病38例,其中急性胆囊炎1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0例;合并胆管结石7例,合并胆道蛔虫5例。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中阻,三焦不利者。结果:痊愈15例,好转23例。     

3、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用本方为主(杏仁、竹叶、半夏各10g,白蔻仁、厚朴、通革各6g,滑石、薏苡仁各20g),伴鼻塞者,加麻黄、菖蒲;中耳腔积液较多者,加泽泻、车前子、葶苈子。水煎服。治疗本病110例,其中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67岁,以青壮年为多;病程最短3日,最长不超过3个月。结果:痊愈66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本组病例服药最少4剂,最多21剂[3]。        

4、急性高山反应

用本方为主(杏仁10g,飞滑石20g,白蔻仁6g,白通草6g,生苡仁20g,淡竹叶6g,厚朴6g,半夏10g),脉儒数者加北沙参;先感冒而后进入高原者加柴胡、防风各10g;通宵不寐、心动悸不安着加五味子6g,丹参10g,夜交藤20g;衄血严重者去半夏,加白茅根、旱莲草;咳甚者加葶苈子、川贝母;胸闷甚者加瓜蒌。水煎服。治疗50例乘飞机急速进入拉萨而致急性高山反应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年龄最大57岁,最小4岁,其中20-50岁42人,占全部病例的84%。       

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服药2剂后(48小时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显效:服药2剂后(48小时内)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服药4剂后(96小时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服药4剂后,自觉症状减轻,但主要症状仍存在者;无效:服药4剂后,主要症状未得到缓解或加重者。结果:痊愈3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者3例,痊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4%[4]。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菌,解热,止咳,止吐,利尿等作用。
           
1.抗菌:厚朴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2.解热:薏苡仁可使酵母混悬液引起致热的大鼠体温降低。
           
3.止咳:杏仁、半夏有止咳作用。
           
4. 止吐:半夏具有止吐作用。
           
5. 利尿:竹叶有利尿作用。
           
【方解】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4、使用注意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手脚心汗出,余无汗或少汗,多发于春秋两季,重则春发至夏,秋发至冬,常数载不愈,此四末汗证。本证轻者余无不适,重者见便溏臭秽,纳差口粘,脘腹痞满,倦怠乏力,甚或潮热。舌红或胖润,苔黄或腻,脉濡数或滑数。
          
本证病因多为内伤而致湿阻中焦,脾阳不振,健运失司。脾气不升,水谷津液不得转输于肺,客于脾胃,壅塞中焦。肺失其职,水液不得布散,聚集成湿。又因胃热蒸腾,湿热下注于大肠,故便溏臭秽。湿热互结,壅滞三焦,久而传入经脉,沿经而行,阳明者旁达四末,热迫水湿蒸腾于外,故四末汗出。
           
本证病位属湿热客于三焦,传于太阴、阳明两经。临证见四末汗出,无表证,舌脉证属湿热,即可施治。
           
本证湿起于中焦,热客于阳明。故治则应为健脾利湿;清泄阳明,辅以宣肺利湿;开利膀胱,使湿热得解,营卫调和,则四末之汗自消矣。
           
治疗本证当选三仁汤,方中杏仁宣肺而化湿;白蔻仁健脾和中而化湿;生苡仁则清泄大肠湿热,此三品正应三焦之证,使三焦湿热得解。辅以厚朴、半夏行气而化湿,消除痞满,畅达三焦。又以竹叶、滑石、通草开利膀胱,引湿热而出。
          
方药加减:杏仁15g、滑石20g、通草6g、白蔻仁10g、 竹叶10g、厚朴6g、生苡仁30g、法半夏15g 
              
阳明气热酌用生石膏、知母。 
阳明腑热酌用生大黄。 
脾虚湿困酌用二术。 
热重于湿酌用生栀子。
                 
三仁汤浅析
1  组成与用法
三仁汤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二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用法为“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甘澜水又名劳水,最早见于《内经》半夏秫米汤的用法。从三仁汤的主治来看,当是利用甘澜水的下走之势,促使湿邪外泄,加强利湿药物的作用。
              
