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出版与印刷》 2017年第2期P33-37页

【摘要】:媒体技术作为出版与传播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日益凸显着融媒体环境对出版与传播的功能和应用的重构作用,正在成为变革与重构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关键要素。正确理解与把握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的创新途径、实现方法和应用方式,构建数字化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将成为有效应用最新媒体技术手段来打造出版与传播独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抢占媒体技术高地的关键。

【关键词】:融媒体;媒体技术;创新;发展

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长河中,媒体技术作为承载人类文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对自身不断超越的手段,从结绳记事、甲骨文、造纸术、印刷术到电磁波、移动互联网,不断跨越自我而步入今天的融媒体新时代,并成为新闻出版、新媒体、广播电视以及各种信息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动力,持续创造人类信息传播的新进步和新发展。在“思想引领社会发展、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互动与整合中,媒体技术正在用“0和1”来变革新闻、出版与传播的格局,重构融媒体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模式,创造媒体技术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众所周知,媒体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融合, 将自然与社会中单个的二维或三维信息转变为大众期望的、高艺术品质的、价廉的、个性化的、可交互的多个媒体信息产品的技术体系[1]。其根本目标是在从媒体信息源到媒体信息产品制作与应用的全过程中,满足受众对象的媒体信息应用需求,解决媒体信息传播中时间冗余、成本冗余、人员冗余和应用拓新的各种难题,实现媒体信息产品的个性化、可交互体验和再增值。目前,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

1. 以标准、规范、艺术为核心的媒体信息的内容设计

目前,媒体信息产品已从单一纸媒体的单色书刊、图文合一的彩色书刊发展与演变到既有传统的纸质媒体、光盘磁盘的电子媒体,又有数字、可交互的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融媒体产品新时代。

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及其相关软件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媒体信息发布、出版规划与信息采编(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网站)、排印(印刷厂)/制播(媒体数据处理中心)、发布(线上销售)/发行(书店、线下零售)的人员和作业相互关联并逐步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媒体信息产品制作的生产链和应用的产业链,使得媒体信息内容超越以静态的文字、图形和图像为内容的传统纸质媒体信息范畴[2],扩展到动态与静态融合,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活动影像、图形动画以及AR/VR为内容的融媒范畴,并在纸质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交互和融合中,形成适应特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表达与交互应用。因此,媒体技术已将出版与信息发布的设计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准备阶段,并在对融媒体的产品目标、内容质量、编创流程及其应用推广的共同理解基础上,形成有关艺术设计原则及其媒体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媒体信息表达质量的提高,促进各种专业人员在协同作业中不断地渗透与重组,有效地加快媒体信息传播速度。

2. 以技术、工艺、流程为核心的媒体信息制造的复制科技

在融媒体的信息传播需求导引下,复制科技不断以印刷技术为基础,通过内容信息数字化、内容传播网络化、复制作业协同化、发布/发行智能化来重构媒体信息产品链,并在数字媒体信息平台上形成按需印刷解决方案、全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解决方案、可变数据出版印刷解决方案、数字协同编创解决方案以及移动互联融媒体解决方案,以支持与满足用户对媒体信息产品实效性、易得性、流行性、交互性的需求,使信息传播产品的生产模式从媒体信息生产加工向媒体信息产品服务转型。

复制科技的技术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结构是指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输出、过程控制、流程与质量管理、运行与营销等各个单元相对独立,构成一种标准化的开放体系,以根据技术水平、产品类型、人员结构来实现系统的标准化与扩展[3]。二是采用新分色技术与半色调技术。分色与半色调技术是媒体信息表达的关键技术,通过分色技术的数字化,可完善分色机制,简化分色过程,优化分色质量。通过半色调技术优化,可完善聚集态网点结构、离散态网点结构和连续态网点结构的半色调机制,形成了调频加网、调幅加网和调频调幅混合加网等诸多新的半色调技术,使网点形状、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网点级数更丰富,从而保证了整个流程中媒体信息质量。三是应用CIP4、XML、JDF的全流程数字化。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是媒体技术及其生产流程的发展方向,在云平台上,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更快捷、更优化、更经济地实现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应用以及按需定制集成,通过各种不同的组织与配置,可以完全实现与满足媒体信息的个性化、按需定制、产品交互及实时配送等现代社会的集成化需求。

