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见闻——移动音频平台“去FM化”之路

潘彩云

近日,我有幸随着导师到荔枝(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初到荔枝的办公地点,着实被它的活力吸引了。门口的吉祥物“特奇”早已摆好姿势,用活泼调皮的形象来欢迎路人。正当我和导师感慨着“特奇”的可爱时,荔枝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并带着我们参观了荔枝在广州的办公地点。

走进荔枝,发现这座楼虽称不上大,但五脏还是俱全的。经过对荔枝大事记、企业理念、文化符号等方面了解后,我更确信荔枝是一个有活力而且发展后劲很足的互联网公司。随后,我们有幸与荔枝的工作人员进行交谈。

近年来,音频行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群雄逐鹿,其中蜻蜓、喜马拉雅、荔枝最为知名。当电台遇上互联网,必定是广播媒体的一次变革,为了在互联网潮流中夹缝生存,各大移动电台纷纷出招。蜻蜓坚持做一个纯粹度较高的声音聚合类PGC平台;喜马拉雅一手抓UGC内容,一手抓PGC内容,并建立知识付费板块;荔枝借助直播的风口,推出语音直播,成为音频行业最先开始转型的平台。荔枝作为一个年轻的互联网音频平台,从“荔枝FM”上线至今不过十载,而它在互联网广播转型上的探索思路还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优质内容重点扶持,PUGC模式出路何在?

荔枝与蜻蜓fm、喜马拉雅fm不同的是,它既不做PGC内容,也不搞知识付费,而是坚持专注于UGC内容生产。事实上,UGC内容的生产规模巨大,海量个性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认为,内容平台若想构建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加强内容方面的建设。按照正常的逻辑,专业的内容更有影响力,因此也更具有核心竞争力。但荔枝并未涉足于专业内容,而是大力发掘平台上拥有的UGC资源,除了推送头部主播的优质内容外,荔枝还大力扶持一些流量不多但内容优质的主播,以保持整个平台的生态完整和多元。这样的做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平台内容质量,也激励了小主播优质内容创作的热情。

虽说荔枝大力扶持优质内容,但UGC内容生产始终存在着低俗化的问题,若平台上没有优质的内容,荔枝想要扶持恐怕也只能是爱莫能助了。于是,荔枝为此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是与“荔枝公会”合作,公会通过招募有着某些相同特质(如兴趣、才艺、三观等)的主播,进行互相帮扶、以旧带新的制度来帮助公会成员实现自身价值。其二是在平台上开设播客学院,扶持不同阶段的主播的持续成长,从而帮助平台主播持续生产出优质的内容。这种内容是介乎于PGC和UGC之间,其实叫做PUGC更合适,它以UGC为自身的基础,平台用专业技能培训UGC主播,形成了既不完全属于PGC,也不完全属于UGC的内容。这种PUGC内容的生产不需要招聘专业人才,又能显示出一定的专业性,这或许是以后内容生产的一大趋势。但是,在培育PUGC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PUGC的内容生产者可选择和荔枝合作,也可能随时离开荔枝,平台应如何维系与这种培养模式下属于自由状态的内容生产者的关系?这或许也是荔枝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智能推荐迎合兴趣,算法局限如何突破?

由于荔枝平台上的以UGC内容生产为主,内容规模庞大,用户在APP上无法迅速地找到自己喜欢或可能感兴趣的优质节目。对此,荔枝对平台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并对标签进行分析整理后,用智能推荐机制记录用户在平台上的收听数据,再以此为依据给用户推荐他们所喜欢的节目。此外,荔枝在今年上线了节目分类,每个类别有十个不同的栏目,在不同栏目下会推荐该栏目所属的优质内容主播。在内容审核方面,荔枝现存的审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听,通过人工审核鉴别出优劣内容;二是机器审核,他们主要是把音频转换为文字,机器再对文字内容进行审核。音频审核比文字审核更复杂,它包括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

由此可见,算法在挖掘和推送平台内容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智能算法是用机器来实现的,在技术上始终会存在某些限制,如标签的设置,又如语音转文字会存在一些困难,当发音不准带有地方口音,又或者是语速太快部分内容不能识别等,这都会影响到平台更好地响应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算法本身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高效获取信息而存在的,因此有着固定的机制,在满足用户扩宽视野、扩展思维的需要方面很难实现,这就容易导致用户对平台产生疲劳感而放弃平台。我认为,一个优化的算法机制制度就显得有必要了,但关于算法优化的周期和频率该如何把握,这就需要平台根据数据来确定了。

语音直播助力社交,游戏玩法增强黏性

当下,视频直播早已是一种主流,用户看一眼视频的内容便可以决定是否继续看下去,而音频直播此前没有出现,对于音频直播的内容需要花上一小部分时间去听才能知道是否有兴趣,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思考,音频直播似乎对于普通用户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但是,荔枝凭借着语音直播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并且成为其平台盈利的一块大蛋糕。荔枝准确把握了用户愿意通过声音了解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层次社交需求,开设语音直播板块,并通过评论交流、打赏等来增强主播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从而推动音频平台向社交发力。

有社交有互动的地方就有用户,对于社交圈来说,如何提高用户黏性是至关重要的。荔枝平台上存在着社群,社群这类自组织基于不同的维度,可能是内容、对主播的喜爱或个人爱好等自发形成的群体,他们会主动参与到直播间的维护和互动当中,通过社群中成员的互动、交流使得用户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较好的用户黏性。但是,仅仅靠交流来维持用户黏性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好玩、有趣、有用”才能真正吸引用户。荔枝做直播发力社交是一种新探索,在社交上主要还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在社交玩法上响应用户需求仍略显不足。直播玩法除了送礼物与主播互动外,还能增加游戏及其他玩法来吸引用户停留吗?

荔枝不是最早开始做音频的平台,但它是最早开始做音频直播的平台,其“内容+社交”模式,告别了传统广播的频道模式,逐渐开始摆脱“fm”的束缚。“fm”是指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有着传统传播的特点,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去fm化”则是摆脱传统广播的束缚,使音频平台更具有互联网思维。从原来的“荔枝fm”到现在的荔枝APP可以发现,这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适合广播的互联网生存之道,可谓是移动音频平台“去fm化”的先行者。根据谭天老师提出的媒介平台论可知:平台的三大功能是聚合资源、响应需求、创造价值。因此,我认为,以荔枝为代表的移动音频平台想要更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并最大程度地响应用户需求。

相关文章链接:

场景重构与用户延伸——打造新型广播构想

传统广播,你摊上大事了!

媒体融合与广播转型的“清远论坛”

中国广播亟待第三次升级转型

Raudio?“移动互联网+音频”新广播!

新媒体都开始这么玩了,广播还有活路吗?

终端制胜:广播新闻的形态之变——兼论广播新闻研究的现状

广播节目评奖该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