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294 最后一次合纵——伐秦大戏闹剧收场

上次为您讲到了,面对来势汹汹、很想一口吞掉秦国的五国联军,丞相吕不韦亲自担任统帅,指挥秦军进驻到了咸阳的郊区——灞桥,这个地方现在还在,被称之为灞桥区。在这里,吕不韦率领了几大名将共同抗击联军,这几大名将就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王翦、李信等人,尤其是王翦,被称为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李牧、廉颇齐名。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这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占一半。从一个侧面来说,当时这个世界上能有实力和秦国一比高下的,其实也就赵国而已,可惜长平之战让赵国彻底伤了元气。

既然这些都是秦国的名将,当然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这个道理对于军事家来说很粗浅,问题现在就来了,五国联军一涌而上,秦国军队在人数上处于劣势,那么首先应该拿谁来开刀?或者说,先要击破谁呢?大家讨论了很久,讨论来讨论去。来犯之敌之中,赵、魏、韩这三国的军队长期和秦国人作战,都被秦国人欺负惯了,彼此之间对战术战法已经看得很透,都玩腻了,秦国军队一动,他们立刻就会有应对的方法,确实不太好缠。至于燕国嘛,山长水远地跑过来,更像是过来看热闹的,最多属于一个军事观察员的角色,打败了他们对其他四国的影响并不太大,没什么意思!

那剩下那一家,是谁呢?楚国!自从上一次被秦王打跑以后,楚国人这几年远远躲在东南角,隔离了中原战场,养尊处优、好吃好喝的,好多年没打仗了,对于战争这个概念已经模糊淡化了,能带兵的将领已经不多了,有经验的老兵也没多少了。显然,楚国军队是个软柿子,而且他们的春申君是这一次五国联合军事行动当中的代言人,打垮了楚国人对联军精神上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楚国人那就是这一次联合军事行动的死穴。秦军决定集中火力猛打猛踹,哪壶不开提哪壶。他们留下部分军队和赵、魏、韩三军对峙,其他的精兵被悄悄地抽调出来,准备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给楚国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楚军的统帅、本次联合军事行动的代言人春申君黄歇正呆在楚营里,欣赏着随军的战士歌舞团为自己奉上的楚国歌舞。这几年楚军打仗是不行了,倒是随军的文艺兵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军营里也就剩下蛮歌、蛮舞和小蛮腰了。就在这个时候,大营外面的楚国哨兵前来报告说:“秦国有个将官前来投诚。”黄歇一听,开始是一愣:“没听说过秦国将官有投降这个习惯哪!他们投降以后家里的亲人不是要连坐的吗?谁敢投降?难道是我五国联军声势浩大,把秦军的将士逼出毛病来了?不管怎么样,叫进来再说。”

哨兵很快把这个秦国的将官给押了进来。黄歇上上下下地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投诚的秦国将官,只见此人盔甲不整,帽子也没带,身上沾满了尘土污渍,满脸的疲惫,脸上隐隐约约的好像还看到一些稻草之类的东西。黄歇就问了:“这位壮士,报上来路!”这位秦军的小将官显然是被吓坏了,吭吭唧唧的把自己的来路给报了。原来,他是李信军团当中的一个小官,专门负责运粮的。

黄歇听了,眼睛突然一瞪:“好大的胆子!我从未听说秦军有投降的先例,敢问你是因何来投?莫非是来忽悠我,钻我营寨不成?”

一听这话,知道黄歇想杀人了,这名小官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咚!咚!咚!咚!”连磕几个响头,不断喊冤:“将军!将军,实在是冤枉啊,你要给我一个天做胆子,我也不敢来钻您营寨呀!我一区区小官,养家活口而已。我本一运粮小官,负责督导运粮而已,贵军声势浩大,把本地围得水泄不通,我粮运不进来啊,一下子就误期了。按我秦律,误了军粮,罪不可赦,全家死罪!反正是个死还不如来投奔将军,在下所说的句句实情,请将军明鉴哪!”

