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等蛙儿子回家,我们在等你长大

最近有一款游戏

让男生放下了王者荣耀

让女生抛弃了四个野男人

让一众妙龄少女不再自称“小仙女”

而是改口“老母亲”

引发这种可怕现象的竟然是

一只一声不吭

只会吃饭、写信、看书、削木头、旅行的小青蛙

“我家崽出门两天了怎么还没回家?

它饿了么,渴了么,有没有冻着啊?”

“你看,我家崽给我寄回来明信片了!”

“哎呀,我家崽用了我给它买的碗,哈哈哈”

不到一个星期,原本还在纠结为什么今天李泽言还没有给我打电话的少女们,一夜长大,开始满脸“姨母笑”地盯着手机屏幕,念叨着自己的蛙儿子。

这款没有任何竞争属性的“旅行青蛙”游戏,甚至在没有汉化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中国区免费游戏App排行榜的第一名。

“就一天几次收菜时候看看,又不占用时间,着迷也就一天玩10分钟,养一只蛙不哭不闹的,竞技类游戏打的多了这也是一种放松方式。”甚至不少热爱电子竞技的男生都变身“老父亲”,沉迷蛙儿子的魅力无法自拔。

有人说,这是日本的生育部门联合游戏公司开发的一款游戏,如果连续玩这款游戏超过一周,就会被默认为生育意向8级以上,后台会给你发送一封3500字的长信,鼓励你亲自生一个娃。(已辟谣)

游戏越火爆,生育意愿反而越低

徐莎莎大学毕业四年。

她沉溺在养蛙游戏里已经有两个星期了。

“最初只是跟风玩玩,现在是玩出了兴致。”为了让自己的蛙儿子能有好一点的生活环境,莎莎还充钱买了更多的三叶草(游戏里的虚拟货币)帮蛙宝宝买了出门旅行要用的高级帐篷、水壶以及更漂亮的碗。

“我把我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他,其余的他会自己解决,一个人去流浪。”莎莎说,“蛙儿子出门旅行的时候会担心,但他给我寄回明信片的时候,又很高兴。”这种像妈妈的感觉,让她很满足。

尽管她名下已经有房,并且也有稳定的男友。但即使结婚也不会影响莎莎对于生孩子的看法。

“比如我现在就结婚,我还是不会马上就生孩子。”莎莎说。

经过莎莎的安利,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迅速爱上这款游戏。毕竟现实中有令人不悦的收入焦虑、购房焦虑、情感焦虑等,所以让更多的人宁愿在游戏里寻找情感的慰藉。

有人说,养蛙游戏的火爆并不能证明年轻人的生育欲望。恰恰相反,证明的是年轻人躲避生育的惶恐和无助。

养蛙越火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反而越低了。

仿佛为了印证这个说法:一个礼拜前,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全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反超一孩159万。这也是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

这说明,更愿意生育的是已经有了孩子的35岁以上夫妻,年轻没有孩子的夫妻生育意愿并没有像预计中的那样强烈。

对于生育这件事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当下选择了拒绝。

 47%的新兴中产没有“一孩”

还没生娃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年轻人?

还记得去年夏天那篇名为《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那篇爆款吗?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可是,最近她却连连衣裙也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费了三万五。

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但福布斯发布的《2018中国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符合中产标准的人群中,47%的人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子女的人群比例与无子女人群平衡,达到46%,只有7%的人选择生二胎或者三胎等。

事实上,在生育孩子件事情上迟迟不肯投票的并不是贫困或者富裕阶层,相对于热衷二胎的70后,80后来说,在“一胎”上拖后腿的是刚刚兴起的85后中产阶层。

“我觉得可能还是我自私吧,养只蛙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反而会提升我的陪伴感。但生个娃,我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我现在连结婚都不想,更别说生娃了,充其量我养只宠物,也不愿意过早结婚生娃。”说这话的刘婷,在媒体已经工作六年。

智联招聘最新的一份“职场妈妈生存现状调查”,通过14290份问卷样本显示:在这次调查中,有29.39%的女性暂时未生育。在未生育的女性中,暂时不想要小孩的比例为20.48%。

和刘婷一样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生活在一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在父母的进度表里,他们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

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他们明白:不是“不生”,只是缓一缓。因为眼下,实现“自我升级”才是更急迫的事情,不管是能力上,还是物质上。

“我当然想要生孩子啊。”89年出生的小杰,互联网公司销售一枚,刚交女朋友一个多月。“在老家很多同学都已经生了孩子,成了人生赢家。但选择暂时不生也没有‘输’。我们打算慢慢来,35岁的时候再生孩子。现在,我自己都还是小孩儿呢。”

逐渐扩大的新市场

整个社会都在等着这群人“长大”。

愈来愈多的新商业模式,其实,正在适应着这些年轻人的脚步。

“一人食”、“只给年轻人的单身公寓”、互联网社交产品、外卖订餐平台、学习兴趣类产品、拼单团购产品、共享经济领域里的各种产品,这些在十几年前或许难以想象。而如今,这些产品正填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一个细分的新市场,正在逐步扩张。在这段短暂的、没有孩子的时间里,85后们给各种休闲类、娱乐类、学习提升类的商业产品创造了空间和机会。并且,随着单身时间的拉长,一孩生育时间的推迟,这个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

跟蛙儿子一样,可以提供情感寄托的还有最近火热的“虚拟偶像”。一个月前,日本的二次元虚拟人物“初音未来”在上海举办了第三次中国官方演唱会《未来有你》,一场全靠光电科技的演唱会票价最高达到了1480元,依然获得粉丝的疯狂支持。

手机、快餐、电子产品、汽车、游戏甚至奢侈品牌的合作和代言中,也开始出现“虚拟偶像”的身影。二次元借助AR、VR等科技,让日益庞大的“虚拟偶像”产业,开始逐渐进入主流视野。

不久前,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年轻消费者,连同不断扩大的相关阶层,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共同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中国人,即将成为推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投资驱动增长向消费驱动增长转变的主要力量。他们较上一代更为强劲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让本土消费市场发生深刻变革。”

往 期 精 选

从电商三巨头到退市,当当能凭实体书店“绝地反击”么?

喜大普奔!12306终于取消这些变态的验证码了······

A站要凉?这次能否成功渡劫

30年代的中老年人还在买情趣内衣,90后却已经“萎掉“了?

吴晓波+罗振宇:2018,最大的机遇与陷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