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经常坏?背后的这些原因比销售骗你更可怕!

很多人看见自己的车经常坏,然后不断地在那里吐槽自己的车怎么怎么不好、这个汽车品牌不好等等等等。但殊不知,同样的一款车,有人能开20年还在开,而自己的车开不到7年基本上要报废了。而造成这么大差距的原因,主要都是自己的开车习惯造成的。假如你有以下几种开车习惯,那么即使你的车是刚买回来的,也很快要去修理厂了!

方向盘转到底

相信不少新手在转弯或掉头时都喜欢打死方向,只为获得更多的转弯半径,但经常打死方向盘会对汽车的方向助力泵造成损耗,时间长了会加剧助力泵皮带的老化、导致助力泵损坏,同样也对方向机有所影响。如果是原地打死,对车伤害更大。

正确的做法就是我们在打方向时,当打到尽头时要回一点,如果非要打死,那么持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秒。

上马路牙子

在城市里行驶,马路牙子是在所难免的,而有些人遇到马路牙子,一脚油门就上去了,有些人一个轮胎一个轮胎的上,这些马路牙子对车辆减震器的损伤也是非常大的。因为车辆的减震器、悬挂是车辆的易损部件,上马路牙子会对车辆的前减震器、前转向束、前轮胎造成硬冲击,下马路牙子是会对后减震器造成冲击,结果容易导致避震器的寿命大大缩短,甚至让轮胎的胎面、胎壁变薄。

而上马路牙子正确的方法就是要提前减速,让轮胎面与马路牙子成90°角再缓慢开上去。

油箱太满

很多时候我们去加油站加油时,加满油箱后的油费都是有零头的,而油站的工作人员为了凑个整数,通常都会要我们再加点。由于加完后,油箱也不会漏油出来,所以很多车主就没所谓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容易毁掉汽油泵的。

因为,每辆汽车在油箱的顶部都有设计一个通气孔, 目的是防止汽油体积膨胀涨破油箱。

所以,汽油加得太满会有以下几个坏处:

①汽油很容易从通气孔溢出,浪费汽油同时又很容易发生火灾。

②极易造成通气孔堵塞,使油箱内产生负压,从而造成供油不畅,甚至供不上油。

③造成进到碳罐里的是汽油液体而不是汽油蒸气,对碳罐造成危害。(PS:碳罐是减少汽车燃油箱、化油器内汽油蒸发物排放的装置。一旦浸油后,立即报废。)

所以,我们平时加油时只需加到油箱容积的4/5就可以了,这样既够用,也不会有多大损害。

一直踩离合

经常见一些心急的老司机在离合没踩到底时就忙着挂挡,要知道,这样不但挡位难以准确挂入,而且长期这样操作,对手动挡车型的变速箱是一种致命的损伤!自动挡车型虽然不存在踩离合换挡的问题,但不少车友在车辆没有完全停下来时,就匆忙挂上 P挡,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变速箱同样难以承受这种车况与操作不符的情况。

所以,汽车在行驶时,车主们须根据需要踩下/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完全分离和完全结合。而开自动挡车型时要等车辆完全停下才可挂P挡。

低挡高速行驶

对于开手动挡车的人,特别是一些新手司机,由于不会处理挡位车速关系又不会观察发动机转速,所以在平时开车时即便当车速提升很高了,车辆出现车速与转速不匹配的抖动了,还是维持原档位不变。事实上,这种低挡高速的做法会让发动机负荷增大的,因此对发动机的损害是极大的。同时,这也增加了很多无谓的油耗,因为转速升高了。

所以,开车时不能偷懒,要根据车速勤换挡。超车提速时要主动降挡。对于自动挡车型来说,当驾驶员深踩油门时,行车电脑会自动做出判定,降挡以提供足够扭力超车,但条件是驾驶员要将油门踩得足够深。

长时间热车

很多车主认为,一大早(或长时间未用车)要用车时,在发动车子以后怠速原地热车,等个三五分钟再上路,这样对车最有益。

其实,这么长的时间热车,发动机燃烧会不完全,就会产生较多的积碳,如果温度低则会产生更多。况且,原地热车时间长,浪费汽油又污染环境,很不环保。

而正确的做法就是,当发动机启动后30秒至一分钟就可以上路了。但此时千万不要高转速地激烈行驶,引擎的转速不得超过3000转,当行走的车辆的水温表指针上来了,就可以正常的开车了。

92、95汽油混着用

很多车主在给自己爱车加油时往往会选择更高标号的汽油,例如:厂商注明加92号油的, 车主偏偏加95号或者98号汽油,认为更贵的油,对车辆肯定会更好。而有的车辆油箱见底时去到加油站后发现没有自己车辆所用标号的油,为了继续行驶,有些车主就将不同标号的油混用了。虽然,这么混用汽油还能使车辆继续行驶,能像日常那样用车。但这也是短期的,如果长时间混用汽油,就会影响你爱车的点火系统、喷油嘴及火花嘴的使用寿命,会使车辆的大修时间大大提前的。

因此,给车辆加油时,我们只需按照厂家指定的标准使用相应标号的油就可以了。如果要更换油标号,最好还是等到油箱快要见底时,再加另一标号的油。

轱辘哥话:

俗话说:积少成多,水滴穿石。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开车时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小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对你的爱车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养车修车,不好好爱车;改掉坏的习惯,不仅增加车辆的使用寿命,还能做一个文明行车的人。

戳“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