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张士勤:看祖国飞速发展

从家乡巨变

看祖国飞速发展

——为庆祝暨建国72周年而写

文/张士勤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当2021辛丑牛年在和煦的春风中踏歌而行,稳健而来的时候,全国人民相继迎来了华诞、建国72周年的大喜节日。一百年的奋斗不息,一百年的辉煌历史!祖国72年的飞速发展!家乡72年的巨大变化!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大庆大喜之日。一个日益繁荣昌盛,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傲立在世界东方,平视着整个世界。
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我们有幸见证和亲历了美丽家乡在伟大的党和党的英明政策的指引下,在党的温暖阳光的哺育下,在几代父老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心潮澎湃,幸福无比!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和村里其他同龄发小的孩子们一样,坐在简陋的教室(窑洞)里读书,写字,唱红歌,聆听老师们讲授文化知识。我们戴着红领巾,我们最爱唱的歌是《东方红》,我们最感自豪的歌是《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时常会神情专注地沉缅于课本书籍里面摹画的各种“美好”生活画面。因而浮想联翩,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未来。因为课文插图所刻画和描述的内容代表的都是当时人民所最为期待向往的未来世界——物质生活的最高水准。
后来在县城上初中的时候,当第一次见到那个玲珑可爱而且会发光亮的钨丝电灯泡所展现的灿烂光辉时,使我们那些孩子们顿时产生了无限的遐思异想。因为它对于我们晚间的学习和生活照明非常方便,相对于小学时期光焰如豆的煤油灯而言,无疑是一个“神话与天堂一样的存在”。
听老师描述,往后还会有那“哗哗哗”地从水龙头里面流淌出来的自来水,还有那“实现电气化,我们坐着电梯而楼上楼下!”这样的预言又给我们寄予了万般神奇的遐想:“如果真的就有享受那种生活的哪一天,该会是多么美好的情景?!”而那个时候,在穷山僻壤的故乡农村,我们日常生活用水却要从几里长的羊肠小道的山路上去从深山沟里肩挑驴驮。连环画画面里那女拖拉机手开着“突突”响,冒着蓝蓝浓烟,耕耘在原野田间的《春耕图》,同样给了我们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奢望:啥时候我们村里也能像这样实现了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新机器?还有那大型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这种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集收割,打碾,耕作于一身,从而替代父辈们那样的“刀耕火种,二牛抬杠”?机械化工具其发达先进程度无不使我们在这想象中屡屡叹服。那奔驰着的火车,像一条巨龙,穿隧洞,过高桥,蜿蜒驰驰于崇山峻岭之间,也常常使我们想象的骏马漫无边际地肆意驰骋……还有哪气势如虹的高压输电线铁塔,输送卫星网络信号塔,宽阔平整,一日千里的柏油马路……人们都说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能够拥有和实现那样的“美好未来”吗?
“想象好似很丰满,梦想好似很遥远”。星期天或假日里,和村里的发小伙伴们赶着羊群,荡平了村里的沟沟洼洼,山山水水,漫山遍野采集“苦苦菜”,摘野果,刮蓬蒿,并借机会对别人家的果园进行“复搜拾遗”,以期以获取主人在采摘时因为不慎而疏漏了的果实来充饥 。
秋天里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之时,孩子们又会一丝不苟地“掘地三尺”,对生产队的大片油菜地、胡萝卜地进行“深挖”“搜寻”可以用来填充肚子的“副食品”,一旦欲望实现,便就喜出望外,多多益善。
回忆小时候,在那落寞沉寂的村子里,孩子们一旦听到马路上有汽车的马达声,便就格外的“敏感”和“兴奋”,常常为了能够一睹其“异样风采”而乐不可支,拍手称奇。眼见着汽车早已经飞驰而过,望尘莫及,发小们依然非常兴奋的坐在马路边上期待着下一辆汽车过来,纵使被淹没在哪滚滚尘埃之中,哪怕是满身满脸的尘埃也是心甘情愿。逢人便卖派:“我今天可见到汽车啦!”并且以此为自豪,为荣耀。
十里八乡地翻山越岭去看一场电影也是常有的事情,虽然饱受长途跋涉之苦,但是却总以为这样的日子就是快乐。
家乡曾经也是陕甘宁老区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陈设简单且破败不堪的碱土窑洞里,我们会在老人们的关于古今历史讲述中,还有他们那些忆苦思甜自己的厚重故事里,倾听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有党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新中国,为了劳苦大众,为了下一代而舍生忘死,不屈不挠,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以及战斗故事。
漫漫岁月里,小时候的我们还经常会以石磨为圆心,在其浑厚沉重的石磨辘辘“嗡嗡”声中一天天,一年年,一遍遍地数着圈儿,在以人力拉石磨磨压小麦、高粱、玉米使其成为面粉的磨道里用光脚丫子去一遍遍地丈量着现实凄苦与未来理想生活之间的距离……
白云朵朵,在浩瀚星空悠哉着飘过山的那一边时,好似承载着我们对于明天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希冀和期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共和国的今天,在党的光辉路线的正确指引下,全国人民发奋图强,励志奋斗,全面发展,终于实现了全民生活小康水平之梦想。现在,我们的村里有了养殖厂,养牛专业户,养羊专业户,养猪专业户,养鸡专业户。有了种植合作社、专业户,由种田能手流转租种农田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且专业。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最为深刻的感受是父老乡亲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了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
穿衣饮食有讲究,走亲访友,赶集开会,相亲照面,大凡需要出门的时候,大家一个个都是西装革履,红光满面,非常靓丽。过去自己动手纺线织布,缝做的老土布褂子被彻底的“革命”了,羊毛毡袄袄、毡袈袈已经成为了“古董文物”。
