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镇老街(下)
八十年代的西区汽车站
作者:陈永生
沪语改写:郭莉
朗读:金威
七十年代,我到外地插队落户,当然就勿再去老街了。等我八十年代再回到上海,无论读书还是上班,我侪要经过徐家汇,我自家还有朋友勒勒老街做餐饮,所以就常庄去弄眼吃个。老街勒勒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个东风里,迎来了新一轮商机,既是天时,也是地利。
上海西南方向个奉贤、金山、松江,要是从公路进上海市区,板要经过徐家汇,当然靠得最近个还是当时个“上海县”。八十年代,西区长途汽车站搬到了老街南面,就是天主教堂个正前方,结果连得西面青浦方向个车子也勒勒此地上下客了。车站周边呒啥饭店餐厅,旅客吃饭侪要去老街。靠得近,步行只要几分钟;品种多,可以充分选择。乃末老街“枯木逢春”,餐饮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
一、同兴菜馆
“同兴菜馆”是百年老店,徐家汇最早个饭馆之一。即使到了阿拉迭个一代辰光,伊也是徐家汇地区仅有个两家正规饭店之一,另外一家是华山路浪个“德天酒楼”。同兴菜馆市口邪气好,老街路口南面第一家。门面宽有十米,上下两层,楼梯对牢大门。坐勒二楼靠窗,把酒临街,俯看下头闹闹猛猛个人群,真像是鲁迅先生《在酒楼上》个描写。店堂里是老式“八仙桌”配“长条凳”,几十年来一直是传统本帮菜,邪气正宗,现在重新装修,菜品也提高了档次。啤酒还供应散装个“生啤”,用大碗盛,一角洋钿一碗。瀴嗖嗖个,一口下去,“一根线”瀴到肚皮里,大热天里真是感觉好极了。
二、徐汇饮食店
同兴馆西侧,当中隔了一家“切面”工场,再过去就是“徐汇饮食店”。徐汇饮食店蛮有规模个,整个徐家汇点心小吃行当里向,伊是顶大个。大小馄饨,各式面条,馒头麻球粢饭糕,生煎锅贴小笼包,大饼油条豆腐浆、羌饼汤团线粉汤……品种齐全,顾客盈门。八十年代,徐汇饮食店还勒勒后头加造了二楼,吃个物事也多了交关,甚至还有奶油蛋糕咾啥个西点。上海人传统叫“咸酸饭”个菜饭也重新开发出来:传统大灶头,大铁镬子,用柴爿来烧,老远就闻到伊个香味道。我有个邻居就勒勒店里做生活,只要我去,伊就会“手高手低”拨我“照顾”,譬如咖喱牛肉汤,里向肉片又多又鲜。
三、汇宾鸡粥店
我初中辰光搭伙个伊家徐镇路第二居民食堂,1984年改换门庭,专卖“三黄鸡”以后就改名叫“汇宾鸡粥店”了。本来上海“三黄鸡”只有黄浦区“小绍兴”一家;后来,“八仙桥”又开了一家,叫“老公兴”;接下来就是徐汇老街个汇宾鸡粥店了。经理黄鸿生跟“小绍兴”有眼关系,勒小绍兴学了手艺,特别是掌握了哪能烫鸡、哪能“轧”调料个功夫。勒勒伊苦心经营下头,汇宾鸡粥店脱颖而出,名气响遍上海西南地区。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江湖上侪叫伊“鸿生鸡粥店”。
四、“狼狗”三黄鸡
还有一家店叫“狼狗三黄鸡”。“狼狗”当然是绰号,勒勒徐家汇蛮有眼名气,结果伊个尊姓大名倒呒没啥人晓得了。狼狗是我个朋友,到江西插队落户回来个。店面是伊拉屋里个私房,差勿多有廿个平方,楼浪向就是自家屋里人住勒嗨。店面本来是租拨对门徐汇饮食店做大饼摊个,1985年,“狼狗”收回来,学黄鸿生个汇宾鸡粥,开起了“三黄鸡”店。因为市口好,再加夫妻两介头吃苦耐劳,生意一直勿错。我去,伊总归拣最好个拨我,有常时还从柜台下头拿出两只鸡脚爪:“拨侬过老酒,勿收费。”
徐镇老街迭个四家餐饮店,齐巧代表了伊歇辰光上海四种所有制:同心菜馆,全民,属商业一局;徐汇饮食店,大集体,属商业二局;汇宾鸡粥店,小集体,属街道集管局;“狼狗”三黄鸡,完全是个体户了。
徐镇老街,又短又窄,又破又旧,勒勒当年个徐家汇,伊又是最早最老个街。伊个传统特色店铺,搭徐家汇商圈带来了补充;又因为伊特殊个地理位置,成为徐家汇交通枢纽重要一环。
徐镇路消失了,老街也灰飞烟灭,呒没一眼痕迹。当然,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徐镇老街消失也是正常个。但是对阿拉迭眼“老”徐家汇人来讲,毕竟是有眼失落遗憾个呀!