黄歇听了,仔细想了想,这个道理似乎也说得过去,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误了运粮期,到哪支军队里都是砍头的罪,怕死来投,这也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这个时候,那个秦国小官略微抬起头来,用眼角瞄了黄歇一眼,发现黄歇的脸色有所缓和,知道这一下有戏了,就赶紧摆出了一副邀功请赏的媚态:“为了表示我投诚的心意,将军,我还为您带来一条情报,您就别看歌舞啦,秦军大营之中正在调兵遣将,吕丞相已经集合了所有的精兵,计划就在今夜之中杀向楚国军营,给您来一个泰山压顶式的毁灭性的打击呢!请将军速速准备以应万全哪!”

诶!你别说这个来投诚的秦国的小官,他倒是没撒谎,说的百分之一百是实情,他把真话都给说出来了。不用说,这个秦国的将官,他的投降根本就是个圈套,玩的就是反间计!按理说,他过来投降应该撒个谎才对,但是他的老板吕不韦根本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按常人的思路去做事,那不是他的风格,他偏要让这个投降的将官说实话。

而在黄歇这里,这个将官说的实话起到了明显的效果--黄歇信了,而且给吓坏了。这个糊涂蛋得到这样的情报,完全可以将计就计嘛!赶紧派人通知其他四国的部队,在楚军营寨旁边做好包围,然后自己撤出楚军的精锐埋伏在秦国人来的路上,等秦国人冲到空营寨里以后,楚军从后路杀出,把回去的路一堵,变成关门打狗。凭五国联军的人数优势完全可以一口吃掉秦国人的精锐,就像《三国演义》里边常用的招数一样:虚营以待,四面合围,保证大获全胜。

可是黄歇这位纵约长呢,他最后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选择了不作为,得到这个情报以后,惊慌失措,一声不吭,也不和自己的友军打声招呼,连夜带领楚军奔回楚国了。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给吓跑了,而且还跑得贼快。因为,这天夜里秦国人真的扑过来的时候,楚国人居然已经跑光了。可见楚国人奔跑的速度之快!

当时秦国军队里还不知道楚国人要跑的消息,还一板一眼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楚国军营实现了大规模的夜袭包围。等一切布置停当,大家呼哨一声冲进去的时候,才发现里面一个楚国人都没有,全跑光了,只剩下一些秦国的耗子,叽叽喳喳地围着楚国人的锅里的剩饭在掐架呢。带队的王翦、李信和其他大小的将官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打了这么多年仗,哪里见过这种人呢?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大声称赞:楚国军人逃跑的本事那是国际一流的。

秦国人本来想夜袭楚国人,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没想到扑了个空,一个楚国人都没逮着。既然是这样,那就转头去打赵国人吧,反正不能白出来一趟。王翦约束秦军撤出楚营,会同蒙骜、李信的部队,一起扑向赵国军营。赵军是联军当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联军的主力,如果把他们吃掉,这联军基本也等于名存实亡了。

这边厢,赵国的主帅庞煖早已得了密报,知道楚国人连夜弃营而逃,现在秦国的主力正向自己杀来。虽然出乎意料,有点措手不及,但庞煖并没有慌乱,迅速布置了防御。赵国军营很快遭到了秦军大规模兵力的猛袭。庞煖亲临营门,沉着应战,非常镇定地指挥赵军,独自和王翦、蒙骜、李信这些秦国名将过招。

这是何等的一场生死搏战啊,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双方的军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不以死相拼整死对方,最后死的就是自己。很快,血水淹没了赵营前面几百丈的土地,在惨烈的搏杀当中,秦军和赵军的士兵纷纷躺倒在地,而在他们的头顶飘起了秦国惨白的月光。两军激战,一直杀到天明,赵国军营纹丝不动。

到黎明前的时候,魏、韩、燕三国的友军已经收到消息,听说赵国军营受到了偷袭,被打得血流成河了,赶紧马不停蹄地前来救援。秦军一看计划已经失败了,不能迅速偷袭成功,自己就存在被包饺子的可能,这才恋恋不舍地停止攻击,迅速撤出了战场,班师回营了。经过这一场激战,王翦他们纷纷称赞赵军勇猛,而庞煖是真将才也。这一次夜袭战当中,庞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指挥有方,和从前的廉颇和后来的李牧,堪称赵国的一时良将,只可惜后世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太少了。