家乡的传统工匠职业,诸如“毡匠”、“铁匠”、“木匠”、“石匠”、“皮匠”等等也已经失业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改善了。过去农村人只有在逢年过节,特殊喜庆时候才有吃的带荤食品,诸如鸡鸭鱼肉,“海菜佳肴”的稀罕之物,现在却几乎天天被摆上了餐桌,成了再平常不过的“家常便饭”了。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面都购置了现代化的食品冰柜、“保温箱”,“保鲜柜”。
住房条件有保障。党和政府以重视关怀民生问题为己任。规划改造农村基本建设条件,重新修建新农村。“七连环”、“九连环”的小别墅、小洋楼拔地而起,国家出资扶持,千方百计让曾经的贫困户及时“告别窑洞”。
随着庄头里最后一户人家告别窑洞搬迁新居小区的时候,被誉为“人类居住活化石”的陇东庆阳土窑洞从此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居环境有改善。自从民生“人饮”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村民的日子即刻被甘洌清纯的自来水浇灌得通透明朗,有滋有味。新能源液化天然气吐着幽幽的蓝色的火苗,给居民屋子里送来了一日三餐的缕缕清香。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品类繁多的绿色果蔬在潺潺渠水的浇灌中,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茁壮生长,流玉滴翠。
出行方式有改变,劳动强度大减轻。先前的夏收、秋收季节,从收割到打碾,全家老少齐上阵,少说也得忙活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今,大型联合收割机几个小时内即可轻松搞定,甚至实现了一条龙的生产线,使之“颗粒归仓”。先前农忙过后,一些年轻人便无所事事,到处闲转晃悠。如今,农村党组织求真务实,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想着法子“抓经济”求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办工厂,办企业,同时还组织剩余劳动力去南方大城市务工,让农民增加收入。
春耕秋收时节,田野里机声隆隆,四驱动大马力拖拉机正在精耕细作,种下了村民们一年里殷实的希望。田间地头,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各种便于村民劳作适用的农用车,五轮、四轮、三轮应有尽有。就连那些前来联系“业务”,邀请农机户前去自家承包地里耕种作业的农民,还有那些前来看热闹的参观者们,哪怕只是几百米远的路途也要骑上液化、电动的二轮摩托车“耍阔子”。平坦光滑的村道如今全部都是“柏油”的、“水泥”的了。路面上奔驰着庄稼汉哪“节能”、“减排”的,高档时髦的私家车。
敞亮崭新的房间里,大爷正神情专注地收看着大屏幕彩色电视机里面正在播放着的有关党的惠民政策的新闻报道。
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通明如昼,照亮了村民们夜行之路以及他们人生幸福的“心路”。
夕阳落下,华灯初上,三年前新落成的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歌舞升平。现代流行的“广场舞曲”“咚咚嚓嚓,咚咚嚓嚓”,声声贯耳,无不撩拨着昔日发小,今时舞伴老哥大姐舞迷们的心弦。兴致勃勃的村民们饭后闲暇无事,便兴高采烈,勾肩搭背,说说笑笑的云集于此,以歌舞的艺术形式借以表达对于过去曾经梦寐以求、向往非常,现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的美好生活的歌赞!
灯光如昼,人头攒动。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抬眼望去,一位大爷正用智能手机满脸爱意的同在外地上学的孙子进行视频聊天 。旁边一位老奶奶正在接听女儿从内蒙打过来的问候电话。隔壁篮球场一群十二三岁的男孩子龙腾虎跃,身手矫健,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篮球酣战。几对中年妇女正在单打羽毛球,动作灵活,体态轻盈,笑语不断……
村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庆祝党的百年诞辰“歌舞团”继续排练表演着靓丽精彩的文艺节目,让人耳目一新,心情愉悦无限,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党对人民群众带来的数不清的实惠和便利,历历在目,有目共睹!
“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和谐新农村”的号召,自“十八大”以来,村党组织加强了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改造,以村委会牵头,以党员、团员、干部带动千家万户,先从拓宽村级路面,种植绿化苗木,清除路障杂物入手,对村容村貌进行了“修复”,并对生活垃圾设置了垃圾箱,实行定点存放,集中分类处理。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巩固生态造林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为之专门制定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条例,早已成为村民们的普遍共识和长期坚持的基本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意高远,是党在农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万民拥护,深入人心。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扶贫政策,也都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减免了农村5孩子上学的各种学杂费,使相关家庭享受到了摸得着,看得见的“政策红利”。村里一些有生意头脑,善经营懂管理的年轻人,利用国家扶贫贷款的优惠政策,组建产业“合作社”,组建起了蔬菜、药材温室大棚的种植基地,或零售,或批发,或承包,或联营,风生水起,效益倍增,收入可观。有的贫困户一年内就还清了全部贷款。过去一穷二白,人均收入一年不过百元,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住的是土窑洞,老天爷下的雨多了,窑洞随时都有塌下来的危险。老天爷雨下的少了,庄稼减产,甚至挨饿。家家门前都是泥泞不堪的小路,老天爷一下雨,稀泥烂道,简直滑得无处放脚。而村里的土地呢?大部分都是陡坡陡洼,虽然有少量的过去通过先辈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修造的人工梯田,但地块面积又窄又小,一年里只长柴草,很难耕种。吃水呢?虽然村边小河里有水,但是水苦而咸,水里盐碱很大,人和牲口都不能食用,人们早早晚晚都要到五六里以外的山沟去挑水,去饮牲口。更没有电。人们都点着煤油灯过日子。有的时候连口粮都保证不了,人们还要饿肚子。可现在呢?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旧貌换新颜。村里早已通了柏油马路,家家门前都是硬梆梆的水泥路。富裕户都已经住上了二层的小洋楼。村委会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建起了二层楼。
