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 | 从标点古典小说看汪原放的时代精神

《出版与印刷》2020年第3期

本期聚焦

题目 | 从标点古典小说看汪原放的时代精神

来源 | 2020年第3期

作者 | 吕满文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0.00.059

摘要 | 文章详述了“标点古籍第一人”汪原放在古典文学名著中采用新式标点的初衷及成就,并将其置于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大背景下,阐述其标点工作在引领新文化、改革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 汪原放;古典小说;新式标点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吕满文. 从标点古典小说看汪原放的时代精神[J]. 出版与印刷,2020(3): 22-28.

20 世纪初的中国,仍处于半封建半封闭的社会状态中,统治人们思想的还是封建文化那一套,人们阅读的书目,依然是无标点、不分段,密密麻麻直书到底的文字版面,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承造成了障碍。怎样才能提高人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使阅读者领会名著的精髓?此类问题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思考。汪原放就是其中一位,他结合自己阅读时遭遇的困惑,想出解决办法:为古典文学名著标点、分段。初涉这项工作时,困难多、压力大,但汪原放不惧困难,顶住压力,坚持前行,直至成功。从1920 年开始,他先后为《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部古典文学名著标点、分段,被誉为“标点古籍第一人”。
汪原放标点、分段的成功,对传统文献的传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直接形成挑战;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从他标点第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算起,已经过去了近百年,研究汪原放成功标点古典文学名著的文章虽说不少,诸如陈政文的《陈独秀胡适支持汪原放标点古典小说》、安绩常的《新式标点第一人——汪原放》、李英的《标点古典名著的开拓者汪原放》、周允中的《汪原放:标点古籍第一人》,等等,但这些文章主要涉及汪原放古籍分段、标点的介绍,以及与胡适、陈独秀父子交往过程的回顾,对于汪原放为什么要引进新式标点,新式标点的成就及新式标点成功后对时代发展有何影响等,学界论及较少,本文尝试探讨这些问题。
一、受胡适启蒙,点燃标点古典小说的“火种”
汪原放是安徽绩溪人,1897 年生于书香世家。5 岁时父亲病故,为了生计,13 岁到了叔父汪孟邹(清末秀才)在芜湖创办的科学图书社,成为一名学徒工。初来乍到的他,对科学图书社的一切都感到异常好奇,觉得这个图书社“有魅力”,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家乡绩溪城里的书店无非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过去的一些“老古板”,而芜湖科学图书社却与之大不相同,有《黄帝魂》《革命军》《苏报》《复报》等当时流行的热门书报,还有许多创作的小说、翻译小说、名人小传等[1]10-12。闲暇之余,汪原放就“泡”在图书社,如醉如痴地读起书来,常常看到深更半夜,要叔父督促才去睡觉。他回忆这段学徒生涯时曾风趣地说,我这个生长在安徽山区的乡巴佬……在叔父书店里当学徒,看到那些代表新潮流的书报,像从井底里跳出来的青蛙,一下子觉得眼前大了几万倍[2]88。汪原放在科学图书社开了眼界,他对未来文化发展事业的追求,可以说就从这里起步。
1913 年,叔父在陈独秀的指点下到上海创办亚东图书馆,17 岁的汪原放也随叔父来到上海。身处上海,他越发觉得知识的重要性,只可惜自己的“墨水”太少。于是,他想进学校进行系统学习。那时书店经济窘迫,叔父未必能为他拿出这笔学费。为此,他动了点小心思——让别人去向叔父说情。起初,叔父不愿意,认为汪原放这个孩子“不安分”,但在求情人三番五次的说服下,叔父最终同意他进夜校去学习。后来回想起这段往事时,汪原放还说:“实现了多年的愿望,真是天大的乐事”[1]28。从1914 年开始,他到青年会夜校去学习英语,满足了他“我早就想学英文”[1]28 的心声,到1918 年为止,结束夜校生活。4 年的时光,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特别是接触到了西方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为他日后标点白话古典小说积累了知识。
1916 年,汪原放看到胡适从美国寄来的《藏晖室札记》,被其中的《论白话》《论标点符号》等文章所吸引,非常赞同胡适提出的推广白话、推广新式标点的主张。1917年底,他在胡适家住了一个多月,胡适指导他看《水浒传》《红楼梦》等,他被这些名著所吸引,废寝忘食陶醉其中。名著如此有魅力,他想别人也会喜欢看。只是由于传统名著文字艰涩、密密麻麻,只有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能欣赏得了,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毕竟是少数,名著处在这样的境地岂不尴尬?怎样才能让读者较为轻松地阅读?如何更好地把握名著精髓?这样的问题时常萦绕在汪原放的脑际,由此,点燃了他标点古典小说的“火种”。陈独秀曾经愤慨“ 倘谓一国之文化,重在少数人有高深之学,不在普及教育,即使有再多的硕学奇士,也不值得称赞”[3]。汪原放的“火种”就是要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而着想,让多数人受益。“五四”运动爆发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汪原放的“火种”与时代潮流正合拍。
