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过独木桥的回忆》作者 黄明山
过独木桥的回忆
作者 黄明山
突然忆起早年过独木桥的情景。一条不宽不窄的河流上,横一根碗口粗的杉木。仅仅是一根,就构成了一座桥梁。有桥就有人过,即便是独木桥。从桥的此端到桥的彼端,不过一眨眼的工夫。过得去就那么回事儿。然而真要走这么一条“捷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大胆,同时又要小心。那时,我在农村。农村的孩子爱打赤脚,尤其是在夏天。而我,的确也经不起天天穿鞋。
能打赤脚就打赤脚呗!当然,打赤脚有打赤脚的优势。这不,赤脚过独木桥,脚掌与那杉木直接接触,痒酥酥的,既防滑,又便于掌握重心,也就会使你在过桥的那种专心致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记得第一次过独木桥,是在六十年代末我八、九岁的时候。桥离家不远,两、三里路吧。桥那边有一个天然野池,季节一到,荷花任你采,莲蓬任你摘,自然是一个好去处。我看一帮大我一点的伢子们都从桥上过去了,心就痒痒,也想试试。可我有些怕。桥下流水哗哗,似乎在笑我还不会水。万一失足,一个“扑通”,那才掉底子呢。可就这么眼巴巴地望着,更掉底子。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非过去不可。心里这么说,还是小心为好。准备准备。先就着岸边,赤脚站在杉木上,停顿一会儿,看身体能不能保持平衡。没有问题。再在杉木上练习原地踏步,并不时做出一些险状,看掌握重心的程度如何。感觉很好。差不多了,伙伴们也急了,在那边喊:“快过呀!”“快过呀!”怕什么的,过!一、二、三……结果三下两下,脚掌一阵磨擦,就过去了。“啊,我过来了!”我跳跃着,举起的双手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有力量,一下子俨然成了一个英雄。
童年会过独木桥,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的自信与无畏。记忆中,故乡的那座独木桥存在有十多年,其间,我在桥上来来回回,多少次,记不清了。也没必要记清。过桥是走路的方式之一,谁又记得清自己走过了多少路呢?值得怀念的,是匆匆中我积累了一些过桥的经验,还有过桥时那一种了无惶恐、如履平地的潇洒。
的确,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过独木桥,那种释然,多少会让人生出几分得意。而过桥未必总是轻松。十六岁的时候,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到了收割季节,我作为一个新型的劳动力随大人们一起将刚刚从田里收获的粮食以肩挑的方式运到集体的大禾场去。一般要走好几里路。有时,为抄近路,就得过那座独木桥。一担挑子,一百多斤,对我来说,拿上肩都不容易,何谈过那险险乎乎的独木桥?肩膀磨过来的人是不成问题的,有力气,走路能走出节奏,过桥也不过是将节奏放慢而已。你看那担子闪闪悠悠,描绘出一种劳动的优美。可我,肩膀嫩,一压就红,一红就疼,挑着担子走平路都沉重得不得了,就这么过桥,岂不是铤而走险?可要命的是,我太要强。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年龄,我想到的是我挑的担数不要比别人少。倘若过不了桥,就要多走许多弯路,少去好多工分。别人能过,我为什么不能?我一下子涌起第一次过独木桥的自豪,涌起脚掌与杉木磨擦的那种快意。可这一次没有了以前的从容。我的前面、后面都是挑着担子的人们。由不得细想,我的前脚便踩在了杉木上,由于重量的缘故,我没来得及迈后脚便失去了重心,担子往一边倾斜,终于挽留不住,吱吱吱地溜出扦担,呼呼啦啦掉了下去。幸好是在岸边,幸好后面的人隔我有一段距离,否则,扦担可没有长后眼睛,准会伤着人的。我不好意思抬头看人,连忙俯下身,从河坡上拾起扦担,又将挑子重新打上肩头。我调整了一下担子,也调整了一下心情,运足一口气,终于从独木桥上拼了过去。这次,我没有举起双手,也无法举起双手,而是默默地在使力的过程中加大了步幅。
看来,挑着担子过独木桥,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更需要来自于骨骼的力量。庄稼人有一句话:力是使出来的。此话不假。那天,我挑着担子在独木桥上来回足有一百多趟,似乎看到了力气在往上长,脚步一次比一次稳实。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关键的时候,要想办法找出自己的力量。
故乡的独木桥,给了我太多的揣摩,同时留给我一枚枚回忆的种子。
如今,再也见不到那座独木桥了。每次,我回故乡,经过那个老地方(独木桥早已被石桥取代),就很自然地想到那座独木桥,想到独木桥上我走过的童年、少年……偶尔的时候,我向孩子们讲起我早年过独木桥的故事,孩子们总是羡慕:“独木桥真好玩,就像那平衡木。”我知道孩子们说的是真话。孩子们话里的单纯,使我原谅了他们的无知。是啊,孩子们毕竟没有走过那样的独木桥……
我不知道还会不会遇到那样的独木桥。但是我想,既然路要不断地走下去,就不要过早地下定言。我应该向孩子们传授一些过独木桥的知识,至少,要让孩子们有一个过独木桥的心理准备。
作者简介
黄明山,中国作协会员。湖北潜江人。千余件作品散见于《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华散文》、《散文》、《诗刊》、《词刊》、《歌曲》、《曲艺》、《随笔》、《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文摘》等全国百余家报刊。诗歌、散文、小说等获中国人口文化奖、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和《小说选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等奖项百余次。散文《寒冷的味道》、《鸟语》、诗歌《小孩与桌子》等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及中考试卷。著有散文集《寒冷的味道》、《墨绿的地平线》、诗集《檐雨》、《立交桥》、《钢琴与排箫》、格言集《草径思踪》、歌词集及同名网络歌曲集《中国红》、六集电视纪录片《曹禺》等。现任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往期精彩回顾
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征稿启事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为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热情,牢记中国苦难伤痛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美满生活,养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良好品质,立志为中华之崛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读书,由“守望梦中的家园”网络公众平台、潜江德风学校文学社、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现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征稿。
一、征稿时间:2019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
二、征稿内容:展现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歌颂家乡人民为祖国建设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反映学习强国、奋发有为、报国立志、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彰显明德、修德、立德、报德良好品质等内容的诗歌、散文。
三、征稿说明:
1、征稿作品必须是未经发表或评奖的本人原创,杜绝抄袭。凡抄袭或参赛作品已经参加评奖的,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2、征稿作品需要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校、年级、指导老师。电子稿件发至:907557420@qq.com或者微信号18972193058。
四、组织机构:成立第二届“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具体名单如下:
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丁 琴:潜江德风学校校长
李爱玲:潜江德风学校副校长
方 华:潜江德风学校副校长
杜德武: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总经理
周忠义:“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主编
张雪琴:潜江德风学校蒲公英文学社社长
评委会:
黄明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潜江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杨义祥: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主席;
郭啸文: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副秘书长;
王 宇: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雷雨》文学编辑部主任;
潘新卫:湖北省作协会员、潜江市作协理事、潜江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五、评奖方式:通过网络投票和评委会集中评定的方式进行,网络评选与评委会评奖权重分别为30%、70%。
本次大赛设诗歌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5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元以内的奖品,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
设散文比赛一等奖一名,奖金5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50元以内的奖品,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
此次诗文大赛奖金由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店友情赞助。
“德风·金牌厨柜”杯网络诗文赛组委会
2019年4月25日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