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药方--辨治痤疮宜首分阴阳[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皰”等,好发于面部。初期为皮色丘疹,白头或黑头粉刺,脓疱,后期可出现结节、囊肿,毛孔粗大、瘢痕及色素沉着,严重影响容貌。中医方法多从热论治,笔者临床所见,求治患者中以热为主者并不多,故遵《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旨,主张辨治痤疮应首分阴阳。

历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

现今中医临床受唐以后论说影响较多,具体到痤疮,文献中如此说:《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第八十一》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能散……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外科大成·肺风酒刺》曰:“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但在众多的“血热”说中也不乏独特的观点,如《外科启玄》曰“肺气不清,受风而成,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此说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之“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颇有渊源。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中医学对于寒凉致病是非常重视的,而随着时代气候的变迁和医家的矫枉过正,唐及唐以后的中医学对于温热致病越来越重视。这是在参考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资料时必须明了的学科变迁背景。如何以古老中医学应对当今的临床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则,一是参天地之变、古今之说;二是以见症为准,不可固执定见。

勿忽视痤疮成因中“阴”的一面

痤疮的中医阴阳辨证,与西方皮肤病学对痤疮的分级极为合拍。西方常用的两种痤疮分级方法为Pillsbury法和Gollnick(1998)法。两种方法均把痤疮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和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笔者将以上两种分级法给予阴阳归类,发现Pillsbury法中的Ⅰ度、Ⅱ度与Ⅲ度、Ⅳ度的分别在病变部位的深浅,如Ⅱ度仅为浅在性脓疱,Ⅲ度则出现深在性炎症性皮疹;Gollnick法以皮损的形态为分级依据,轻度、中度仅有粉刺和丘疹脓疱,而重度、很严重则出现了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顺理成章,笔者简单将病位浅的,皮损以没有显著郁结的粉刺和丘疹脓疱为主的痤疮辨为阳证痤疮;而将病位深在,皮损以有显著郁结的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为主的痤疮辨为阴证痤疮。

其实,中医文献中也多数提到了痤疮形成有“阴”的一面。《素问》中说“郁乃痤”;《外科正宗》中说“血热郁滞不能散”;《外科大成》中说“肺经血热郁滞不行”;《外科启玄》中说“热血凝结而成”。其中提到的“郁”、“郁滞”、“凝结”都是不通之意,即笔者所谓的“阴证”之意。但可惜的是,到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医宗金鉴》,便只剩下“阳证”。“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之说把痤疮成因中非常重要的“阴”的一面挡在了后世医患的视野之外。

辨别痤疮成因中“郁”和“热”何者为重,绝非纸上谈兵,其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方向选择问题。Ⅰ度痤疮以粉刺为主,多热重而郁轻;Ⅱ度痤疮以表浅的炎症为主,表现为红肿热痛,热毒重,但不能忽略郁;Ⅲ度痤疮病位转深,以出现结节为特征,外观上有时反而不及Ⅱ度炎症明显,但治疗时要化掉已经成形的结节(《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要比治疗Ⅱ度痤疮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治疗不可只想到清热,要更多地想到开郁散结,用到温通药物的几率也要多很多;Ⅳ度痤疮为集痤疮皮损类型之大成者,也称聚合性痤疮,以出现囊肿和瘢痕为特征,病位深在,治疗时温清消补均可用到,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气滞、血瘀、痰凝俱结为毒的Ⅳ度痤疮,会常常用到炮甲珠、全蝎等虫类药,用以走窜开郁。

痤疮的分度辨治

历代文献中推崇的枇杷清肺饮只适用于Ⅰ度痤疮,但因Ⅰ度痤疮就医的患者比例极小,故其用武之地很少。Ⅰ度痤疮患者更多会自行选购一些外用的药物和化妆品。此期不应以控制出油为治疗目的,因为皮肤的油腻状态是身体整体状况的局部反映,以外用药物控制出油,只会导致越控越油的局面出现。如果有方便选购的枇杷清肺饮中成药出现,将是Ⅰ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Ⅱ度痤疮笔者多用温酒送服防风通圣丸治疗,或者以五味消毒饮酒水各半煎服,以药后微汗得效最捷。历代文献中提到的外用药颠倒散对于局部炎性痤疮疗效非凡,可以根据局部皮损干湿状态不同选用香油调、茶水调、酒调、醋调等。可惜如今市面上买不到颠倒散的成药。

