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染色方法及步骤
微生物染色分HE染色和TC染色。 HE染色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TTC染色是TTC和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生成红色的甲月赞,用来表示细胞的活力。配制多为2%,染色要避光,37度条件下,它是评价脑缺血损伤常用的指标。
基本原理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地各种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相反,碱性物质(如细胞质)通常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们变为适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样能与碱性染料发生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有菌体细胞的构造和其外膜的通透性,如细胞膜的通透性、膜孔的大小和细胞结构完整与否,在染色上都起一定作用。此外,培养基的组成、菌令、染色液中的电介质含量和pH、温度、药物的作用等,也都能影响细菌的染色。
染色方法
微生物染色方法一般分为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前者用一种染料使微生物染色,但不能鉴别微生物。复染色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料,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亦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性染色法,此外还有鉴别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如芽胞、鞭毛、细胞核等)特殊染色法。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是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具体操作方法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弹性纤维染色液
碱性磷酸酶染色液 DE0004
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CE)染色液
过碘酸雪夫染色液
苏木素-伊红染色液
含铁血黄素染色液
铁染色液
刚果红染色液
油红O染色液
网状纤维染色液
过氧化物酶(POX)染色液
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液
粘蛋白胭脂红染色液
阿利辛蓝染色液
苏木素染色液
苏丹黑染色液
琼斯亮绿染色液
天狼星红染色液
黑色素染色液
肥大细胞染色液
Van Gieson染色液
核固红染色液
纤维素染色液
高铁二胺-爱先蓝(HID-AB)染色液
钙盐染色液
酸性磷酸酶染色液
幽门螺杆菌染色液
铜盐染色液
微生物染色液
吉姆萨染色液
瑞氏-吉姆萨染色液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哦!(zzj2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