村民食用水呢?——白龙江饮水工程之水早已管接地埋到了家家的院子里。乡亲们用水只是用手一压龙头,水就哗哗流到了锅里。电呢?早已通到了各家各户。真的实现了乡亲们在建国初期所期盼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要用水,指头一压”。土地呢?早已修成了平展展的大块大块的能够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的田块。乡亲早已不愁再挨饿肚子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有百分之五十多的户都开上了小汽车车。
村子的微信文明聊天群里,时不时就晒出了各种物美价廉,实惠特色,博人眼球的水果、蔬菜品种。专业户们的牛、羊、猪、鱼肉也晒在了村民网友的聊天群。为了方便客户群众的交易方便,还同时不忘缀上自己的二维码。就连留守在家,年逾七旬的老大妈老大爷们也都玩着智能手机。想孙子了的时候,下班晚饭之后就可以随时随便视频聊天。只要听得“嘀嘀嘀”一串串音乐骤然响起,就知道是在天津打工的儿子汇款到账了,或者是女儿网购的“香酥饼”、“老年营养奶粉”的快递到村到点了,哪是短信提示音……
党领导人民励志奋斗70年,“三农”发展,山乡巨变。发展了的是广大农业、广阔农村,变化了的是农民群众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变的是党对广大人民群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初心使命。2020年12月26日,国家战略项目工程“银西”铁路全线贯通,所在的革命老区庆阳市从此迈入了高铁时代。这一壮举对于助推大西北——昔日老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改善革命根据地老区人民群众出行贸易方式,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梦想就有希望。党领导人民,以“海纳千江水,山容万壑林”的博大胸怀和雄伟气魄,把一个个看上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最终全部变成了铁的“现实”。党对广大百姓隆盛的福祉和矢志不渝,一成不变的初衷,日月可鉴!
物质文明的发展壮大同时又催生和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各乡镇村级文化广场相继建成,融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些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地方誌曾经也是我国厚重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地方誌。对于一些属于国家级、省、地、县级文物文化古迹,非遗物质保护的地域或名胜古迹也进行了适时必要的修葺修缮。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绿树环抱,先前逼仄的路径被夷平整合,四侧周围花草苗木贯穿始终,一改往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囧途。此次活动项目的有序开展,象征着国家在拯救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乡贤文人所整理纪录的村镇历史性题材的编年体通史、村镇史誌在历经不断修葺和完善后,业已被县级档案馆收藏,从而标志着进入了“国家记忆”。
凡此种种,不但与党内提出的“弘扬和传承先进民族文化,宗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总体要求一脉相承,而且对劝勉和激励子嗣后辈追宗寻迹,溯源追根,热爱祖国、家乡、传承华夏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善做者常成,好行者易趋”。家乡人民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共同迎来华诞和国庆72周年之际,向历史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就是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生动诠释。让我们再次学习解读这些脍炙人口,铿锵有力的经典总结,更进一步体会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如此充满阳光,如此幸福无比!我们的党为什么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把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对广大老百姓山高水长的恩泽,不正像曾经养育了家乡无数代人甘之如饴,潺潺不止的泉水吗?百年奋斗铸就百年辉煌,千秋大业呼唤千秋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发展好,巩固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谱写更加壮丽,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张士勤(笔名:介非、若愚、力夫、眼镜先生等)汉族,党员,银行退休干部,会计师、经济师职称。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热爱生活,酷爱文学。喜欢用浅显的文字记录生活,打发流年,絮叨心语,为寂寞的时光抹点色彩,为平淡的日子添点佐料,给平凡的人生留点影子,诗文养生,自得其乐。业余写作,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

终审编辑:施静云

排版制作:野   草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临时会员200元,不办证,优秀作品可在纸刊发表。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中国乡土文学》(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发表中长篇小说、影视剧本和会员作品,兼顾优秀散文作品和纪实文学。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张克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河南新乡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