Ⅲ度痤疮笔者多以桂枝茯苓丸与保和丸配合服用,舌脉无明显热象可用温酒送服。桂枝茯苓丸以桂枝名方,药性偏温,如果没有对于痤疮阴证的清晰认识,医者怕不敢用此方。阳证易治阴证难,Ⅲ度与Ⅳ度痤疮均为阴证,医者与患者要达成共识,治疗须有耐心和定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Ⅳ度痤疮与体质关系更密切。针对皮损笔者多采用赵炳南全虫方、仙方活命饮、大黄虫丸等加减,而针对体质则只能圆机活法,因其为阴证,故无论如何辨治,当不忘温通。笔者7年前曾治疗一20岁女性,痤疮反复数年,阳证之状已无,诊时面部远观无皮损,然以手触之却如老树之皮,弹性全无。其人口干而不能饮,饮则立溲,舌脉无热象,以肾气丸及五苓散方为主治疗,4月而愈,下焦气化及面部弹性均恢复。数年后随访,身体健康,皮损未再发作。

以上提到的都是根据痤疮的皮损为主大致的辨治情况,旨在提醒医者不可忽略阴证痤疮。痤疮治疗绝非如此简单,越是难治的患者越需要机体整体状态的支持,简单易治的可以更多依赖疾病辨证、皮损辨证,而复杂难治的与体质、饮食、睡眠、月经、情绪和工作节律等均有关系,脱离中医的四诊合参将寸步难行。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粉刺(痤疮)】

    粉刺 粉刺是一种以面生粟疹脓疱,破出白粉汁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寻常痤疮.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可累及胸背.青春期后可减轻或消退. 诊断依据 1.初起患处有针尖至粟米大小红色丘疹,亦 ...

  • 痤疮中医辩证施治病例一例

    痤疮中医辩证施治病例一例 张某某,女,22岁, 主诉:面部起红疹反复发作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色丘疹,面部皮肤油腻,时有小脓疱,抓之痛痒不适,大便结,小便黄.虽屡经医治,疗 ...

  • 中医通过调理五脏六腑治痤疮,见效虽慢复发少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但临床中常有些病例十分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也深深感觉到,如果没有很好的内科基础,皮肤病的治疗往往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痤疮怎么来的? 痤疮病因与素体禀赋偏于阳热体质.饮食 ...

  • 『痤疮』中药方--辨治青春痘分三型

    痤疮,俗称"青春痘",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所致.本病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面部.上胸部 ...

  • 『痤疮』中药方--黄豆治痤疮

    南宁市新华街韦女士:介绍黄豆治痤疮方 黄豆30克,杏仁10个.将上药焙为黑色,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先用盐水洗净患处,涂上药膏,日2次. 我使用该方治疗痤疮有明显效果.

  • 『痤疮』中药方--土茯苓治痤疮方≈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杨梅毒疮.生苡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上清肺中之热,祛痰排脓以清肃肺气:下利阳明之湿,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善清阳明经之毒邪,利湿排毒 ...

  • 『痤疮』中药方--白花蛇舌草治青少年疰疮

    处方:白花蛇舌草 100克,水煎代茶饮服,日 1剂,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疮止痛,治青少年疰疮,效果较好. (冯昆明)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温,无毒.入心.肝.脾三经.清热,利湿,解毒 ...

  • 『痤疮』中药方--六神丸治“痘痘”的方法

    大学女生青青常因脸上长"痘痘"而苦恼.这天,她听同学介绍说服用六神丸可治疗"痘痘",便跑到药店自购了两盒回来服用,由于驱"痘"心切,一下服用 ...

  • 『痤疮』中药方--脸上长痤疮怎么办 两步祛除

    脸上长痤疮怎么办 第一步:热水洗脸,再用热蒸汽熏脸,可用迷迭香.鼠尾草.薄荷.甘菊及薰衣草研成的粉末各1茶匙加入蒸汽美容仪中熏脸. 第二步:热蒸汽熏脸后,若有痤疮溃疡者,用碾成粉末的甲硝唑适量,加几滴 ...

  • 『痤疮』中药方--中医治疗痤疮 清心泻肺解毒散结

    刘茂林,男,出生于1937年.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诊治内科杂病40余年来,以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特长,创立新方近20首:主编<金匮阐要& ...

  • 『痤疮』中药方--脸上长痤疮怎么办 芍药汤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q ...

  • 『痤疮』中药方--绿萼梅疗痤疮

    绿萼梅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具有疏肝和胃,理气化痰之功,临证常用于肝胃气滞或梅核气证.<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用梅花蛋(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绿萼梅7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