1920 年初,大病初愈的汪原放大胆设想,“要出四部加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的大小说——《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西游记》。他说,先出一部《水浒》,要校得没有错字。如果不成功,算了;如果成功,再做第二部”[1]58。这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对于汪原放来说,标点、分段文学作品是深入到骨髓里的主张,只有通过尝试,才能验证自己的主张。
给作品分段和加标点,是西方的书写习惯,汪原放在胡适、陈独秀的支持下勇立“潮头”,争当新式标点的“弄潮儿”,是要学习他人之长,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指向,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振兴,用白话文、新兴通俗文学逐步取代无标点、不分段的文言文,是时代的必然、文化的潮流。
二、引时代潮流,率先标点《水浒传》
为中国古典小说添加标点,客观地讲,需要标点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要有耐心、毅力和审美力。1918 年刊出的《新青年》第4 卷部分地使用了新式标点符号,这是《新青年》首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一次尝试。192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向各校颁布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教育令,然而,要让“舶来品”真正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被人们所接受,路程尚显艰难。
汪原放决定在亚东图书馆先行先试,为其他书馆(报馆)带个头。标点之前,汪原放做过核算,对要标点的作品通盘考虑,他“估计自己搞的标点本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我深信自己的工作,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就是没有钱赚,我也乐此不疲,愿意为新文化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2]89。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能把利益放弃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在汪原放看来,凡是与新潮流背道而驰的东西必被淘汰,凡是与新潮流相吻合的事业必能取得成功[2]90。这是他坚信的原则,也是他坚持的动力。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陈独秀、胡适的支持和参与下,汪原放开始试用新式标点符号出版印行白话小说。
1920 年1 月,汪原放首先标点《水浒传》,在标点过程中,遭到了叔父的怀疑甚至反对,但他不为所动,继续全力以赴专注自己的标点本。他明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他一边精读细抠原著,分析判断加标点的位置、分段的层次、章节的划分;一边和大家琢磨成书的体例安排、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等,努力使图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新模样”。为保证标点质量,他还负责初校、二校,并和他人共校三校,力求达到自己满意的标点预案。他常常加班加点,夜里在蜡烛下(房间没有装电灯)校稿,早晨将校对过的稿子送到排版部门改正[1]60。整个标点过程,工作量大、难度高、要求严。正如他自己所言:“起初以为标点、分段不很难,现在才知道很不容易做好。”胡适也认为“标点、分段确实不很容易。”[1]62 胡适在1921 年1 月23 日给汪原放的回信中鼓励道:“你如此做去,我可断定你得益不少。”[1]74胡适的鼓励,对艰难跋涉中的汪原放来说,是一种坚定支持。
1921 年8 月20 日,经过汪原放和员工们7 个多月的劳作,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标点、分段的《水浒传》在亚东图书馆出版。翻印的新名著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对此,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指出:“我的朋友汪原放用新式标点符号把《水浒传》重新点读一遍……这是用新标点翻印旧书的第一次……将来一定要成为新式标点符号的实用教本,他在教育上的效能,一定比教育部颁行的新式标点符号原案还要大得多”[4]。陈独秀也为此撰写序文,对汪原放给予鼓励:“亚东图书馆将新式标点加在《水浒传》上翻印出来,我以为这种办法很好,爱读《水浒传》的人必因此加多。”[5] 鲁迅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新式标点的不易,“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6]。叔父看到已经出版的《水浒传》样本后,一改过去的指责面色,喜笑颜开地当着大家的面说:原放真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我这个老脑筋要不得,原放要得! [2]89 新式标点的推行,尽管不是很容易,但汪原放不仅将“不容易”变成“容易”,更向旧势力发起了挑战,形成了先进思想与守旧思想的对决。
