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笔记:纪录片其实是最主观的

或许有人不认可,纪录片难道不是客观真实的吗?对,也不全对。我认为,纪录片实际上是用客观真实的影像表达最主观的东西,或是作者希望传播的内容,或是作者最认可的世界观。

在《记忆》中,作者向不同的人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忘记中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如同央视曾做过的,你觉得你幸福吗?通过这种散点式结构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情感,以引发某种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共鸣。这难道不是作者刻意去表达的东西吗?

《修复》不仅讲富春山居图的修复,还讲师徒关系的弱化,反映出文化传承中的断裂,对未来的思考。这样的纪录片远比单纯展示修复古画、展示文物立意要高得多。实际上是传递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作者主观东西又要让观众相信,那就是靠影像的真实客观。其实与其说是真实,不如说真实感。《飘》记录的是一座缅甸难民营的生活,表现出战乱中的生活与教育,如何配上点枪炮声,真实感会更强。

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纪录片也不可能像剧情片那样虚构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如何让纪录片更好看?从而打动观众呢?叙事结构很重要,《枣树》是记录一段支教生活,作者用打枣来结构片子,用重新开学校来设置悬念,从而更好的传递了支教者对事业的执着,对孩子的关爱。

纪录片太主观是不会真正让人喜欢的,不少媒体纪录片拍得十分高大上,但一味歌舞升平,一味回避现实,不反映生活的另一面,也让观众感觉不真实,作者主观的创作意图也得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拍摄的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也有这要的毛病,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好!那为什么它会濒临消失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传承既要坚持也要创新,一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纪录,既要有赞美和颂扬,也要有批判与揭露,寓于客观真实基础上的主观思想才易为观众所接受。

《家里家外》记录的是一对豫剧演员夫妻的生活,如今传统戏剧演出收入少了,于是夫妇俩开了一个养鸡场,丈夫出远门,到收入较高的浙江演出,老婆在家守业。社会变迁导致生活形态的变化,折射生活与艺术,家庭与情感。片子中有一个很感人的细节:老公练功时(翻跟头)受伤,远在千里的老婆十分惦记,夫妻俩手机视频问候、飞吻,时空交错真情在。不回避生活的磨难,在生活的磨难中又表现了一种积极身上的精神,这部纪录片拍得很棒。

我认为,一部优秀纪录片应该要表现生活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思想的独特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