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断代辩伪合集【2】——从器型鉴识古玉
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新石器时代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璧、玉斧、玉圭、玉璜、玉块及各种鸟兽。以有孔玉及平面玉器为多。动物造型较简单,着重于头部刻画,身体则与玉石形近的几何体,头部又较重视眼目的表现。此时玉器虽片状为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
(1)兴隆洼文化玉器:
兴隆洼文化主要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大凌河流域和燕山南麓等地,距今8200~7200年。兴隆洼文化玉器的种类有用具和装饰品两大类。用具有斧、锛、凿。装饰品有玦、匕形器、弯条形器、管。玉玦的出土数量最多,选材和加工均比较讲究,是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类之一。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器形以小型制品为主,器类比较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早期玉器的原始特征。
(2)赵宝沟文化玉器:
赵宝沟文化出土玉器的种类、数量较少,有玉斧、钺、玦等,仅有五件。材质有透闪石、大理石等,器表光素无纹。
(3)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为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玉器主要用于佩戴或装饰,其性可分为用具类、装饰品类、人物类、动物类和特殊类五大类。
用具类有钺、斧、凿、纺瓜形器、勾形器、棒形器、锥形器等,
装饰品类有环、镯、臂饰、珠、管、佩饰、菱形饰、绿松石串饰、玉睛等,
人物类有玉人、人面饰等,
动物类有猪龙、龙、凤、双龙兽形玉饰、蚕、鸟、鹰、龟、鱼等,
特殊类有璧、双联璧、三联璧、三孔玉饰、勾云形佩、箍形器等。
(4)小河沿文化玉器:
小河沿文化玉器种类比较单一,分为用具、装饰品两大类。用具类有钺、锛等,装饰品类有环、镯、有领璧、璜、管、珠、猪龙等。
(5)大汶口文化玉器: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6200~4600年。玉器种类有用具类、装饰品类以及少量的仪仗器类。
用具类有锛、斧、凿、刀等。
装饰品类有锥形器、镯、小璧、环、牙璧、璜、璜形坠、玦、臂环、珠、管、坠饰、指环、串饰、双联璧、三联璧和人面饰等。
仪仗器类有钺。由璧、管、珠、坠等多个小型玉饰组成的串饰是大汶口文化装饰品的特点。
(6)龙山文化玉器:
龙山文化玉器也可分为用具类、装饰品类和礼仪类三类。
用具类有锛、斧、矛等,
装饰品类有锥形器、镯、方形镯、璜、环、鸟形饰、半月形饰、牙璧、头冠饰、笄、珠等,
礼仪类有钺、多孔刀、兽面纹锛、 牙璋、琮、璧等。
(7)庙底沟二期文化玉器:
其玉器可分为用品类、装饰品类和礼仪类。
用具类有斧、铲、刀、凿等,
装饰品类有牙璧、环、指环、璜、笄、绿松石腕饰、镯、兽头饰、管、坠等,
礼仪类有钺、圭、琮和璧等。
(8)陶寺文化玉器:
玉器可分为用品类、装饰品类和礼仪类。
用具类有锛、凿、镞等,
装饰品类有环、璜、梳、组合头饰、镶嵌腕饰、镯、项饰、指环、管、珠、兽面等,
礼仪类有钺、圭、琮、璧、复合璧等。
(9) 陕西龙山文化玉器:
玉器种类有斧、锛、凿、铲等
用具类,环、镯、璜、多璜联环、牙璧、笄、坠饰、管、鸟、人头像、绿松石饰等
装饰品类,钺、刀、圭、璋、牙璋、琮、璧等