新版《水浒传》取得初步成功后,汪原放又陆续标点了《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续集》《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海上花》等古典文学作品,亚东图书馆也迅速跟进出版。一系列的标点本古典小说的推出,使汪原放在出版界和文学界名声大噪,亚东图书馆收益也日渐丰厚。一些出版商看得眼热,纷纷效仿,标点旧小说因而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有些出版商投机钻营,将亚东图书馆的本子改头换面,翻印出版,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者。尽管如此,标点后的古典白话小说的魅力还是显而易见的——看上去舒服清晰,字间有停顿,段间有间隔,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谈及成功标点了这么多古典文学作品时,汪原放保持着一贯的谦逊,他说,应归功于陈独秀和胡适。即使到了20世纪60 年代,他还几次提到,如果没有陈独秀和胡适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他可能搞不成功,或者说没有那么顺利[2]91
三、迎难而上,潜心七年标点《红楼梦》
汪原放对标点古典文学作品极其认真,他标点的作品错误少,销量好。著名出版家张静庐这样评价他:“为一部小说的校点费一年、半年的时间,十次、八次校对是常有的事”[1]205。我们不妨通过汪原放两次校点《红楼梦》来看看他工作的认真态度。
1920 年10 月,汪原放着手标点《红楼梦》,他以道光双清仙馆本为底本,并结合有正书局本、日本明治三十八年铅印本等版本。为什么要同时选用多个版本,他解释说:“本子应多备几种拿来校对才好”[7]140,以尽可能地减少校对中的失误,保持原著风貌。在标点过程中,他经常与胡适通信,请教遇到的问题,甚至还请胡适帮他校看清样,力求标点的完美。他曾在信中这样对胡适说:“我除兄和仲翁(陈独秀)两处,实在无处去请问了”[7]140,以此表达自己对两位大师的歉意和叨扰,目的是向他们请教,提高校改质量。
1921 年5 月,汪原放标点、分段的《红楼梦》历经半年多终于出版。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书商纷纷找到亚东图书馆要求订购。面对这样好的商机,亚东图书馆也适时再版,增加了部分内容,纠正了初版中发现的问题。到1927 年,《红楼梦》在原版发行的基础上,包括再版,又加印了5 次,销量十分可观。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汪原放太高兴,他有一种遗憾,那就是在他以道光双清仙馆本为底本点校《红楼梦》并已进行到第七十回时,发现胡适那里有乾隆壬子的程排本《红楼梦》(即程乙本)。他认为这个版本要比道光双清仙馆版本更可靠,如果能以这个版本做底本,岂不更好?可是,当时已经校改了这么多,再换本子有些不合适。这事成了他的“一件大不幸的事”,一直牢记在心,总想找机会将这“大不幸”的缺憾补上。
1922 年6 月,他开始以程乙本校改《红楼梦》,为保证校改质量,他于1922 年夏,1923 年夏、冬,连续校读了三遍[8],并用从前标点本作底子,把按照程乙本改的地方,一齐誊过去。边抄边校对,抄完了再校对,工作量非常大,即使干得腰酸背痛,也没有出现漏抄错抄现象。1927 年11 月,经过几年的忙碌,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重排本终于出版。汪原放在两万多字“校读后记”中,详细说明了该书的校勘过程。比方说,如何斟酌是非,择善而从;如何厘定前人得失,增删补改;如何选用版本,鉴别优劣,等等。胡适为此专门写了《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他特别讲到“他决计用我的藏本做底本,重新标点排印。这件事在营业上是一件大牺牲,原放这种研究的精神是我很敬爱的,故我愿意给他做这篇新序”[9]。胡适的话对于辛苦了数年的汪原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重排本发行后,再次赢得读者的喜欢,截至1948 年10 月,共再版8 次,成为了20 世纪20 年代至50 年代间最为流行的一个版本[7]148
四、新式标点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汪原放在剖析古典文学作品无标点弊端的基础上,将为其标点作为自己的事业且一举成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释放时代精神,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新方向
汪原放为古典文学引入新式标点,曾受到种种非议和阻力。一定程度上讲,他进行的是一场文化革命的斗争。这场斗争有来自传统的荆棘,也有来自现实的锋芒;有来自外界的嘲讽,也有来自内部的指责。但汪原放坚持标点不动摇,硬是凭着自己矢志不渝的精神,最终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这场胜利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胜利,是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新方向,使中华文化汇入世界发展潮流的胜利。
