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健:华西坝与沙坪坝
成都华西坝,抗战时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内迁到这里。
成都老照片,手工着色,家父在齐鲁大学就读时收藏。
华西坝与沙坪坝作者:杨耀健
成都有个华西坝,重庆有个沙坪坝,这两坝在全川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因为它们都是重要文化区。
华西坝的得名,与1905年由美、英、加拿大等国几个教会共同创办的华西协和大学分不开。时值清末,洋教势力对中国内陆极感兴趣,于是协和互助,大搞文化渗透。
短短十年间,洋人买地上千亩,在东起合江亭,西至南台寺的田坝中,修筑起星罗棋布的教学楼、小别墅,俨如一处特区。围墙外是黄包车、汉阳造、线装书、鸦片馆,围墙内是钢琴声、交际舞、外国话、接吻俗。真是一墙之隔两重天地。该校的建立,改变了成都原先只有一所四川大学的状况,传播先进科技知识,对华西的开化起到积极作用。
抗战时期东南沦陷,全国的几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归口接关系,陆续迁到华西坝,计有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山东齐鲁大学和北平燕京大学,可谓阵容强大,声誉日隆。
沙坪坝,抗战时期的重庆大学。
沙坪坝,抗战时期内迁重庆的中央大学。
沙坪坝,抗战时期内迁重庆的南开中学。
抗战时期,画家徐悲鸿(右二)在沙坪坝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
沙坪坝的兴盛,则与1929年创办的重庆大学密切相关,其首任校长为刘湘,先办文理预科,继而开办文、理、医、法、商学院。1933年及1936年,在磁器口又先后设立起四川省立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重大鼎足而立。及至敌骑深入,又有南京中央大学、国立上海医学院、天津南开中学、南京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迁来,加上本地的国立二中、中华高级会计专业学校、蜀都中学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华西坝和沙坪坝,一向名流荟萃,学者云集。
那时节,倘若你漫步华西坝,说不定会碰上名教授顾颉刚、许寿裳、吕叔湘、钱穆,锦江边的小茶馆里还坐着蒙文通、闻在宥、缪钺、徐中舒。医学界的大腕,可以数出戚寿南、董秉奇、童第周、黄天启,教育界的名人可以数出梅贻宝、陈裕光、吴贻芳、汤吉禾。
沙坪坝也不乏大师大儒,那着长衫的是徐悲鸿、拄杖徐行的是马寅初、慷慨陈词的是粱漱溟、诲人不倦的是陶行知。翦伯赞、邓初民、侯外庐、胡风任过客座教授,郭沫若、焦菊隐、陈白尘讲过课,张伯苓、朱家骅、叶元龙、罗家伦热心教育,更有周恩来、邓颖超常到校园走动,带去鼓励与嘱托。
按洋人的初衷,本想通过办学校培养教会人才为其所用,他们万万未曾料到,从书声琅琅弦歌不绝的学府中走出来的,是一大批中国的民族精英、社会栋梁,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锦江、嘉陵江的涛声应和着黄河、长江的怒潮,振奋起不愿做亡国奴人们的民族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振奋起一个重新崛起的四川。
壮哉,两坝!
载《华西都市报》1996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