(10) 河姆渡文化玉器: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为7000~5300年。玉器种类为、玦、璜、管、珠、环、坠饰小形坠饰品,河姆渡遗址是我国迄今考古发掘最早出土玉璜的遗址,玉玦则是长江下游地区所出同类器物中所见最早的。
(11) 崧泽文化玉器:
崧泽文化玉器距今5900~5300年,玉器种类有璜、口含、镯、环、坠、管、珠、小玉璧、耳饰等和礼仪类钺。其中口含是迄今最早用玉做成一定形式器物含入死者口中的例证。
(12) 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其玉器可分为用具类、装饰品类和礼仪类。
用具类有斧、铲、凿、纺轮等,
装饰品类有璜、镯、玦、管、珠、带钩、锥形器、鸟形佩、蛙形佩、鱼形佩、觽、串饰等,
礼仪类有钺、璧、琮、管形器、三叉形器、组合项饰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中国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中不见的。
(13)北阴阳营文化玉器:
北阴阳营墓地多使用璜、玦、管和坠。在玉器的使用上与玦常发 现于死者的耳部,可能作为耳饰。其中玉管、坠往往成组发现,形成一套串饰。器物多为厚片形,琢磨精细、表面光润。珠、管表面不甚平匀,均光素。
(14)凌家滩文化玉器:
其玉器可分为用品类、装饰品类、礼仪类和玉芯料类。其中用具类有玉铲、斧和钻头等,装饰品类有环、璜、玦、管、镯、璧、人、鹰、龟、龙、刻文玉版、三角形饰等多达二十余种,礼仪器类有钺、戈等,同时墓葬中还较多的随葬玉(石)芯和碎玉料。
(15)大溪文化玉器:
玉器种类有璜、镯、玦、璧、环、坠饰、管、珠、扁薄形刀、人面玉饰等。基本上以装饰品为主。
(16)石家河文化玉器:
玉器种类有斧、锛、钻、凿等用具类,人头饰、人面饰、兽面饰、镂空兽面饰、镂空圆牌饰、兽形环、凤、龙、鹰、鸟、蝉、璧、璜、笄、管、坠等装饰品类。另外还有礼仪类的牙璋和一些玉石料、残片以及半成品等。
(17)石峡文化玉器:
玉器种类有用具类的锛、斧,装饰品类环、镯、璜、特形玦、笄、锥形饰、珠、管、绿松石片等,礼仪类有琮、璧、钺等。
(18)卡若文化玉器:
卡若文化出土玉器数量少,类型比较单一。玉器种类有玉斧、锛、 刀、镞等用具类和璜、珠、垂饰等装饰品类,其中用具占绝大多数。
(19)卑南文化玉器:
卑南文化是台湾地区迄今所知范围最大、古文化遗留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址。年代距今约5000~2000年。玉器种类有用具和装饰两类,用具有锛、凿、矛、镞等,装饰品有玦、珠、管、棒形饰、镯、璧、环和坠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制作玉器过程中废弃的玉料。
二、夏商周玉器
夏代玉器:
多大件礼仪玉,且由兵器转化而来的礼仪玉器占相当大的数量,小件饰玉较少。
商代玉器
早期玉器最突出的是形体较大的玉戈,晚期玉佩饰占的比例很大,尤其动物形象异常丰富。
西周玉器
可分为四类,
一是礼仪仪仗玉器,有璧、琮、圭、璋、戈、戚、钺、斧、刀、匕、铲、圭璧、琮璧组合等;
二是装饰艺术品,主要有 璜、环、玦、柄形器、管、珠、觽、组佩以及人、人龙合体和牛、鹿、兔、熊、马、羊、鱼、鸽、鹰、蚕、龟、蝉、背、龙、凤、龙凤合体、兽面等各种动物形象的佩饰;
三是丧葬用器,主要有玉含、玉覆面、玉握等;
四是少量人物和动物立体圆雕陈设品以及簋、匜、罍等玉制容器。
三、春秋战国时代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用具、装饰品和艺术品四类。
礼器包括祭祀玉、盟誓用玉和葬玉。春秋战国时期,璧、圭、璋仍然是主要玉礼器,玉琮数量很少不再属于主要礼器,璜和琥主要用作佩饰。此外环、玦、龙等可作为事神的礼玉。而戈、钺、戚、斧、矛等只是作为显示贵族威严的仪仗用具。