对于汪原放取得的成绩,胡适在给商务编译所所长王云五的信中说“他(汪原放)对于标点校对是很内行的。他虽不能自信标点古文旧书的水平很高,但他对于校看别人的标点,整理行款,或标点白话与清浅古文的书,他的经验是很可贵的。”张静庐也讲:“谨慎独步的亚东图书馆,仍在胡适之先生的协助之下,埋头于中国通俗旧小说的考证和整理,造成铅粒的‘亚东版’。对这‘亚东版’的谨慎工作,我们不能抹煞汪原放先生的苦干精神!”[1]200-204 当代书评家、上海《书城》杂志前主编倪墨炎先生也评价其“是一位属于‘人虽死了却活着的人’”。这些语言是朴实、中肯的,汪原放受之无愧。亚东图书馆在汪原放主持之下,将新式标点符号大规模地投入出版工程,确如书的广告语中所宣称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汪原放就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代表。
2. 开创阅读新时代,形成文明进步的氛围
汪原放标点的古典文学作品,虽说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改变,但这种改变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用西方的新思潮,对抗中国的旧思想,是开启民智的方法之一。这种形式上的改变,不逊于内容上的变革,它使旧的出版物慢慢萎缩,并逐渐淡出市场;使新的出版物逐渐成为读者的新宠,进而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亚东图书馆在汪原放的引领之下,成了旧中国第一家出版新式标点白话古典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其出版的一系列新式出版物,改变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传播接受的途径,也开启了一个阅读的新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对推行传统教育,促进文化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独秀在其所撰写的《一九一六年》一文中讲过:“盖人类生活之特色,乃在创造文明耳。”[10] 汪原放的工作就是在为人们创造文明,表面上它带给人们的是阅读上的便利,深层次的含义却是文化的革新,它提升的是国人的文明修养,推动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氛围。这种影响可能汪原放也不曾预料过,但社会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
3. 推动“红学”研究
新式标点的成功运用,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汪原放校改《红楼梦》,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同时,其以程乙本为底本成功标点的重排本《红楼梦》后来还成为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的范本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开启了“新红学”研究之风。重排本《红楼梦》不但加深了“红迷”对名著的兴趣和理解,使一代又一代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还促进了国内研究者与海内外红学会的研究和交流,提升了研究质量,开拓了研究视野,推动“红学”研究走向深入,成为显学。
五、结语
汪原放一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整理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在其80 余载的生命历程中,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独立标点了《水浒传》《红楼梦》等19 部小说及戏曲作品( 其中一部分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另参与标点了《三侠五义》等7 部作品,还翻译并出版了《伊索伯的寓言》《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等20 多部外文小说[11]
汪原放整理标点的出版物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传统文献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这种成功有社会大背景的因素,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提倡和对古代小说的褒扬,坚定了他下大气力整理古典小说的勇气;更有汪原放把握机遇、潜心新式标点的艰辛付出,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页页,都凝结着他的心血。正如苗怀明所言,时代文化新风,为汪原放的新标点本小说作了良好的铺垫,但这只是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和基础,能否抓住这一良机,则需要个人的眼光和智慧[7]134。而迎难而上的勤奋耕耘,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是良机之下践行标点梦想的真正考验。标点本成功了,梦想实现了,传承文化的使命也得到了张扬。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汪原放. 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 陈政文. 陈独秀胡适支持汪原放标点古典小说[J].编辑学刊,1987(4):88-91.

