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雕花楼,具有皇家气派的仁本堂

★旅游地点:苏州西山雕花楼

我们的第一站本来是西山缥缈峰,到了售票处却被告知“停止售票”。我很纳闷,虽然我们向来起得迟,出发得也不早,但也不至于已经到停止售票的时间吧?追问之下,人家才老大不高兴地告诉我们是天气原因,所以不能进山。

失望自然是难免的,从苏州火车站乘车到金庭转车,这一路也真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可人家既然已经封了山门,我们自然也只能遗憾地离开,前往附近的雕花楼。

西山雕花楼位于西山镇的堂里村,沿着公路走不多远,就看到了“西山雕花楼”的巨大石刻。我们兴致勃勃地往里走,完全没有想到真正的雕花楼离这块石刻会有那么远,差不多走了两公里多,才终于穿弄走巷,找到了雕花楼的大门,也藏得实在太隐秘了些。

雕花楼原名仁本堂,取的是“以仁为本”的意思。大约是因为下雨天的缘故,雕花楼的游客并不多,连检票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开了小差,不知跑去了哪里。反正买了票,检不检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我们心安理得地就走了进去。

进门左拐,有一间休息室可供游客休息,最重要的是循环播放着一部记录片,详细介绍了雕花楼的历史与艺术成就。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不妨坐下来听听看看,在游览之初就对雕花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这座大宅分为老屋和新屋两大区块,占地大约有三亩,建筑总面积4000平方米。老屋的规模比较大,曾经有五进七落七天井。新屋与老屋用一条备弄隔开,三进五落。

仁本堂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雕花楼,就是因为它的艺术特色,就体现在雕刻工艺上。尤其是老屋的2500多平方米青堂瓦舍,楼楼相通,房房相连,集中了3000多件木雕、砖雕和石雕作品。这些雕刻庞大精美,且无一雷同。在雕刻的手法上,浮雕、镂空雕等,几乎可以把这座雕花楼,直接当成一座雕花的艺术殿堂。

雕花楼出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它的主人徐徽言,他是南宋主战派将领之一,曾与岳飞齐名,捐躯殉国于晋宁战场,谥号忠壮公。他的侄子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忠臣,曾任平江府知府。叔侄二人是徐氏仁本堂族人中声誉最隆的祖先。

庭院布置得很小巧玲珑,苏州的园林实在是太精巧了,从拙政园到留园,再到网师园和沧浪亭,几乎已经把江南园林做到了极致。所以,看着这处不大的庭院,虽然小桥流水,假山亭台应有尽有,长廊的布置也很精巧,但并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地方。

进入大门,是徐氏仁本堂的主厅,这幢楼建于乾隆年间,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不用一钉一铁,让人感慨古人在建筑上的成就。主厅自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像婚嫁喜庆、商议大事什么的,家族在这里聚个会,似乎还会稍嫌紧凑了些。

主厅里陈列的家具,是红酸枝,也就是近年来被炒得红到发紫的老红木。厅堂的上方是“长生无极”匾额,中间挂着山水画和对联,配上这样的老家具,才让我们见识到了百年望族的底蕴。

二楼是主人与子女们的住所,从窗口可以看到天井和对面的屋顶。黑色的瓦片,白色的墙体,灰色的砖雕,都无一不显示出主人的品味。

门楣和窗户上的木雕线条并不繁复,简单的勾勒,大方素雅。床也少不了木雕,花纹也算不上繁复,但非常精致。不过今天天气不太好,而大宅里并没有照明的灯具,完全靠自然光,实在有点昏暗。

揖峰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二楼推窗远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缥缈峰才得名的。从这里的窗口看出去,峰远树青,连屋顶上都爬着碧绿的攀援植物,实在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对面屋顶上翘角重檐的砖雕,细腻而精致。