玉制用具包括带钩、觽、匕、簪、韘、耳杯、梳、镜架等,器形不大,都是实用器。
装饰用玉是春秋战国玉器中最精美、数量最多的部分,品种繁多,很有特色。当时盛行各种佩玉,用途也不尽相同,除了项饰、手镯、耳饰、腿部装饰,还有佩挂在胸腹部的玉串饰和组玉佩。
四、汉代玉器
两汉是目前发现玉器最多的时代,可分为礼仪、丧葬、装饰、陈设用玉以及玉质容器几个大类。
两汉时期礼仪用玉已不像商周时发达,器形少见主要有璧、圭、戈、钺等。
汉代最发达的是丧葬用玉,商周时的玉覆面至此接近尾声,代之以成套的玉衣与九窍玉塞制度,丧葬用玉还有漆棺镶玉、璧、握、枕等。玉含由多变的形式向蝉形玉含定式转变。
装饰用玉在两汉最为丰富多彩,种类主要有玉璧、环、璜、龙佩、凤佩、觽、带钩、簪、剑饰、韘形佩、舞人佩、组佩、珠、管等。
陈设用玉多为各种玉兽,主要有玉熊、豹、马、猪、鹰、辟邪、仙人奔马等。
玉制器皿主要有玉高足杯、耳杯、角形杯、卮、盒、壶、砚滴等。汉代还出现许多新器形,如刚卯、严卯、司南佩等。
五、唐宋辽金元玉器
隋唐宋辽金元时期的玉器,可分为礼仪、装饰、陈设用玉,玉质容器、丧葬用玉、佛教用玉、玉质用具和仿古玉等类。从唐开始玉器就世俗化了,开始流入民间,魏晋时期,魏文帝看到了汉代衰落和丧葬用玉礼制有关,故废除了丧葬用玉,为此废除了厚葬制,玉文化至此衰落。
隋唐时期
此时期开始,玉器品种和艺术风格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向世俗化发展。发掘出土的璧琮璜圭等玉礼器极少,而多为佩饰、实用器、带饰和玩赏物。其精品有玉飞天佩、透雕双凤佩、胡人纹带饰、云形杯、骑象人等。
宋代玉器
宋代玉器的使用不局限于统治阶级,而且逐渐商品化。以禽兽花卉为主题的工艺之器增多,许多玉器既有实用性又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宋代出土的玉器有卧鹿、璧、盒、镯、簪、钱、印、环等,传世玉器主要有佛像、兽耳云纹炉、鹿纹八角杯、花卉鸟纹佩及各种小人等。
宋玉的艺术成就在于造型和装饰的优雅、含蓄、富于艺术意匠。宋玉纹饰在写实基础上提练概括,使纹饰形象,具有生动感和装饰美。整体温润圆厚,局部外廓细巧,这是宋玉的独特之处。
宋代流行的童子形玉坠,造型特征为发髻发绺在头顶,后脑大,面部五官集中。眼形为上部弯弧的半圆形,下撇的八字眉。耳靠近眼梢。口唇极小,身着短上衣,或罩小马甲。窄袖以三至五道阴线表现皱折,手握拳与袖平齐;下着肥腿裤,露脚踝,以阴线示意刻鞋。形态生动,或攀枝玩耍,或行走舞蹈,常见的是持举荷叶站立。
宋代玉兽,一般体态细瘦,背部琢出节节凸起的脊骨。
元代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期,特别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琢玉业,出现了像“渎山大玉海”这样划时代的作品。出土玉器有贯耳盖瓶、带、带钩、发簪、笔洗等,传世玉器有龙钮押、牧马镇、龙纹活环樽等。
辽金玉器
以春山秋水图特别闻名,主要反映的是其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辽代玉器
作品多表现为自然界的动物,辽代玉器主要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墓中,有工具形玉佩、龙、风、鱼等动物形玉佩,还有玉砚、水盂等实用器和玉带板等契丹礼仪用玉。金代玉器
主要出土于北京房山金 代石椁墓中,有折枝花饰、折枝花锁、竹枝饰、双鹤衔草饰、孔雀形饰等。
六、明清玉器
明代玉器
器形种类丰富,用玉范围广泛,由朝廷用玉(带板、圭、璧、佩)、文房用玉(砚、印、笔架、镇纸、炉顶)、日用器皿(碗、杯、壶)、服饰与首饰(冠饰、带钩、簪、戒指)、玩赏用玉(寿星、观音、罗汉、太白醉酒、鹿、马、辟邪)、仿古玉(觚、爵、卣、剑饰、刚卯与严卯)等。