[3] 陈独秀. 陈独秀文章选编( 上)[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85.

[4] 胡适. 胡适文存1[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358.

[5] 陈独秀. 我之爱国主义[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228.

[6] 鲁迅. 鲁迅大全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269.

[7] 苗怀明. 风起红楼[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8] 朱洪. 胡适与《红楼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69.

[9] 胡适. 胡适文存3[M]. 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235.

[10] 贾兴权. 陈独秀传[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76.

[11] 俞晓红.20 世纪徽州文化名家评传[M].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0)

相关推荐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名称标点符号用法说明 ...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我的爱好是集邮 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智慧的宝库,是中国古代人性.道德.文学.语言之美汇集的海洋.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 ...

  • 石钟扬:站在高耸的塔上眺望——陈独秀与中国小说(上)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庆过去不看塔. 每念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久传不衰的这则口碑.耸立在长江之滨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素有&qu ...

  • 苗怀明: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在鼓励人们阅读和写作.当下阅读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内容不说,多数图书装帧考究,版式精美,看起来让人爽心悦目. 当我们看着眼前这些有分段.加标点的书籍时,可能会觉得一 ...

  • 陈独秀如何看曹雪芹和《红楼梦》?

    新.旧红学都有一通病,即两派都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区分无非是历史人物的索隐或是作者自传说的考证而已. 1921年3月,胡适先生应上海亚东图书馆多次邀请,写出<红楼梦考证> ...

  • 王雪松 ◎ 校园期刊与新诗文体的建构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新诗发生期,新诗的文体建设还在摸索之中,"诗体大解放"对于新诗人来说是共识,但落实到创作上,显然不是"话怎 ...

  • 本期聚焦 | 从柔版油墨数据看我国柔性版印刷的发展

    本期聚焦 题目丨从柔版油墨数据看我国柔性版印刷的发展 来源丨2019年第3期 作者丨田全慧 DOI丨10.19619/j.issn.1007-1938.2019.03.005 摘要丨柔性版印刷采用绿色 ...

  • 古典小说

    古诗文网推荐诗文名句作者古籍我的手机版小说家类列表/略缩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 ...

  • 『古典小说』新齐谐全文阅读

    新齐谐 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新齐谐>,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四卷,清代乾隆末年袁枚所著.初名<子不语>,因元说部中有同名作品,后改名<新齐谐>.&l ...

  • 『古典小说』北史演义全文阅读

    北史演义 朝代:清朝|作者:杜纲| <北史演义>,现存<北史演义>六十四卷,为原刊本,刻于,书前署"吴门甘朝士写刻".扉页曰:"乾隆癸丑年镌&qu ...

  • 『古典小说』南史演义全文阅读

    南史演义 朝代:清朝|作者:杜纲| <南史演义>叙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着力描述几个王朝的创业君主: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其中刘裕宋朝的事迹最多.小说暴露 ...

  • 『古典小说』薛刚反唐全文阅读

    薛刚反唐 朝代:清朝|作者:如莲居士| <薛刚反唐>作者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两辽王薛丁山的儿子薛刚反唐的故事. <薛刚反唐>的故事讲的是: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张台(张士贵 ...

  • 『古典小说』后汉演义全文阅读

    后汉演义 朝代:民国|作者:蔡东藩| 民国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写刘秀光武中兴至三国混战一段历史.这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体例特殊,自批自 ...

  • 『古典小说』林公案全文阅读

    林公案 朝代:清朝| <林公案>是清末民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六十回.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 ...

  • 『古典小说』李公案全文阅读

    李公案 朝代:清朝| <李公案>又名<李公案奇闻>,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