3. 以内容组织、管理、增值为核心的媒体信息应用的媒介管理

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体信息产品正在重构信息的组织与生产方式,促进以更低成本、更优品质、更好服务与更广泛形式来服务大众,并在这种服务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和实现媒体信息的增值,使媒体信息成为一种高附加值的资源,从而使得以内容组织与管理为核心的媒介管理成为媒体信息产品链和产业链的重要节点[4]。从根本上,实现既保持纸媒体形式与内容统一上的优势,又达到媒体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媒体信息之间的关联及媒体信息应用中的互动性,媒体信息可变内容组织与管理的增值性。

以内容组织与管理为核心的媒介管理解决方案可分为两个不同层面。一是媒介生产流程管理,即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来建立媒体信息的数字化采、编、排/制、印/播、发/存的全数字化生产流程,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企业、不同采编软件的数据采集,媒体信息数据库和资源库的建立,媒体信息的数据通讯与交换,解决移动互联平台上远程采编、协同编撰、远程校对、远程预审、远程校样,建立一个虚拟的从设计到产品的媒体信息企业或机构[5],使之成为引导媒体信息及其产品应用消费与增值的主体。二是媒介内容的管理,即建立一个以HTML、PDF、XML为基础,适合于媒体信息内容页面描述与表达的方法,及其各种媒体信息数据的数据库技术,将媒体信息数据转变成适合于动态组织的数字资源,解决媒体信息高效率、低成本、互动与可变的技术方法,最大限度降低融媒体制作与应用中重复性作业,提高媒体信息更新、关联与检索的水平,真正实现在“集中式生产与分布式定制” 的融媒体平台下,“数据进,产品出”和“按需媒体内容、按需媒体载体、按需媒体设计、按需媒体发布”的个性化目标。

二、媒体技术的创新

媒体技术的创新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统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变革,并在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应用优化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信息内容的媒体准备、媒体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制印、媒体信息产品的组织与管理、媒体信息产品的应用与体验,进而不断拓展媒体技术的外延和深化媒体技术内涵。从本质上来看,媒体技术的创新涉及需求和技术两大内因。其中,需求内因是在全球化和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社会各个阶层对媒体信息需求的实时化、多元化、大众化、生活化和体验化。技术内因是在Postscript 、PDF、XML的基础上[6],首先创建了能灵活描述媒体信息的页面描述语言,并不断优化与提升其性能及其应用便利性,其次研发与普及了能快速有效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软硬件,其三广泛使用了能按照工业生产要求速度运行、成像方法多样、价格合理的数字化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数字成像设备),进而支撑与保障了全数字化、高性价比设备对高质量生产的支持。目前,媒体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融媒体的理论与方法

融媒体理论与方法是指在数字媒体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基本要素(图、文、音、像)的数字化描述方法和标准,解决二维平面内或三维空间中、媒体信息传播中,页面内容的描述、配置、关联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拓展媒体信息的内涵、外延及其应用领域,真正实现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及其实时、彩色、多样和个性化的应用。融媒体理论与方法的构建既要解决不同媒介中媒体信息内容的表达差异,又要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描述,实现数据属性的统一及不同媒介表达中信息互换差异的最小化。

2. 融媒体的智造流程

从技术角度看,融媒体中媒体信息内容智造涉及两个主题。一是以页面内容为核心的页面所有构成要素及其处理过程的数字化、数字页面内容的多色或彩色化以及成像手段与技术的多样化。二是建立媒体信息出版规划、媒体信息印制、媒体信息发布和最终用户之间的联系,解决融媒体信息内容的彩色化、技术与控制手段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的网络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实时与人性化。从而使得媒体信息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中,突破地域性和技术限制,形成能够满足全球内完全连续性、接力式、协同编撰与生产的作业要求。

3. 融媒体的应用创新与市场拓展

媒体技术创新带动了融媒体应用与市场的拓展。在融媒体应用创新方面,针对融媒体产品如何缩短从媒体信息到产品应用的时间以及体验创造的需求,需要不断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功能丰富的电子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和数字成像技术来建立高效的媒体信息数据准备、媒体信息内容处理与组织、媒体信息产品按需生产与快速配送的工艺及方法,实现不同媒体载体和媒体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准确传递,为用户创造各种新媒体交互体验以及新应用需求。

在融媒体市场拓展方面,媒体技术创新,特别是媒体信息数字化,有效地模糊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可实现已有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服务,并可在标准化模式下,建立符合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等多元化产品及其制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过程中的冗余与重复,使媒体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从有形向有形+无形融合,实现媒体信息系统集成与媒体信息内容集成,科学与准确地分析与预测市场需求。

