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大道下诗解1仁义礼乐名法刑赏

《尹文子》大道下诗解1仁义礼乐名法刑赏

题文诗: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

治世之术.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

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

赏以劝之.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生偏私;

义者所以,立节,亦成华伪;礼者所以,

行恭,亦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

亦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生矜篡;

法者所以,众异,亦乖名分;刑者所以,

威不服者,亦生陵暴;赏者所以,劝忠,

亦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于人,常存于世,

非自显于,尧汤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

用得其道,则天下治;用失其道,则天下乱.

至道情真,情真则治;治道不正,情假则乱.

至道至情,至情至德,至德至仁,至仁至善,

至善至正,至正公正.过此往虽,弥纶天地,

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餐挹,圣措不言.

【原文】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陵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于人而常存于世,非自显于尧、汤之时,非自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治;用失其道,则天下乱。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挹,圣人措而不言也。

【译文】

仁、义、札、乐、名、法、刑、赏,这八种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的方法;所以用仁来引导百姓,用义来适应百姓,用礼来督促百姓施行,用乐来调和百姓的性情.用名来纠正名不符实及名实相脱离的现象,用法来规范百姓的行为,甩刑罚来威慑百姓,用奖赏来勉励百姓。因此,用仁可以广泛地施惠于人,但也能使人产生偏爱之心;用义可以是人确立好的节操与品性,但也能使入产生浮华虚伪之心;用礼可以使人的行为恭敬谨慎.但也能使人产生懒惰怠慢之心;用乐可以调和人们的性情与心志,但也能使人产生婬乱放纵之心;用名可以端正尊卑贵贱的等级地位,但也能使人产生骄傲与篡权之心;用法可以统一众多的分歧,但也能使人产生破坏名分之心;用刑罚可以威慑不肯顺服的人,但也能使人产生欺上凌下之心;用奖赏能勉励忠贞贤能的人,但也能使人产生鄙陋纷争之心。这八种治国手段,对谁都毫无隐瞒,时常存在于人世之间,它并不因为有唐尧、商汤这样的圣君当权而自动显现,也不因为有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当权而隐匿逃蔽。能够恰当地运用这八种方法,国家就会得到治理;不能恰当地运用这八神方法,国家就会出现混乱。除去这八种治国方法之外.即使有统括天地、驾驭万物的本领,也是治国之外的方法,都不是百姓所需要的东西,圣人都会把它置之一边而不予理睬。

(0)

相关推荐

  • 《三代改制质文》原文

    <三代改制质文> 1.三代改制质文:<春秋>曰"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谓之王正 ...

  • 韩星丨一文读懂中国思想史上的道统与法统

    导读 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绝,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地推陈出新,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能够保持其基本的文化精神,一脉相传地发展到今天? 这有许多原因,其中重 ...

  • 再读《论语》:八佾第三.8

    八佾第三 八 子夏问曰(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2).'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3)."曰:"礼后乎?"子曰:&quo ...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辨析 --兼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内容提要 <论语·泰伯>中关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 《尹文子》大道下诗解2法废国乱法公国治

    <尹文子>大道下诗解2法废国乱法公国治 题文诗: 国之存亡,凡有六征:衰国乱国,亡国昌国, 强国治国.乱亡之国,凶虐残暴,不与待焉; 强治之国,威力仁义,不与待焉.其君年长, 而多妾媵,君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3怀利以亡仁义以王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诗解3怀利以亡仁义以王 题文诗: 公孙丑问:高子有曰,诗经小弁,小人之诗. 孟子答曰:小弁之怨,亲亲者也;亲亲仁也; 固矣鄙夫,高叟为诗.问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7杨墨邪说孔子仁义 题文诗: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继之有作,臣有弑君, 子有弑父.孔子而惧,作春秋书,天子之事; 故孔子曰:知我者其,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 ...

  • 尹文子·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道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9仁义心本真情得民

    题文诗: 真正智者,不妄发也,择善而为,计义而行, 故事成而,功足赖也,身死名称.虽有智能, 必本仁义,然后可立,智能蹐驰,百事并行. 圣以仁义,唯一准绳,中之君子,弗中小人. 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题文诗: 去大军为,前御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五里, 各占要地.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禁行, 所以安内.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发日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