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文章摘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这一经典理论从“痰”的病理角度说明了肺脾之间紧密的相关性,同时对痰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指出了脾脏在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这一经典理论从“痰”的病理角度说明了肺脾之间紧密的相关性,同时对痰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指出了脾脏在肺系痰证的发病、病机及治疗中的重要性。脾居中焦,为阴脏,主运化,升清降浊,与胃相表里。若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食生冷瓜果、或外感六淫之湿、或久卧湿地、或久淋雨湿、或思虑过度、或忧思烦扰、或劳累过度等,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无权,水液运化输布失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尔为痰。脾肺之间通过经络和功能上的联系,脾脏病变可以加重肺系痰证。 西医学研究认为“肺是多功能的脏器”。肺不仅是呼吸机能的器管,也具有非呼吸机能的代谢功能,作为多功能脏器的肺,在机体健康的情况下始终是维持着与全身的循环、消化、肾、内分泌、代谢等的内外环境的稳定状态。那么在肺病时必然要引起全身功能性变化,甚至器官性的改变,有时在肺病处于亚临床时期就可见到全身的(或肺外的)临床表现。相反,全身或其它器官疾病同样也会引起肺的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这在临床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 临床发现,肺心病并发消化性溃疡者,占17%-40%,较非肺心病者高出3-6倍,并发急性胃劲膜病变者占3.6%一23.8%。这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索、氨茶碱等药物,破坏了胃粘膜屏障有关。缺氧使胃劲膜细胞无氧代谢增加,胃肠粘膜水肿.消化腺功能降低,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胃肠粘膜抵抗力削弱,合并右心哀竭胃肠膜充血水肿,粘膜抵抗力更加下降。二氧化碳储留时高碳酸血症使胃壁细胞碳酸配酶话性增加,胃酸增加进而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而在肺气肿,特别是合并肺心病右心衰时,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使肝瘀血及胃肠道出血,胃粘膜缺氧,更加重胃粘膜屏障的损害,此种胃病,可称为“肺功能不全性胃病”。II型呼吸衰竭时常并发应激性溃疡、胃粘膜出血,另外,幼儿支气管炎患者在发热、频繁咳嗽、气促的同时,食欲减退、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亦十分常见。 肺与胃发生学上同是来源于“前肠”,在易患胃病的病人体质中,胃与肺同时存在着某种生理弱点,致使患胃病的人容易患有肺部疾病。 一个肺系病病人其致病往往与正气不足,营养不良,即脾气虚弱有关,而既病之后,则脾气更虚,不仅少气徽言,而且面色无华,肌肉消瘦,临床根据这个理论,拟出“虚则补其母”的补土生金法,前人所谓“扶土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特别象一些肺结核、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出现一系列脾虚症状的时候,用补土生金法收效颇佳,通过这种治疗也说明了肺与消化器官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