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古文字,传承

之前去了国家典籍博物馆,然后和几个朋友发了下微信,基本上不可不热的,也浇灭了我的热情。或许是因为我初入历史的门槛,激情澎湃,当然这个热度也是自己慢慢寻找到的,从艺术开始,到古籍,到考古,终于走到了历史。

这条路上,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当然也遗忘了很多,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些共鸣吧,虽然是孤独的灵魂在旷野里行走。不过还好我遇到了可爱的朋友们,是那么的可贵,让我觉得去年的一趟东北之行,并没有白走一趟。

若不是因为历史,我可能不会回望过往,更不会从对黑暗的世界的恐惧,一点点建立起来那份对抗冷暗的勇气,有天在微博里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想驱走黑暗,不是一勺勺把黑暗舀出去,而是要自己去点灯。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连点亮灯的力气都彻底丧失,我只能靠他人身上的光亮慢慢照亮我的人生。

想不到历史竟让我就这样一直孤寂地走到一条路,并不只是为了做书,而是为了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我在读郭沫若,夏鼐,顾颉刚,向达,我不再需要什么老师,而是自己边读书、论文,边自己寻找。在甲骨文展里,我看到郭沫若的介绍,一直是为他才去的,今年去了他的纪念馆。我不懂为什么会懂他的那份孤独和无奈。

小伙伴说为什么每次经常看到他这张穿和服的照片,又在这里看到,我说他搞历史,甲骨文那时都是在日本。而那段时光,是我最有兴趣的。是没有背负什么太多身份,真正做学问的日子。一个人一旦赋予了更多的身份,就会背负很多的沉重与痛苦。或许他也是快乐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对他充满无限的想象。

但展厅的甲骨残片并不多,但看到他的照片,似乎也很安心。因为从想起考古,想到甲骨文的时候,就已经很想看看真正的甲骨是什么,终于今天见到了。

对其他的古籍兴趣不大,毕竟经常见到,不足为怪。可能我对古籍的兴趣,只是局限在收藏的领域,我佩服那些收藏家,以及他们的狂热。任何一件事情,能坚持下去,靠的就是这份长久的狂热。想不到有生之年,会在历史中寻找到乐趣,也是一种自我突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