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一首七绝经典,几乎人人会背,竟出自一位三流诗人之手

在中国古代文坛,有很多文人墨客一生都默默无闻,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太多详细的记录。有些人甚至只有一个“名字”流传下来。在提到他们的名字时,很多人都会一脸陌生。可是,一旦提到他们流传千古的“大作”时,人们却如雷贯耳,几乎人人皆知。
例如,写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唐代诗人崔护,写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唐代诗人张继,还有一生只写了一篇诗文,却被后世称为“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等等,都是名字不为人熟知,作品却惊艳千年。这些人在当时的文坛,或许算不上什么一流诗人,有的甚至还是三四流的诗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熠熠生辉,群星灿烂的时代,无论在各行各业,都留下了许多大咖级的人物。而唐代诗坛,那更是星光闪耀,出现了很多大师级的诗人,什么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随便拉出一个来,都能让人闪瞎双眼。

作为唐代边塞诗中的一首七绝经典,铿锵激越,从古至今,打动了无数热血男儿的心灵。诗人用饱蘸激情的笔调,写下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首句一开篇就好像突然间拉开了帷幕,在人们眼前呈现出了一个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令人惊喜不已,为全诗定下豪迈激昂的调子。

而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则将筵席的气氛又推向了紧张。正当大家要开怀畅饮之时,乐队却奏起了急切的琵琶声。不久,将士们就要出征了。一个“催”字却让人浮想联翩,有人说是催出发,有人说是:催尽管催,酒还是照饮。无论哪种看法,将士们豪迈洒脱的精神状态却跃然纸上。
诗作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整首诗最为后人称道的千古名句,几乎人人皆知。由前两句来看,这前两句应当是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之语。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两句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对此,清代诗人施补华这样评价:“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似乎颇为中肯。之所以说它“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表现了将士们此时豪放、兴奋的感情,以及视死如归的勇气。
在唐代,统治者采取了积极的军事政策,鼓励文人士子投身边塞,建立军功。因此,唐代文坛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诗,蔚为大观。而那时的文人也大都心态积极,豪迈慷慨,渴望扬名边塞。对唐王朝的对外战争,人们是怀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而积极参与的。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