2  功用
三仁汤组方宗旨在于“宣畅气机,清热利湿”这已成为温病学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主要治法。吴鞠通曰:“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故吴鞠通组方首用杏仁五钱。华岫云亦言:“今观先生(叶天士)治法,若湿阻上焦者,用开肺气,佐淡渗,通膀胱,是即启上闸,开支河,导水势下行之理也。”吴鞠通与华岫云是主张治上焦为主。然而秦伯未先生在《谦斋医学讲稿》则是认为以治中焦为主:“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白豆蔻,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该方三焦同治〔1〕,笔者也这样认为。
              
3  主治与证候分析
《温病条辨》明确的记载了三仁汤的主治与证候:“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按目前温病学对湿温的认识,三仁汤证属湿温初起湿重热轻,卫气同病之候。肺主气属卫,卫阳为湿邪所遏,故见恶寒;湿郁卫表,清阳被郁,故头痛;湿性重着,困阻肌腠则身重疼痛;脾主湿,脾阳为湿所困,故胸闷不饥。湿为阴邪,自旺于阴分,故午后身热。湿遏气机,中焦失运,故面色淡黄,舌白脉弦细而濡,均为湿热之象。
              
4  配伍浅析
本方以三仁为君药〔2〕。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此即宣上;白豆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此即畅中;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三仁分入三焦,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去热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中配伍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其中滑石兼能解暑,竹叶轻灵透发,既可利湿,又能清透湿邪所化之热,使热透于外,湿渗于下,三药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品清热而不碍湿,共为佐药。本方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恶寒重者可加藿香、香薷、佩兰以解化湿;若呕恶脘痞较重,舌苔垢腻者,可加苍术、石菖蒲、草果以芳香化湿,且可加淡豆豉以助杏仁宣上之功〔3〕。若湿中蕴热者,可加连翘、黄芩。三仁汤是宣上畅中渗下并用之剂,常有邪尽遂伤气阴之虞,故中病即止〔4〕,不宜久服,若湿已化燥者更是所禁。
              
5  小结
三仁汤创立逾200年,久经临床验证,常桴鼓相应,用之若神。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的特点,这也是临床各科治疗湿浊内阻、湿重于热的根本法则。针对三仁汤机理的实验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厚朴、滑石、通草、半夏组成。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内科杂病,亦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

1、眩晕
任某,男,58岁,1997年6月20日初诊。眩晕2年余,头重如蒙,口干不欲饮,伴胸闷,神疲食少,多寐,四肢困倦,苔黄腻,脉濡滑。诊为眩晕,证属痰湿上扰清窍。治宜燥湿化痰,健脾清热,拟三仁汤加减。处方:薏苡仁20g,甘草、白豆蔻各6g,厚朴、半夏、竹叶、苦杏仁、白术各10g,陈皮、天麻各1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3天后复诊:自觉眩晕明显好转,头部轻松,精神转佳,续上方2剂后痊愈。             
按:中医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眩晕多因痰湿作祟。本例属痰湿化热,上蒙清窍而致头晕、头重如蒙。三仁汤芳香苦辛,轻宣淡渗,健脾化湿,加天麻熄风止眩,全方标本兼顾,故收湿祛热清眩晕自止之效。
              
2、胃脘痛
张某,女,48岁,工人,1998年3月24日初诊。胃脘痛半年。胸闷不舒,口干而腻,食少困倦,小便黄少。舌红、苔腻,脉细濡。诊为胃脘痛,证属湿热犯胃,胃气不和。拟三仁汤加减。处方:薏苡仁20g,苦杏仁、白豆蔻、砂仁、木香各10g,厚朴、滑石各15g,木通、半夏各1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自觉诸症明显减轻,复诊守方又服3剂,各症均除而愈,后随访未复发。             
按:湿热之邪稽留中焦,脾为湿困,湿热犯胃,故胃痛不适,三仁汤正切病机。方中苦杏仁宣通肺气;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滑石、通草淡渗清热利湿;半夏、厚朴燥湿下气散结,全方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诸症自除。
              