三、媒体技术的发展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正在带动媒体信息技术创新从概念与初创向应用与整合拓展,媒体技术未来发展将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构建媒体技术的新理论范式

未来的媒体技术将融合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融合新技术来改变媒体信息的内容表达、传播和应用方式,构建以“媒体信息数字化、媒体传播网络化、媒体产品融媒体化”为标志的新理论范式。即媒体技术的发展将聚焦纸质媒体、电子媒体与数字媒体中媒体基本要素、要素间的组织关系、媒体产品的制作模式以及媒体产品的应用方式来建立以彩色化、动态传播、多元应用为主线的新理论范式。

一是以纸介质为媒体信息承载体,解决文字、图形、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复制、纸介质再现,以及面向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转移的理论与方法。二是以光磁介质为媒体信息载体,解决数字化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的加工、复制和传递,大容量数字化存储、应用,以及数字媒体信息向纸媒体转移的理论与方法。三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体信息载体,解决数字化图、文、音、像的信息加工、复制、链接和传递,以及媒体信息之间的组织与关联,各类信息跨时空互动,多样性传播与表达的理论与方法。四是以媒体数字内容管理和媒体数字资产管理为增值手段,解决内容服务、内容增值和应用创新与拓展的理论、方法与商业模式[7]。

2. 创造媒体技术的新应用方式

未来的媒体技术将通过应用方式和技术集成来创造以“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同心圆协同作业、多平台交互应用、多渠道应用增值” 为标志的新应用方式,即需要面向全球化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融媒体应用需求,保持纸媒体形式与内容统一的优势,解决媒体信息在传播实效性、媒体信息之间关联及媒体信息应用交互性的短板,延伸媒体信息的产品链和价值链。一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平台,建立媒体信息数字化采、编、排/制、印/播、发/存的全数字化生产流程,解决不同地域,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企业,不同采编软件在数据采集,媒体信息数据库和资源库的建立,信息通讯和交换上兼容性与可靠性问题[8]。二是应用VR、AR技术,建立一个从媒体编创、策划设计、产品制造到应用增值的虚拟体系或机构,解决融媒体内容与产品编创、制作与应用中跨时空远程协同工作的难题。三是以跨平台、结构化的HTML、PDF、XML为数据基础,建立一套适合融媒体信息内容页面描述与表达的方法和技术,突破媒体信息在高效率、低成本、无冗余、强交互上的资源管理瓶颈,形成一个全数字、多应用、高增值的产品制造链和应用价值链,拓展与创新媒体信息的互动体验与服务增值。

3. 引领媒体技术复合人才的培育

未来的媒体技术发展将凸显典型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行业特征,只有凝聚众家之长,提升理论与工程认知,集聚优秀才俊,才能强化理论与实际关联,创造独特的竞争与领军优势,引领复合型媒体技术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以“文化与艺术素养养成、理论与技术知识复合、内容与形式技术贯通、体验与服务协同推进” 为标志的新人才培育模式的打造。即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思维,科学梳理与归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知识传授向协同创新的教育方式转型来解决媒体信息在多元文化、多层次应用、多视角体验中的知识提升和能力打造的难题,实现未来融媒体人才在人生自我实现中“天生我才必有大用”的新境界和新价值。

四、结论

在融媒体环境下,国家文化传承的新需求是媒体技术创新与发展的新动力,充分融合新闻出版、文化传播、媒体技术和市场创新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利用融媒体平台支撑,拓展媒体技术对媒体信息的精准表达方式是引领大众传媒及其增值应用的关键。未来媒体技术创新与发展必将是通过数字环境实现理论与技术的融合、思想与方法的互动、内容与表达的统一来打造新的媒体信息智造链、传播价值链和应用增值链,在推动媒体技术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中,实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媒体进化的融媒体需求。

参考文献:

[1] Helmut Kipphan.Handbook of Print media[M].Springer Verlag,1999.

[2]约翰·帕夫利克. 新媒体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强. 新闻出版行业的跨媒体发展[N]. 香港印艺学报,2012,219:31-38.

[4]谢颙丞,林政荣. 国内外数位出版发展现况与趋势[J].数位内容新世纪,2004(14): 6-12.

[5]王强,王朝阳. 现代媒体技术的跨媒体化发展[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3):16-20.

[6]蒲嘉陵. 从技术发展和演变角度论印刷学科属性和技术架构[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09(1):1-8.

[7]张咏华. 媒介分析[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高利明. 传播媒体与媒体技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1)2)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融媒体数字出版技术集成标准及规范研究”(编号:2012BAH91F0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