揖峰楼陈列的家具是金丝楠木,这是三种楠木里最珍贵的,木色黄中带浅绿,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我们在游龙石文化科普馆看到的金丝楠木雕件,即使在灯光下,也有同样的效果。这里却因为光线昏暗,完全看不出金丝楠木的特质来。

小小的后院栽着翠竹,在雨中青翠得可爱。其间的窄弄,因为其窄,便显得尤其的高。仰起头,可以看到高高的屋檐下小小的窗户,虽然从采光的角度觉得有点不大可取,但是从整体的建筑来看,却觉得非此一窗,不能见其精致。

卧云轩是书房,四幅条屏,一副对联,陈列的是小叶紫檀的家具。因为“十檀九空”,小叶紫檀少有大树,木质细密,分量很重,入水即沉,是檀木中最珍贵的。主人对于生活的品味,可以从几套家具——红酸枝、金丝楠木和小叶紫檀即可见一斑了。

小小的庭院布置得很是精巧,太湖石假山下有一小池,里面有不少硬币,应该是游客扔进去的。

弄堂很窄,抬头看向二层小楼,就觉得有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不过对此楼并没有说明的文字,但我觉得应该是老屋了。光线太暗,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借助于手机的电筒照明。感谢智能手机的发明,让我们可以在昏暗的光线下,还能够有照明的工具。

从逼仄的楼梯上到二楼,房间里的陈设并不多,但一窗一扇都极尽精致。这里的木雕比刚才看到的要繁复一些。

楼中套楼,楼楼相通,屋屋相套,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只知道走完一个房间又是一个房间,转了不知道多久,忽然发现这个房间我们刚才看过的。

这绝对不仅仅是光线的问题,而是这里的建筑实在是太复杂了,跟迷宫似的,走到最后我们完全找不着北,直到找着了厨房,才觉得大约是把这幢楼走完了,其实有的房间已经来回走了第三遍。

西山雕花楼的建设历经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和咸丰四个朝代,如果细心的话,可以看出其中的建筑风格并不完全统一,有俭有奢,有繁有简。楼角的纹饰就有好几种式样,大概分一下,康熙年间是柳叶纹,乾隆年间是茄纹,而到了咸丰年间,则是如意纹。

尽管其建成年代是清朝,但雕花楼的风格却是典型的明代风格。不知道是因为徐氏对于旧朝的怀念,还是由于当时建筑的匠人是香山帮的缘故。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香山匠人是从明朝延续下来的,雕花楼又在偏远闭塞的西山,所以这些匠人们就保留了明代的传统风格。事实上,如果不是太湖大桥的建成通车,恐怕这座苏州现存三座雕花楼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还未必能够名声大噪。

让人忍不住遗憾的是,很多精致的雕刻,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了。否则,我们今天看到的雕花楼,会更精美。史树青先生曾经赞叹:“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他指的气派,并不是说雕花楼的规模有多么庞大,也不是说它像故宫那样的金碧辉煌,而是其精雕细刻,做工考究的程度,可以直逼皇家工匠吧?

走出大门,一眼看到对面的售票窗口有一口双眼井,“文革井”。刚才我们急于进去欣赏精美的雕刻,因此把这口井也给随意错过了。

雕花楼还有一株五色山茶花值得一看,这是1855年徐氏从云南迁来的,到今天已经二百多岁,每年农历十月中旬开花,直到次年二月才凋零,白、黄、粉、红、金,花开五色,十分漂亮。可惜今天从农历来算,只有八月,偏偏不在茶花的花期,看不到这株五色茶花绚烂的花开季。倒是庭中的一株二百多年的木瓜树,还是硕果累累。

温馨提示:火车站乘坐69路可至金庭镇政府,换乘697路至蛇头山站下(大约半小时一班),下车还有走一段路,有点难找。雕花楼门票50元。建议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去雕花楼,光线会更好一些。

吹彻西风银杏老,又逢骤雨洗清秋。

青罗翠锦波光滟,枫染红腮语不休。

——七绝

自由行:苏州西山雕花楼

10月仲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