秦国人撤了,庞煖收拾残兵,召开了战前的临时会议,发现到会的只有魏、韩、燕三国将领了,楚国人一个都没来,而纵约长黄歇先生早已像黄鹤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那叫一个痛惜呀!好好的都快吃掉秦国人,都打到人家家门口了,这一夜之间形势来了个彻底的转变。楚国人跑了,形象代言人没了;而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一下,取胜的希望很渺茫了;况且,战线拉得太长,粮草的运输也出现问题了,到最后大伙议定:算了算了……散伙算了,不打了。在一片凄凉的斜阳照耀下,四国的大兵拖着一身的疲惫,放弃了转变列国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未来等待他们的是在二十年后被秦国人各个击破,六国相继灭亡。

本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伐秦大戏,竟然以这一种闹剧的形式收场了。不用说,大伙自然而然地把责任记到了黄歇头上。谁让你是联军的主帅啊?谁让你是形象代言人呢?谁让你跑得最快啊?战国四君子当中,现在唯一活在世上的这一位黄歇,在国际和国内的美誉度直线下降,直到后来他被人谋杀。

与此相反的是,庞煖指挥这一帮不争气的家伙,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战绩的。这一次撤退,实在是可惜的紧,一面憎恨楚国人,一面又大骂齐国人。是啊,这些年讨伐秦国都没齐国人的份儿,齐王建好像跟秦国已经有了默契,置身战争之外,拒不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这确实让齐国安逸了几十年,同时也错过了好几次灭秦的机会。你说这一次庞煖领队,如果有齐国人的帮忙的话,秦国人能撑多久呢?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庞煖在回国的途中,向东攻击齐国,向齐国人泄愤,攻克了齐国的饶安城。

回头看看山东诸侯合纵攻秦,在整个历程当中,前后一共有五次。这一次,由赵将庞煖主持的是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

第一次合纵攻秦是公元前318年,张仪时代。当时张仪的政治对手合纵家公孙衍,组织了齐、楚、燕、韩、赵五国合纵攻秦,当时的带头大哥纵约长是楚怀王。不过当时的楚国一贯延续历史上习惯已久的亲秦的政策,出工不出力。合纵很快就败退了。

第二次是公元前298年,战国四君子之一--齐国的孟尝君,为了报复当年秦国人软禁自己的私仇,引导齐、韩、魏三国联合攻秦。一共打了三年,也打到了函谷关,成果还相当不错,秦国最后还认输了,并且返还了几座城池。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孟尝君私心太重,他不想削弱秦国而壮大了魏国和韩国,所以浅尝即止,见好就收,秦国的损失并不大。

到了公元前287年,苏秦时代,苏秦约了赵、齐、楚、魏、韩五个国家的联军,导演的第三次合纵伐秦。但苏秦属于虚晃一枪,只是为了压制秦国,以免秦国人干预齐国就近吞灭宋国的好事。简单来说,他只是为齐国卖命的,所以这一次五国伐秦,各个国家也并不是真的出力,没真打,只是堵住了豫西走廊的出口,在一片滂沱大雨之中,吆喝一通,迫使秦国去掉了帝号,退还了局部的秦国占领的地区。

第四次合纵攻秦,是信陵君魏无忌主持的,把蒙骜一直打退到了函谷关,最后也因为粮草接不上终止了。

次庞煖的无功而返,合纵攻秦的事儿也就这样惨淡收场,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纵观这五次合纵攻秦,第二、三、四次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说明只要山东诸侯团结,打败秦国人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而秦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每一次其他国家联手的时候,他都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拆散这个联盟。

这五次伐秦当中,唯独是第一次和第五次最不像话,这两次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纵约长是楚国人:第一次是楚怀王,第五次是楚国的春申君。当纵约长就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可这两次呢,偏偏是楚国人先打退堂鼓,别说进攻了,跑得最快的反而是他们!他们这种不成器的行为,让这两次合纵攻秦搞得像是街边小孩玩的过家家一样的闹剧。楚国是战国时代最让人恨铁不成钢的国家。

文案初校:见贤思齐

文案复校:L'z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