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打开治未病之门的钥匙!

体检时明明没问题,几个月后身体不舒服,一查已经是肿瘤中晚期;

早晨还好端端的一个人,下午就因突发脑血管疾病进了重症监护室;

心电图和彩超都正常,不久却因为急性心肌梗塞上了抢救台……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意外,让很多人心生命运莫测的恐慌。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手诊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手部颜色和质地变化,对重大疾病早发现、早防治,避免一幕幕人间悲剧的发生。

见报于2021.01.22淄博日报【5】

01

五脏六腑历历在“手”

中医认为,“色生于气,气生于脏”。五脏六腑乃至全身的健康状态,都能在手部形成全息投影。

我国自古就有看手诊病的医学派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专家、民间中医传承人韩继良,结合前人经验及几十年临床研究,将身体健康状态在手部投影的规律归类总结,画出一幅全息手诊病位图。比如,肝脏的信息反应区在食指指根至感情线之间,宽度约等于食指;心脏的信息反应区在手心正中,以劳宫穴为基点,直径约一寸的圆形区域;肾脏的信息反应区在小鱼际上缘,以感情线为中心,上下大约三寸的区域等等。

血压高不高,心脏堵不堵,肝脾肺肾好不好,身上有没有长肿瘤……都能在手部反应出来。治疗或者调理到什么程度,也能通过手部信息随时掌握。一般来说,如果有白色色块,说明身体对应部位有炎症;鲜红色,说明较重的炎症或出血点;青色,表示循环不良,有湿寒瘀堵;棕色,表示陈旧性或慢性疾病;黑色,代表危重症。除了颜色,还要参详手掌质地的变化。如果掌位高凸,表示身体对应部位有瘀或热;凹陷,表示有功能衰退或损伤。

02

体检查已病 手诊知未病

与现代体检相比,手诊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在疾病未生成时发现并早期干预。

现代医学主要依据三方面信息判断病情:症状、体征、仪器检查。后两者比较直观,比如触摸到扁桃体肿大、听到心脏杂音、看到肺部病理变化等。但临床上许多患者仅有不适症状,体征和仪器检查却均为正常。同时也有不少器质性变化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仪器检查难以早期发现。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不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往往是正常的。胰腺由于部位隐蔽,往往确诊出肿瘤时已是中晚期。

手诊则能够在器质性病变发生前,就通过颜色和质地变化诊断出来。对于没有自觉症状的人,如果伸出手来荣润光泽,说明身体精气神旺盛、体质好,近一个时期内一般不会患大病;如果手掌晦暗枯槁,说明精气神衰弱,一般不久即会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出现重症、危症。但如果手掌过分红润光泽,则要警惕血脂、血糖、血粘度偏高的问题。

一般来说,十指指肚不显红色,人不会得高血压;劳宫穴不显高、红、蓝变色,人不会得心脏病;小拇指指根掌区不显高、肿红色,人不会得尿毒症;大拇指指肚掌区下部不显高、暗红色及肾区不显病象,人不会得糖尿病。掌握这些基本的诊断条纲,人人都能做到防大病于未然,让生命远离危墙。

03

“掌上扁圣”助您远离大病

手诊的全民推广,还有很多现实意义。

从文化根脉上,手诊属于“望、闻、问、切”四诊之首。《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通过手部的颜色、质地来诊断全身疾病,就属于望诊的内容,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是普通人都能学得会、用得上的技能。

从文化推广的角度,手诊实现了中医的清晰化、标准化、简单化。中医的阴阳、气血、五行、六经,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没有基础难以听懂。手诊能看,能摸,能对比交流,让体内健康状态像现代医学检查一样一目了然,让大众对中医认知不再神乎其神。

从节省医疗资源角度,手诊能轻松明辨体质寒热,让用药大方向不出错。中药治病原理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基本前提是明辨体质寒热。体质寒的人用热药,体质热的人用寒药,用药大方向上就不会错,很多医疗误区就可以因此避免。

从个人保健角度,手诊能让人们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动态。人的脸、舌、耳、眼、体形、神态等等,都是健康状态的一种全息投影,都是望诊的一部分。但其他部位的自我观察局限性较大,需要合适的环境与工具,只有手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自我观察,所以手诊的全民推行实用意义更大。

从健康中国蓝图建设角度,手诊的全民推广,能够实现人人做自己的明医,一辈子不长大病,给如何“治未病”找到落地的支点。

2000多年前,中国医学之宗扁鹊在古齐都临淄首开望诊先河,用五色诊法打通了中医诊病的最高境界。

今天,由“中医学起源地·淄博”推出传承扁鹊望诊智慧的“掌上扁圣”手诊课堂,既是弘扬起源地品牌文化的轴钧之举,也是打开治未病之门、助力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题中之义。

编辑:毕捷
编审:张兴蕾
来源:扁圣书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