3、发热
陈某,女,8岁,1997年7月30日初诊。发热1周,T38.℃,下午尤甚,微咳,手足心热2天,经某医院诊治,口服APC,肌注青霉素后,体温先降后升,持续1周。曾服中药银翘散罔效。诊见:发热,口不渴,双下肢?重,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诊为发热,证属暑湿侵淫,治以清热解暑,利湿健脾。拟三仁汤加减。处方:薏苡仁、连翘各10g,半夏3g,白豆蔻6g,厚朴、通草、淡竹叶、金银花各5g,苦杏仁、滑石、香薷各8g。每天1剂,水煎服。服2剂后,体温正常,诸症告愈。              
按:本例发病正值夏季,感受暑邪,暑多夹湿,故见发热口不渴;小儿脾常不足,脾虚湿困而发热。以三仁汤宣肺化湿,淡渗健脾,酌加金银花、连翘以解表清热,香薷解暑退热,和中利湿,药证相合,故获良效。
(0)

相关推荐

  • 温病条辨——三仁汤

    三仁汤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八味药组成:,甘澜水煎服. 原书指出本方运用于"头痛恶寒,身体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 ...

  •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温医案

    祁×× 男 29岁 [主证]头痛沉重,发热不解,午后尤甚,已有一周,时值暑日,口干不欲饮水,胸闷欠畅,小便黄短,舌白而腻,尖边略红,脉沉细滑而数(体温39.6℃). [辨证]暑湿遏阻,弥漫三焦. [治 ...

  • 三仁汤《温病条辨》——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何廉臣<重订通俗伤案论>:因于湿温者,三仁汤加保和丸. ★&l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四)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暑39):胡,不饥,不食,不便,此属胃病,乃暑热伤气所致.味变酸浊,热痰聚脘.苦辛自能泄降,非无据也. 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杏仁,枳实. 半夏泻心汤是可以加杏 ...

  • 【三仁汤:应用之大成】3

    三仁汤治疗水肿和盗汗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滑石.通草.淡竹叶.厚朴.半夏8味药组成,原本治疗湿温病初起者.余在临床,除用于治疗湿温病初起外,还 ...

  • 【三仁汤:应用之大成】2

    三仁汤治疗湿热盗汗30例疗效观察 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多属于阴虚之证.本篇所论述的盗汗属湿热所致,自1997年来,笔者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盗汗30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 2021年5月9日《针灸大成》第63课学习心得

    文字仅是我本人对老师课程的理解,您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老师的授课视频,祝您福慧双增! 治眼症与睛中法: 眼睛赤红肿痛,是湿热症,在攒竹.丝竹空.耳尖.太阳,点刺放血. 眼睛生翳: 近取穴:睛明.阳白 ...

  • 《八字大成》干支生克规律

    一.同性能够共存而且互旺,不存在相克属性.在同性内部出现合的关系时,因多了一次阴阳力量上的转换,以合绊受伤论之. 阴性水能够共存,亥子丑辰共存互旺,辰丑土不克水,辰丑土有扶水之意.子水见丑土,因合而发 ...

  • 黄自元,一代楷书大家,集欧阳询柳公权之大成,间架结构学他没错

    最先接触到黄自元是在沈尹默<学书有法>中看到的那个著名桥段:"陈独秀说:你的字其俗在骨,我初听了,实在有些刺耳,继而细想一想,他的话很有道理,我是受过了黄自元的毒,在沾染上一点仇 ...

  • 刘燕池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刘燕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导师,北京市名医传承工作站.国家名医传承工作室主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经验继承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 ...

  • 《八字大成》

    一.推命基本步骤 1.看是否'五行缺一',所缺的五行,是'财.官'还是调候用神. 2.五行若全,优先引'财.官'于月支,以查(夫.妻)星之旺衰. 3.四柱有无明显之双冲.三刑.全阳.全阴.以刑冲之六亲 ...

  • 【摘要】真大成:“你”字前夜的“尔”与“汝”——兼谈“你”的“北朝出口”假说

    一.问题与材料 本文在何大安(1993).邓军(2008)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在南北朝的使用情况,尝试探讨它们的差别到底表现在何处,并提出 ...

  • 道兰书局:《地理大成之山法全书》第一册

    <山法全书>为叶氏集古人著作,大旨以杨筠松.吴景鸾二家为主,其论峦头阴阳,尤尊杨氏,而辟廖金精之说.其龙法论九星不取五星之说.其书论龙穴砂水,依次序列,各部种种,法无不备.起于龙法之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