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81岁的赵构为何当了25年的太上皇?
公元1127年,金军攻下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城开封,俘获徽钦二帝,不久,金军就押送徽钦二帝及大量的宋朝皇室成员及大臣北返,北宋宣告灭亡,此后徽钦二帝永远呆在了天寒地冻的北方,再也没有回到故土,而此时的九王爷康王赵构身为兵马大元帅远在河北躲过了这场大的浩劫,不久之后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
南宋疆域
赵构(1107-1187年),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被封为康王,赵构天性聪明,博闻强识,记忆力贼强。据说赵构出生时,红光照亮了整个屋子(好像皇帝们都会给自己弄出点异象出来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公元1126年,宋室派遣赵构去金营交割土地,面对金国君臣,赵构丝毫没有表现出怯懦的表现以致于金国君臣怀疑他是假皇子,要求换其他的皇子过来。是年末,赵构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在金兵围城时宋室命赵构率兵勤王,但是赵构为了避敌锋芒先后到大名府和东平府并未入京。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称帝,改元建炎,成为了南宋第一位皇帝。
赵构
赵构继位的前几年一直在逃跑的路上,从北向南一直逃到了海上,且在海上漂泊数日。由于一直逃跑加上赵构一直宠信王渊等奸臣,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了政变,杀了王渊和一批宦官逼迫赵构禅位于三岁的太子赵旉。后得韩世忠等将领的勤王救驾,赵构得以复辟。等高宗稳定下来以后就开启了对北方金国的议和形成。尽管他对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吴玠等将领做了部署,但是他只是把军事部署作为议和的筹码。骨子里仍然重用秦桧等主战派且以此来压着主战派的岳飞等人。
赵构
赵构在位时似乎并没有太过耀眼的政绩,反而是冤杀岳飞一事千古留名了,以“莫须有”罪名杀死岳飞,记得《精忠岳飞》中有一幕是这样的:赵构在岳飞庙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这里说明赵构知道岳飞是一个忠臣,但是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自己的天下不得不杀你岳飞(至于杀岳飞详细的缘由在此不多说)。
岳飞
然而似乎上天给赵构开了一个玩笑,在南逃途中,赵构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自己也因为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经过靖康之变,太宗系的子嗣们(赵构的近世皇族成员)全部被押解到大金国,赵构不得不在太祖系的后裔当中选择合适的继位人选了。经过层层选拔流程,赵构最终选择了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然而诡异的是赵构在56岁时(此时他已经当了36年的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自此过了25年的太上皇生活直到81岁高龄去世。
赵构
然而自古以来,做太上皇者,要不就是刘太公这样的,自己的平民儿子当了皇帝自己也就成了太上皇;要么就是唐玄宗这样的被儿子趁机夺取皇位自己由于后期的执政过失被迫成为太上皇;要么就如北齐武成帝高湛似的,专注于花天酒地,为满足自己的私生活早早就将皇位传给儿子。但是宋高宗赵构作为宋室中兴皇帝,与以上几种情况都不相符,为什么会在盛年将皇位传给养子而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呢?
对于这件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为自己百年后的声誉着想。赵构继位后,为了坐稳皇位,曾阻止徽钦二帝及其他太宗系后裔子孙回国,导致几乎大部分的太宗系后裔子孙都客死异国,如果侥幸有太宗系子孙继位,那么很有可能会对赵构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等赵构百年之后很可能会遭受到攻击和谴责。然而如果选择太祖系后裔子孙继位,自己盛年退位后一来可以退居幕后维护自己与金议和的投降路线,二来还可以使太祖系子孙感念自己的恩德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声誉。
(二)自己贪生怕死的性格使然。自登基以来,赵构多年都在逃跑的路上。逃跑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经验,作为皇帝逃跑时目标太大了,太过扎眼了。如果成了太上皇再逃跑时关注度必然降低。自己被捉到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三)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抗金形势使然。宋金议和失败,赵高杀掉岳飞后仍然没能阻止金军南下,赵构一味的投降政策事实证明是不明智的。不如就顺水推舟,让急需威望和人气的宋孝宗赵昚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吧。
(四)赵构自己想要歇一歇了。赵构多年以来都在逃跑,等到稳定下来后又需要处理复杂的朝政和大臣之间的党争,干脆盛年退位当个悠闲自在的太上皇,同时如果对朝政有意见的话自己还可以指指手画画脚,因为赵构明白这对于一向孝顺的赵昚来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也正是如此,高宗赵构和孝宗赵昚安然的相处了25年。
以上是我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大家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