八十年代的老街(徐镇路)与华山路口
徐镇老街(下)
4、 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我到外地插队落户去了,也就很少再去老街。
八十年代就不同了,因我一直在上海,无论上学还是上班,都要经过徐家汇,再加上有朋友在老街从事歺营业,故常去弄点吃的。自行车,很方便。
那时的老街,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东风中,迎来了新一轮的商业繁荣, 这是“天时”。
另外,还有“地利”。
众所周知,这一百多年以来,西南方向的郊县,若公路进上海市区,必经徐家汇,如奉贤、金山、松江,还有就是靠得最近的那个上海县。
八十年代,上海的西区长途汽车站迁移到了徐家汇,就在老街南面,天主教堂的正前方,这样一来,就连青浦方向的车也在这里上下客了。试想,上海总共十个县,“半壁江山”哪。
由于地方小,车站周边无饭店歺馆,旅客吃饭,皆往老街。一是离得最近,步行几分钟,二是饮食类型齐全,可充分选择。
天时加地利,老街“枯木逢春”。
同兴菜馆重新装修,在菜肴方面也提高了档次;徐汇饮食店大兴土木,在后面建起了二楼;徐二食堂“改换门庭”,成了“汇宾鸡粥店”;个体户“狼狗”用自家的街面房子,开起了“三黄鸡”。
一时间,老街上的歺营业风起云湧, 欣欣向荣。
一、同兴菜馆
百年老店,应该是徐家汇最早的饭馆之一。
同样,即使在我们那个年代里,它也是偌大的徐家汇地区中仅有的两家正规饭店之一(另一家就是华山路上的“德天酒楼”)。
同兴菜馆的位置极好,座落在老街之口,南侧第一家。
门面很宽,有十米,且两层,楼梯对着大门。
若坐在二楼靠窗的一面,把酒临街,俯视下面熙熙攘攘的人流,颇有鲁迅的《在酒楼上》之感。
店内的陈设,皆老式,饭桌为“八仙桌”,坐的是“条橙”,即上海所谓的“长板橙”。
同兴菜馆几十年来一直是传统的本帮菜,极其正宗。
至于啤酒,还有散装的,上海人叫“鲜啤”,用大碗盛,每碗才一角钱。凉凉的,一口下去,“一根线”到肚,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夏天。
二、徐汇饮食店
就在同兴馆西侧,中间隔着一家“切面”工场。
徐汇饮食店颇具规模,是整个徐家汇点心小吃中最大的一家,样样侪有,顾客盈门。
大小馄饨,各式面条,馒头麻球粢饭糕,生煎锅贴小笼包,大饼油条豆腐浆、羌饼汤团细粉汤。
八十年代,又增添了许多品种,甚至西点,如奶油蛋糕等。还有菜饭(上海人叫“咸酸饭”),传统灶头,大铁锅,烧柴板,老远就闻到一股香味。
我邻居侯德荣在里面工作,一旦我去,他便在“手高手低”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照顾”,比如咖喱牛肉汤里的肉片会新鲜些,甚至略多些。
三、汇宾鸡粥店
原本是“徐镇路第二居民食堂”,就是我初中时搭伙的那家。
1981年,我朋友黄鸿生任经理,于1984年改做“三黄鸡”,取名为“汇宾鸡粥店”。
原先上海“三黄鸡”只有“小绍兴”一家,在黃浦区,大名鼎鼎。后来,“八仙桥”又开了一家,叫“老公兴”,继而便是徐家汇老街上的这一家了。
黄鸿生与“小绍兴”有点关系,学来了技艺,尤其是烫鸡与“轨”调料。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该店脱颖而出,名声响遍上海西南地区。一时间,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江湖上称之为“鸿生鸡粥店”。
四、“狼狗”三黄鸡
“狼狗”是绰号,在徐家汇有点小名气,到头来,其尊姓大名却鲜为人知了。但我知,因我们是朋友,他叫张俊祥,曾插队落户江西。
店铺是张家的私房,铺面有二十平米,楼上自住。
铺子原为对门徐汇饮食店的大饼摊,1985年,“狼狗”收回,学黄鸿生的样,开起了“三黄鸡”。
店铺“市头”好,靠近路口,加上夫妇俩吃苦耐劳,街边拉客,故生意一直不错。
我常去,每次他总是挑最好的鸡部位给我,还经常从櫃台底下取出两个鸡爪,一边塞给我,一边说:“送你的,下酒,不收费。”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老街上的这四家歺饮店,恰好代表了那时上海的四种所有制,你说巧不巧?
同心菜馆,全民,属商业一局;徐汇饮食店,大集体,属商业二局;汇宾鸡粥店,小集体,属街道集管局;“狼狗”三黄鸡,纯个体户。
结语
徐镇老街,虽然又短又窄、又破又旧,然而,在当年的徐家汇,可算是最早最老的街了。它以其传统的店铺风格,给徐家汇的商业繁华带来了补充;同样,它又以其不可替代地理位置,成为徐家汇交通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改造、与时俱进的大开发年代里,徐镇路最终消失了,老街也随之灰飞烟灭,且彻底,沒留下任何痕迹。这对我们这些“老”徐家汇人中的怀旧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这种大趋势下,徐镇老街的消失,也是正常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自然规律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之谓也。
2020年5月1日
往期回顾:
编辑: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