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农村长大,家里重男轻女,中考后从重点中学到普高,何去何从?
小文(化名),今年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中考却发挥失常,从重点中学的初中,考入的是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落差很大,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开朗的性格也变得有点忧郁,经常抱怨不喜欢现在这所学校,也时不时表达不喜欢现在班级里的同学。
小文目前家庭条件还不错,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是偏远农村的,有重男轻女思想,经常被忽视和冷落,跟一起长大的表弟比较起来,有着不公平待遇。后来上小学后才接回城里父母身边。
由于小文从一所重点中学到一所普通中学,用她自己的话说,感觉普通中学的同学素质太低,跟自己不在一个层次上,平时跟他们也格格不入,在学校里没有朋友。然后加上自己清高孤僻的性格,对同学和学校心生埋怨,不仅得罪了同学,开学没多久就在家闹着要转学。
根据小文的班主任描述,小文的入学成绩是班级第一名,但由于受负面情绪影响,学习不努力,第一次月考,成绩掉进了班级十几名。平时也独来独往,说话不会注意语气,跟同学产生茅盾也不知如何解决?现在小文的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
了解到小文的具体情况后,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考失利,导致自信心严重受挫,内心的失落感和落差很大,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二、从小家庭教育行为失当,家人态度失衡,在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了阴影,容易出现敏感内向的性格,待人接物过程中,容易产生敌对情绪。
第三、目前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闭锁心理,加之从小养成的敏感而脆弱的性格,不擅长与同学之间交往,容易产生茅盾。
其实像小文这种学生很多,平时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碰到,特别是女孩子,内心更加敏感。需要家长和老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办法,帮助她走出困境。
第一、父母应该给予更多关怀
青春期的女生一般敏感,很多时候,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是希望得到关心关注,特别是像小文这种从小在家庭里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孩,最缺失的就是认可和关心,从内心深处更希望得到日常的关心。而父母的关心和关怀是帮助小文重新建立信心,改善性格的最好途径之一。
平时里,作为父母要懂得嘘寒问暖,特别是作为孩子妈妈,可以经常与孩子深入交流个人问题,生理问题,以及平时生活学习等,把自己女儿当成朋友一样对待,不要让她产生距离感和代沟。
第二、帮助认识自己的不足
像小文这种容易闭锁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和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对待自己优缺点时,是缺乏正确认知。作为父母,在充分关心自己的孩子前提下,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在对待孩子的优缺点时,要有正确的态度。首选要帮助小文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优点,同时存在哪些缺点。在优点方面要多加肯定,不能打击。在缺点上也不能一味的粉饰或回避,在合适的时机,要帮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像一棵树苗一样,只有在合适的时候给孩子修剪枝叶,他们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长。
以前听说过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对待孩子优缺点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在家里的墙上贴了一张“功过表”,一行是用于记录优点,一行是记录缺点。在发现缺点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会在缺点栏记录下来,用来提醒孩子以后不能再犯;发现缺点或犯错误时,同时也记录下来,可以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时间一长,这张“功过表”就像一剂催化剂,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慢慢的,在对待缺点时,自己都会有点不好意思,努力去改正。这种方法主要可以用于年龄偏小的一个孩子,但对于一个高一的学生,未尝不可一试。
第三、帮助接受现实,积极适应新的高中生活
在小文看来,现在的普通中学跟自己以前的初中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从而一味排斥学校和同学,甚至对学校和同学在没有任何了解的前提下就下了这种结论。在这方面,可以请求班主任帮忙,帮助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培养过的优秀校友。老师也可以详细介绍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成果,让她对学校有个新的认识,慢慢产生认同感,从而找到归属感。通过了解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情况,这都能够促进她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学校,接受现状,从而慢慢鼓起勇气,开始新的学习。
第四、帮助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小文性格孤僻,在新的学校没有朋友,找不到说话的同学,无法融入新的生活。其实这种孩子虽然不擅长交际,但内心还是比较善良的。学校老师可以有意识安排一些性格开朗的女同学跟她同桌,在生活和学习上开始接触,并产生交流。平时有班级集体活动,也尽量邀请她参加,时间一长或许能够改变她对同学的看法。
老师可以根据她个人兴趣爱好,找到一些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经常一起交流。比如像小文这种性格孤僻的学生,有可能会有喜欢读书这种安静的习惯。如果有同样爱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找她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自己的书籍。
久而久之,在她的内心里就开始接受其它同学,有了自己的朋友,也开始认识到有朋友之后的快乐,适应班级集体生活。也逐渐懂得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开始改善自己的社交恐惧。
我们相信,这些孩子虽然从小内心可能受过一点点小创伤,但长大后,在学校里,通过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一起关心和帮助下,一定能够适应新的高中生活,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