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评论也是新媒体内容的一部分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今已经进入了社会化传播时代,对于新媒体来说,无互动不社交,无社交不传播。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就设有留言功能,但有些传统媒体公众号却没有开通,有的说缺人打理,有的怕麻烦怕出问题,不是可以审核筛选的吗?我认为凡是不开通留言功能的,只有单向传播的公众号,都是伪新媒体。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具有一定话题性的,留言会不少,评论也很精彩。例如日前我在本号写的一篇文章《真学者无须冠以各种头衔》就引起较大的反响,用户纷纷在留言中发表各种观点,下面摘录部分评论及我的回复:

我觉得您说的很对啊,过于追求这些头衔,早已经失去治学的严谨。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哪管这些虚名呢。我们这个时代还能出大师吗?

专心做学术 持之以恒 发现大师。赞同周有光先生的说法, 回到民国 会发现真正的大师民国才女才子比比皆是 但领域不同学有专究

不同意。以下纯属个人见解。 1:所有情况,都要放在大环境下。而您的想法固然好,可提出的建议过激并不符合当下的社会情况,也不一定会让学术界发展的更好。 2:我认为各种头衔,你看重它,它就存在。你一心学术,它也影响不了你什么。 3:您的标题,太过绝对化了。个人认为头衔是社会对学者认可和尊重的一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4:不能因为部分蛇鼠而否定某个制度的不合理,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无论什么东西,都不会达到完美的,可以慢慢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脱离了人性谈制度,显然就有点存天理灭人欲了。人是有感情的,学问不能代替情商,真正饱读诗书的人,会懂的他人的难处,也会体谅他人的无奈,包容他人的不足,从而与人更好的相处,人际关系也会处理的很好,这与趋炎附势拍马是有本质区别的。 6:沈阳师德不好我很讨厌他,应该被封杀,但客观的说他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作为。辩证客观的评价,也是一个新闻人的基本素养。 7:不能忍受因为一两个老鼠屎,把的称号玷污。只能说他们不配拥有的称号,而不是因此质疑这个头衔本身。 8:您的标题改为,真正的学者才配得上应有的头衔。这个标题也许会更有力些,也不会寒了学者的心,贬低学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您想过吗?也许正是因为这件事,人们心里就会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认为不过如此,也是水货。 我阅历尚浅,属无名小辈,不求所有人认同我的观点。

我的回复

各自对学者的理解不同,我说的是真学者。

谭教授好,我觉得您的标题有点太过绝对。在现在这个“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真正的学者及其成果也需要重视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各种头衔虽然因为太过泛滥或者评选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名不副实的现象,但不能否认这些头衔设立之初的积极作用。而现在,当头衔逐渐变成一种工具时,比如申请课题时有头衔者无疑会有很大优势,于是出现了人们追名逐利,更多名不副实的头衔出现。以至于人们对头衔本身产生误解。其实头衔就是一个意义或形象,学者们对这种意义或形象态度不同,但绝大多数高校肯定是认同这些头衔的重要意义。

我的回复

不要以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况且这种存在也只在当下中国,目前国内各种名目繁多的学术头衔有100多种,在过去在国外并没有这些科研也做得很好。我理解这是改变大锅饭分配制度的初衷,但由于评价体系失效而影响推优效果,故建议暂停进行整顿。

民国,知识分子最幸福的年代,可惜因为内乱外患而戛然而止。小编的文章深刻揭露了目前学术界的乱相,勇气可嘉,但是如果不参照民国时期的思想自由的氛围来改变,这样的状况讲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很多学者的头衔并不是纯粹的学术能力印证 申报审批的过程和资本 权力 关系挂钩 然而这些头衔却能够为所谓学者今后的学术经费 职称晋升等提供便利 所以 “真学者无须冠以各种头衔”也是老师无奈却笃定的呼声啊 与其说老师说得绝对 不如说目前的积弊太厚重 举国各校都崇拜“头衔” 有些无从下手了!

我的回复

积习难返就要痛下狠手

教授,我认为应该更改的是评选机制。以前以为就很牛了,万万没想到其他地方还有珠江学者等等以山川江河命名的学者称号有二三十种。难道我国真的有这么多货真价实的学者吗?也是称号泛滥。我认为应该进行评估,名称如此之多肯定有鱼龙混杂。完全没有头衔也是不现实。所以认为应该改革评选机制,扩大公示范围及时限。真正有学识的学者是可以经历起大家的眼光评比,欺世盗名的人可能让他参加他都不敢参加。这样才是有说服力

我的回复

现在各种头衔已有100多种。

不管是真学者,还是假学者,都是人,是人就要吃饭、就有欲望。 那“头衔”是这个学者系统中,给予“学者们”的激励(刺激),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背后潜在的利益链(获奖者和授予者)。 所以单纯从“真学者”这个角度来批判,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 所以,如果要破这个命题,是否引入新的利益链,才是破局的关键呢?

我的回复

不可否认利益带来的作用,但学术环境更重要。

谭教授好!我认同您的观点。只是学识最终是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才有意义。但你若没有唬人的头衔,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如一些伟人喜欢讲:年轻人不要想着做大官,要想着干大事。可是,如果你没有一官半职,连小事也干不成。

我的回复

呵呵,别把因果关系颠倒了。

新媒体内容生产就是众创,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已见。尽管每个人对学者的理解不太一样,对学术环境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没有完全取得共识,但不要紧。只要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给予思考和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种视角,这就够了。下来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我也可以续写一篇文章。您觉得有必要吗?

我心目中的真学者是淡泊名利,潜心学问,可能他物质上并不富有,可能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他的研究成果不算多,但只要他能做出一点研究就值得尊重。都说互联网的碎片化让人脑残,但互联网的传播也更多的人认识你并与你交流。有网友说,没有头衔谁认识你呀?我说,错!借助互联网我有了更多学术交流和发表成果的机会,虽然没有各种学术和行政的头衔,却得到应有尊重,还不时被邀请讲学和合作。这里顺便剧透一下,下个月我要北上讲学,还有约的吗?

谭天相关文章链接:

新媒体运营:从“关系”到“连接”

新媒体写作于互动之中

谈谈社交媒体的“接入”

2017:做最好的自媒体矩阵

“谭天论道3.0”上线,自媒体矩阵升级

公众号不是“写”出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