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华|清明感怀
关注天安门文学,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刘佩华,大专学历,教师,山西人,现居北京。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清明感怀
文/ 刘佩华
春天,草长鸢飞的季节,大地回春,冰封的河水开始流淌。压抑己久的思念随着春风吹拂,开满了心季的枝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思念亲人的情怀却从未改变。
又是一年清明节,遥望故乡,感觉漂泊无依,思念的泪水,好似断了线的珍珠,簌簌落下,打湿衣襟,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父母去世已经二十多个年头,父母一生艰苦朴素,劳碌奔波,走过风风雨雨,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他们把青春和热血都倾注在我们身上,为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那时家里穷,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窝窝头下酸菜,高梁杂面搅豆面,玉米糊糊小米粥,养糊着我家七八囗。
我们一家八口人,全靠父母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挣工分养育我们,父母一生省吃俭用、艰苦朴素,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操劳,他们把好吃的留给我们,自己却经常啃着剩下的干窝窝头。
打我记事起,父母就是那样消瘦,那样苍老,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艰难困苦的曰子。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父母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就是要供我们上学读书。父母经常念叨,唯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家族的命运。
当时我不太懂父母说的话,后来我发现父母说的话有着深刻的道理。父母为了供我们上学,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一路走来,父母吃遍了人间的苦,遭着常人没有遭过的罪,父母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和苍老的容颜,就是最好的见证。
那时,父母的艰苦日子,我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默默地下定决心,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但是,我渐渐长大,父母却日渐衰老,还没等我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却早早离我而去。
如今,父母安详地长眠于地下,远离人世间的纷争和痛苦,却把遗憾留给我们。
每年清明节来临之际,总是要梦见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父母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1983 年10 月,母亲因患血栓去世,1984 年11 月,父亲因患脑溢血去世,父母相继去世,走得太突然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父母不在了,就意味着天塌下来了,整个家里没有了父母就暗无天日。
曾记得,父母去世时那撕心裂肺的痛哭,曾记得,父母出殡时那伤心的泪水夹着苦涩的雪雨,一路虔诚的跪拜。当父母的灵柩入土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父母真的走了,走得是那样怱忙,是那样无情无义,是那样无牵无挂,父母彻底走了。父母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我们刘家的老坟里又多了一堆新坟,又多了一抹新的黄土。从此,这一抹黄土承载着我永久的思念。
清明时节,糜雨绵绵,满山遍野的怀念与追忆,缀满青柳的枝头。春风阴冷,萧萧瑟瑟,凄凄摇落灰濛而久远的记忆;细雨绵绵,淅淅沥沥,挟裹着厚重而不老的情丝,迷乱了我的步履。荒郊野外,座座坟茔,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但闻幽怨的艾香,不见桃红杏白的繁华。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父母顶礼膜拜,掊一锹黄土,栽一丛新枝,覆一层哀思,植一腔缅怀。点点往事萦绕心头,滴滴泪珠化成思念,零零碎碎的故事,断断续续的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突兀珍贵,伤心处,痛彻心扉。不舍、哀怨、惆怅,各种情结纷至沓来,伴随着缤纷的冥纸烟火直上云霄。
仰望苍天泪雨茫茫,心中的伤感随着薄凉的清风缓慢飞翔,仿佛又飞到过去的岁月,仍然和父母在一起,聆听着他们的教诲,感受着人间的亲情和温暖。心中的哀思,犹如古老的神话撞击着我的心扉,眼前仿佛浮现出父母那慈祥的脸庞和熟悉的身影。
尽管他们在遥远的天堂,我依然觉得他们就在我身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感到父母并没有远离我们,只是在遥远的地方看护着我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佑我们全家快乐幸福、吉祥如意。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痛失父母,父母的逝去,让我真正感到身边亲人的重要,珍惜身边健在的亲人,莫等亲人离去追悔莫及。如今,多么怀念父母在世的日子,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家就有主心骨,父母不在,家的天空就会留下无法弥补的残缺。
后辈人,活在当下,必须孝敬父母,对父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多一点眷恋,让父母在有生的日子里,多感受一份来自儿女的孝心。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时节,尘世的空间聚积在荒冢坟茔,天地之间,柳笛哀回,松柏肃立,草木含悲。泪水与祈祷共和,思念与忧伤交织。清明扫墓祭奠,抒发感伤,寄托哀思,行孝感恩。更是追昔抚今,继承遗志,近寻新生,展望未来。清明之祭,人世间永未了却的情怀。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柳莺”。宋朝诗人吴惟信更是把当时清明时节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清明,肃穆与欢乐同行,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日子,有“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伤,更有亲近自然,慎终追远,感悟生命的欢欣。
天若有情天亦老,苍天无情,独掌乾坤。人生自古躲不开生离死别。人,终将要驾鹤西去,然而,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普照天下苍生,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永垂不朽。
逝者如斯可以安息,生者仍将负重前行,为自己、为他人,掸落红尘,拨开浮华的虚幻,静守岁月美好,且行且珍惜。
点燃一柱香,把纸钱焚烧,让无尽的哀思化作缕缕青烟,慢慢升腾,飘向阴沉的无空,传递着对父母的思念。萋萋芳草,掩盖了父母多少辛酸的往事,一堆黄土埋藏着父母多少感人的故事,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欢笑和悲伤,烟消云散。
丝丝细雨道不尽刻骨铭心的悲痛,缕缕青烟诉不完肝肠寸断的思念。悠悠白云带着父母脱离痛苦的尘世,炎炎烈日照耀着父母无怨无悔的人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阴阳两界,此处被无情的冷漠隔开,冰到极致,痛到无言。
虽然生活中有些事情在我的记忆里早已变得模糊,可是,对父母的怀念自始至终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父母的爱是永恒的,父母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深入骨髓,永世难忘。
有人说,清明是一种迷信旧俗,我不赞同。清明时节,教我做人,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灵的寄托,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清明,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棒一朵菊花,盛一杯清酒,燃一炷艾香,点一盏心灯,为父母寄托无尽的思念,让一缕青烟带去纷飞的祝福,愿父母在天国无忧无虑一切安好。
本期编辑:韩晗
天安门文学纸刊视作品质量优中选优刊发,所有来稿均在天安门文学平台展出,纸刊选稿无关打赏、无关点赞,就一个纳入海选的范畴,即文章浏览量达到600者,就可以纳入选稿库,从选稿库中选取优秀作品上刊。
来稿除诗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学裁休均不受限制,来稿请连同作品和详细地址发送到收稿人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样刊作为稿费免费赠阅,赠阅外每本收30元工本费和快递费。
天安门文学杂志,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原创首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剧本、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投稿说明:要求原创,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