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画该怎么去介绍
失去生母之痛还没有平复,新的灾祸又接踵而来。14岁时,疼爱他的苗氏病逝。苗氏是云南人,当时徐渭的父亲苦苦追求了她6年,才俯允肯嫁。苗氏的母亲与女儿分别时,以为再无相见之日,“啮臂”以别。而苗氏去世时,也是咬着徐渭的胳膊闭目的。年幼的徐渭磕头出血,请求以身代死,苗氏还是撒手人寰。家庭的灾难还没完。徐渭20岁时,次兄徐潞去贵州赶考,病死他乡;25岁时,负责一家生计的长兄徐淮痴迷于炼丹,吞丹误亡。偌大的家族,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徐渭的书法也好,其中最为独特、成就最 高的作品是他的草书,也是他狂态的最 好代表,如上海博物馆所藏《草书自作春雨诗》卷,苏州博物馆所藏《应制咏墨诗》轴与《应制剑墨诗》轴,整体风格狂放躁动近乎歇斯底里,这三件作品皆有展出。
在《论中三》中,徐渭就提出大胆而且激进的思想言论:“自上古以至今,圣人者不少矣,必多矣,自君四海、主亿兆、琐至治一曲之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徐渭集》,第489页)他认为,圣人的标准就是“利人”。这实际上是把“圣人”的标准开放化,将“圣人”的范围扩大化,这也是对道学文人为维护纲常而代圣人立言的猛烈抨击。徐渭的“利人”原则,“不仅仅肯定圣凡道体上的平等,而且消弭了圣凡的界限”,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儒之民本思想以等级秩序为前提的基本原则”,并“将平民意识向前推进了一步”7。由于这种平民意识,使得徐渭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一种蔑视权贵的行为,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权贵并非神圣的。
徐渭的艺术非常强调表现情感。在他编选的《选古今南北剧》一书中,绝大部分属于反映男女情爱的作品,可见徐渭选择的标准就是一个“情”字。徐渭这样评说这些剧目:“非昭阳纵扇,即滴博征衣,非愁玉怨香,即释梅河柳。”总之一句话,情感是所有这些剧目的主脑。
为亡妻做诗:
徐渭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与解缙、杨慎齐名。他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都独树一帜。然而他的人生经历极为坎坷,曾被生活压力逼得精神失常,多次自杀未死,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无价的艺术作品,被现代人称为“东方梵高”。
少年时,徐渭被称为"神童",他聪明绝顶,六岁读书,九岁能文,烂于经典,在诗文上用足功夫。但由于家道中落,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性格郁郁寡欢,再加上有过人的才华让他产生恃才傲物,孤芳自赏的性格。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年到四十,先后参加八次考试均名落孙山。功名不第,家破人亡,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教私塾户口,生活较为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