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山公园,记录千年的历史——绍兴五日(22)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府山公园
去府山公园的时候时间已经有点晚了,我们走到北门的时候,看到门上贴着的开放时间截止到17:30。看了一下时间,其实我们上山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到17:30,幸好赶上了末班车。不过这种开放性公园,除了北门,应该还有其他的入口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吧。
府山又名卧龙山,因为山体的形状像一条卧龙。我们经过的一段城墙看起来有点新,可能是后来建的。
因为事前并没有做过攻略,有位同事早上的时候刚刚独自来探过路,所以逢坡而攀,沿着曲折的石板路往上走,看到指示牌就转向,其实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想去山巅看看塔。
紫翠古亭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子,虽然看起来亭子很新,可能原来这里是有座古亭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毁了而已。四根廊柱上题写了两副对联,一副七言,一副五言。
三角亭则是一座三角形的亭子,其实也不是绍兴独有。廊柱上的对联是黄底黑字,即使在渐暗的天色里也很醒目。亭子的匾额称其为“三蓬亭”,据说是为了纪念文种而建的。文种死前曾有一句话:“后有贤者,百年而至。置我三蓬,自章后世”,故名。
华灯初上时分,我们抵达文种墓。府山所在的区域在春秋的时候是越国的王城,越国大夫文种死后葬在府山,因此又名文种山。
文种字少禽,楚国人,但是其事业却是在越国,是勾践兴越灭吴的政策制订人,与范蠡可谓越国双臂。但他没有范蠡那样聪明,在越灭吴后没有听范蠡的劝说激流勇退,而是恋践权位,最终遭到句践的猜忌,落得个自刎而亡的下场。
文种墓圆形,块石叠砌,高一米,周长十来米,黄土封顶,这个季节倒是苍翠遮墓,灌木和草本植物长得十分茂盛。这座墓当然不是原墓,而是由1981年重修的。
墓前的石亭是单檐歇山顶,主要是为了给“越大夫文种墓”碑遮个风挡个雨的,亭子本身修建得很简单。
不多远又有一块碑,只是没有亭子遮风挡雨,上书“卧龙瑞草”。看到卧龙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诸葛亮难道还到过绍兴?”次又想到府山又名卧龙山,瑞草可能是一种府山的特产吧?
后来看到碑后的说明,才知道所谓瑞草,并不是我想像中的吉祥的植物,而是一种茶,而且当时被称之为众茶之魁,人们称其为“龙山瑞草”。
再往前走就是摩崖石刻,如果不是同事中有视力上佳者,恐怕我们会不经意间错过了这个景点,因为这时候天色更暗了。
这里的石刻共有四块,属于唐、宋、明等朝代。一块是开山刻石,刻于贞元年间,记述的是开山的日期;一块是“种山”,这是记住越国大功臣之一文种的。一块是“於越”,是禹王六世夏历帝少康封给庶子的领地。最后一块是“动静乐寿”,是明朝绍兴太守汤绍恩所书。
这四块摩崖石刻年代比较久远,还有一块新刻“唐宋名人摩崖题字处”,是一行隶书,不过好像忘了把明朝的石刻给标上。
往上攀登抵达飞翼楼,是府山的制高点,据说当年建楼的本意,是越国的军队用来观察吴国军事行动的,类似于军事瞭望塔的功能。
这座楼很高,唐朝的时候这里建的是望海亭,后来又更名为五桂、越望、镇越等名称。1981年重建,名为望海亭。1997年拆亭建楼,始成我们现在眼前的这座飞翼楼,汉代望楼式建筑风格。现在的“飞翼楼”三个字,是由赵朴初题写的。
其实从1981年到1997年不过短短十六年的时间,不明白为什么要拆除原来的亭子改建飞翼楼,大概是因为在山巅建亭有点小家子气,不如楼来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吧?
楼旁有钟,不过并没有人走过去敲。同事说“晨钟暮鼓”,钟是要早上敲的。钟名吉祥,不能敲钟,摸倒是可以摸的,把福气带回去,也是取个好寓意。
府山还有一座楼“蓬莱阁”,始建于唐代大诗人元稹在浙江任职期间。另有一种说法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王钱穆所建,两种说法相距不算太遥远。不过到宋朝的时候,被战火毁坏。
我们看到的这座阁是2008年重建的,三层飞檐,下大上小,高约二十米,占地面积一百九十五平方米,系明清楼阁式建筑。其实,既然初建年代在唐至五代十国期间,应该建成仿唐式吧?
蓬莱阁的匾额实在多,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几块横匾,估计是刻意要集书法之大成,每块匾的字体都不同,无非是对蓬莱阁极尽赞美。
我的眼神不是太好,所以在发现有一块匾居然没有字的时候就疑惑了:“这是还没有想好请谁题写匾额吗?”
后来在同事的提醒下才发现,原来匾额上是有字的,和其他匾额一样也是四个字的,但是因为字体的颜色过于浅淡,才给了我这样的错觉。
其实府山还有一些景点,比如越王台、风雨亭、清白泉……但是天已全黑,我们只能人手一只手机当电筒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迎面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孩,看到我们的时候似乎狠狠地松了口气。
原来她已经在山里转了两个圈,可是没有找到下山的路,转来转去还是在山上,心早已经慌了。遇到我们几个人,顿时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其实我们也转了半圈,才终于循着人声灯光,找到了下山的道,出口处正是在绍兴博物馆前的广场上。
培训顺游:浙江绍兴府山公园
7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