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二级三垣四象五官十二次二十八宿
古天文学习是个枯燥的过程,我尽量以最直白的话语来讲解他。当学习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有一些实质性的讲解,比如占星、天星择日、天星风水、天星命理等。其实古天文学是学习和研究易经的基础,比如在古代学习易经,初学者需要读懂《春秋》这本书。现在搞易经的很少会看的,因为看不懂,里面涉及到了许多天文学的术语。所以我先讲原理性的东西。至于说六十四卦、八字、奇门遁甲、大六壬市面上看到的数术,后续读者喜欢的话,也可以为大家讲讲的。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订阅我的头条号吧。
言归正传,继续讲解古天文知识。
人类在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粗略而后逐渐细微化。古人在研究天体运行过程当中,对星空的划分也是逐渐完善的。从史料记载中,并不能划定星官区域的划分是先有三垣或者四象,再有二十八宿。史实记载最早的应该以四象为划分的天体认识。随着对星象观测的进步,不断完善,创立了三垣二十八宿天区。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和认识,我把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归纳加入了进来。
一天:天就是无极。无边际,无穷尽,是无终。是说宇宙还未诞生,虚无缥缈,宇宙还处于一种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中心,没有边界的混沌状态。古圣先贤把这种抽象理解的混沌状态称之为“无极”。
二级: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对应到古天文学星象学中就是南北天区。因为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依照中原地区为太极点的话,仰望星空看到的天区只能为半个天区,另一半位于地平线之下。假想没有地平线,以无极的形态存在,看到的天区才是全天区。所以古人研究的紫薇垣中的星官大部分布列于头顶可视的范围内。
三垣:分别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三垣”之中的“紫薇垣”,象征皇宫,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太微垣”,象征着天庭办公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着天庭繁华街市。古人这种划分方式是把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分配到了天庭,把天空中的星官对应人世间的人生轨迹,通过星官的明暗体现、天空中星曜的交替轮回,能过判断人世间的吉凶祸福。
四象: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人对星象的观察中,把某一天区的星官想象成一神兽,通过把青龙定位为东,白虎定位为西,朱雀定位为南,玄武定位为北,而划分天区。这样天区就形成了方位。
五官:分为内官和外官,内官为北极附近的星官为内官,以四象为外官,分别为“青龙外官”、“白虎外官”、“朱雀外官”、“玄武外官”附近的星官。
十二次:古代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情况和气节的变换情况,把周天分为十二的等分,叫做十二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把黄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部分,并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xiāo)、娵訾(zou1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次的创立一是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二是用来说明岁星(木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以此来纪年。
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二十八宿的划分应该起源于四象。把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官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官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官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官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
古人对星空的天区划分大体上有以上几种方式,其实就是便于古人对星象认知的记录,后来逐渐把其中的隐意应用到了人事生活中来。比如四象和二十八宿可以定位于地理方位,堪舆风水中的罗盘其中也有体现。十二次可以确定为时间年的记录,来源于木星的公转时间。古人叫做太岁的也是根据十二次来寻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