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艳|跨越世纪的亲情(随笔)

作者简介:笔名羲和,原名王惠艳.聆听乡野的风,放眼原野的绿。闻着浅浅的麦香,看见满眼的金黄。走过了乡村的四季,江汉平原的沃土留下我写作的梦想。石家河的土城遗址穿越了四千六百多年厚重的历史,将屈家岭灿烂的华夏文化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我是一位生活在乡村的草根撰写者,生活的甜,人生的苦!全部记录在我的日记里。

跨越世纪的亲情

文|王惠艳

江汉平原一个叫做段家场的小村庄不仅闭塞,而且相当的贫穷落后。就在农忙即将开始的时候,寂静的村庄突然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是在以粮为纲,阶级斗争盛行的年代里一群由知青,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分子家属组成的城市青年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广阔天地的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一群年轻人就这样分散驻扎到村里的各个农户家,那个夏天特别炎热,加上连续多天的干旱。知青驻地的村子堰塘干涸,乡下又没有打井,无水可用的知青们只得到前面村庄那口大堰塘洗衣服。洗衣服时水虽然是凉的,可是头顶火辣辣的太阳也不好受,洗完衣服还要赶回去上工。慌乱中一位小姑娘把一件衣服掉在用来槌洗的那块青石板上。我的母亲中午放学回家也到堰塘的埠头上洗衣服,发现青石板上的衣服就捡回家给外婆看,外婆拿起衣服看了一眼说:"看衣服的样式应该是后村里住的着支农工作队,你赶快给她们送过去以免人家发现丢失衣服之后着急!"我的母亲听外婆这么一说,拔腿就往后村跑,很快找到了丢衣服的小姑娘,看到失而复得的衣服,她连声称谢!

晚饭后小姑娘登门到我家道谢!一来二去的彼此熟悉之后,外婆知道她的名字叫“青”刚好比我的母亲大四岁。一次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她跟我的外婆讲起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原来她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富家,因为出生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富足的家境并没有带给她多少的幸福!噩运却一次又一次降临在她的头上!童年时失去双亲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时时刻刻的笼罩在她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她那身为国民党军官的父亲又被卷入到全面的内战中,国民党兵败后退到了台湾,从此父女二人隔海相望了近半个世纪。而她身为军属的母亲在战乱中担惊受怕后不幸病故。

新中国成立之后,资本家的财产归公后进行重新分配,她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资产所剩无几。孤苦伶仃的她在叔叔婶婶的照顾下长大,并且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由于受到家庭出生的连累,她在文革中被戴上反革命家属的帽子,遭遇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也是被这股洪流夹裹着来到这里的。初来乍到的她因为身材瘦小,干起农活来比较吃力,没少挨队长的批评,苦难的童年加上生活的艰难让她形成了忍辱负重的性格。

外婆得知她苦难的身世之后,想起自己也是三岁就失去了母亲,深知幼年丧母的痛。就动了慈母的恻隐之心,看着面容清秀的青,外婆就跟外公商量想收她做义女又担心青会拒绝,就试探性地问:"娃你要是不嫌弃我这个乡下老太婆,愿不愿意做我家两个女娃子的姐姐?″青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说:"叔叔婶婶虽然待我不簿,但是我幼年失去了母亲,也特别渴望得到一份母爱。初次见面,我就能感受到您们乡下人特有的纯朴,善良的天性!我非常乐意和您接亲!"就这样我的母亲多了一个姐姐, 青就变成了我后来的姨妈。

返城后姨妈和单位里那位有着绘画天赋的姨父组成了一个家,姨夫也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曾经被打成反属,他没有嫌弃我们乡下的家。逢年过节时小姨进城会带一些乡下的土特产给姨妈。虽然姨妈在城里上班,随着孩子们的到来生活也过得比较拮据,但是厚道的姨父是个美食家,总是想方设法做些美味招待乡下的小姨,姨夫把绘画艺术与精美的食材结合起来,做成了一盘盘精制的拼摆。特别是姨夫做的鱼丸色香味俱全,直到今天小姨说起这道菜都回味无穷,临走时姨夫还买一些礼物带给外婆。

有时候外公偶尔进城到姨妈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眼,姨妈知道外公喜欢喝点小酒,总是去买点酒菜来招待没有血缘的外公,她把对亲生父亲的那种爱全部倾注面前的这位父亲身上。

有一年的夏天,城里的部分小孩子得了一种急性传染病,并且有蔓延的趋势。那时候预防接种的条件差,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与生病的小孩隔离,只有这样才能阻断传染源。爱子心切的姨夫只好用自行车驮着两个孩子到乡下的嘎嘎家来躲避,乡下的表弟很快与城里来的表哥们成了很好的玩伴。

他们白天坐在土坯房的青石门槛上聆听不远处的荷塘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一起用苦楝树的果子当子弹打树上那不停鸣叫的知了。晚上则在那繁星满天飞舞着萤火虫的打谷场上捉迷藏,一起唱着乡间的民瑶。夜深了,玩累了的几个表兄弟在蟋蟀的蠷蠷声中进入梦乡。

姨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同样没有嫌弃乡下的嘎嘎家。记得三字经里开头的几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缘》正是因为人性的善才成就了姨妈与乡下娘家人几十年的缘,她们之间虽然没有一丝的血缘关系,但是那份没有掺杂任何功利性质亲情经过时间的洗礼得以延续至今!

【本期编辑韩晗】

天安门文学编辑部人员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韩   晗

执行主编:紫色玫瑰

主编:梦未央

责编:王 起

1、本刊所有来稿文责自负,附100字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生活照片,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否则不予受理。投稿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2、根据作品质量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

3、中国诗歌报,简称中诗报,平均日在线创作人员10000多人。作为中国诗歌报所属的天安门文学平台,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剧本、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朗诵中心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