明代玉器在工艺上大体可分两种类型。陈设品、实用器皿及一部分佩饰的造型厚重、稳定,器壁较厚,装饰手法也比较单纯、雕琢纹饰粗率,阴线纹“入刀”深重,虽朴厚明快,但失于粗糙。因而有“糙大明”的谑称。明代玉器的纹饰和装饰手法,前期受院体花鸟画和织绣品,雕漆等工艺品种的影响,流行花鸟图案的折枝花卉的造型。晚期嘉靖,万历两朝将近一个世纪,祈福增寿的祥瑞题材大为流行。在玉器上比比皆是隐喻吉祥的纹饰。明代玉器装饰的另一特点是纹饰多取写实手法表现,注重纹饰形象的细部刻划。即使“糙大明”玉作,在物象结构上也有所交待。此外,明代治玉特别重视作品的完整性。即使小件玉作,凡外露部位大多要作整形及抛光处理,不论多微小的花朵、蝴蝶饰件的背面也都有相应的加工。
明代玉器工艺成就的代表首推子冈玉。子冈玉特点一为选料严格,凡制器用玉料,皆为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质玉,务求色纯质润。二为艺术作风严谨,陆子冈治玉题材广泛,除善长仿古纹饰,更有雕琢山水、花鸟画法的绝技。三为技法精妙。陆子冈琢玉务求纹饰清晰规整,底子平齐。凡琢文字,皆琢刻难度较大的阳文,字体间架严整,使转灵活,有如书写效果。因而在当时被当作精美艺术品争相收藏。就款识分析,陆子冈真品款识特征是:篆书、阳文“子冈”或“子刚”字样,书艺水平高,篆刻精致,无复加痕迹。
清代玉器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使用者从皇帝后宫、达官贵族至平民百姓,所用玉器从标志皇权的玉玺、祭祀神灵祖先的礼器到使用的器具,乃至服饰和妇女首饰均有。常见的清代玉器主要由朝廷用玉(玺、册、圭、璧、磬、朝珠、扳指、翎管等)、日常生活用玉(碗、盘、碟、杯、盒、唾盂、鼻烟壶、烟嘴、痒挠、笛等)、文房用玉(镇纸、笔筒、笔管、笔架、笔洗、水丞、砚台、印泥盒等)、陈设用玉(山子、插屏、如意、簋、鼎、尊、觚、瓶、花插及圆雕的佛手、荷花、鹿、罗汉等)和配饰用玉(香囊、带钩、衣 扣、扁方、簪、耳环、戒指、手镯、及各种吉祥图案的挂坠)等。
七、总论: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古玉的初步判断,玉器的器型是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独特性的器型种类。某些器型延续几个朝代,在每个时代又有不同的细部特征。所以古玉玉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经验的积累需要通过长期的研究,古玉器的鉴定是根据出土物的科学划定、细分进行对比归类的,科学考古出土的每一个墓葬的器物大致是那个时代对应的,但也不是绝对,比如商周的墓葬经常会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春秋战国也会出现商周的器物,甚至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所以,需要长期的观察、对比,不能死搬硬套。
古玉从宋代起就有了仿制,但是明清以前的仿制古玉和近现代的造假古玉是不一样的,近现代的造假古玉是急功近利的完全模仿,以欺骗消费者,而大多数宋仿或明清仿是因为崇拜上古文化而只求神似,不求形制完全一样,所以都有本时代的烙印,通过对比还是较容易区分的。
先秦的中国文化,青铜文化与玉文化是融会贯通的,要想更好的了解玉文化,同时也应该系统的学习青铜的器型与不同时期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全面的了解那个时期的古人所想、所需、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