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是我回家做饭,只一个菜:青椒土豆丝;今天中午,还是我回家做饭,依然只一个菜:青椒土豆丝。为什么这两天中午都回家了?我不是说开学后小二子上幼儿园了,中午不回家吃饭,去面条店拖碗面条或者就在办公室吃点东西写写文章的吗?难道是因为特别喜欢吃青椒土豆丝?NO!NO!NO!——非也!非也!其实我一直不大喜欢吃青椒炒土豆丝,小时候吃得比较多,有点吃够了。我是不得不吃呀!青椒,是大学城的家一楼小院子里自家长的青椒,周一早上回老城区上班前摘的,至少够吃两顿的;土豆是母亲买的,上周去母亲那儿,她非让我把她买的蔬菜带点回家,我就带了四个土豆,也是放在了城区的房子里。中午我和妻子都是有点不想回家做饭的,但是不回家,这摘下来的青椒咋办?土豆就一直扔在厨房墙角?“被迫无奈”啊,夫妻俩商量,中午还是回家,煮个米饭,就炒一个菜:青椒土豆丝,青椒数量多,一个菜就够吃的了,吃完拉到。中午吃了这青椒土豆丝,连一点菜汁都喝掉了,肚子滚圆,回到学校,坐在电脑前,开始写这篇《青椒土豆丝》,恰好,这也是同事文友晓玲妹妹“点的菜”:8月30日,我在《淮阴文学》发《糖醋空心菜》一文,就是回应晓玲妹妹更早之前的“点菜”;在《糖醋空心菜》一文后,晓玲妹妹又点“青椒土豆丝”,咱看到了,没回复,但记在了心间,一直琢磨着怎么写。9月初,新学期一开学,竟然得知美女教师晓玲妹妹已经交流至其他学校,咱们已经不再是同校同事,但是,我们还是共同兴趣爱好的文友嘛,所以,今天,正好就写一写这“青椒土豆丝”,既是回应,也是纪念。“青椒土豆丝”可是不好写,这菜,实在太过于平常,制作简单,滋味平常,平常到我们几乎从不记得它的味道。在家庭餐桌上,只能偶见身影,很多时候也像是我们今天这样,实在没菜了、也不知道吃什么菜了,干脆,青椒炒土豆丝,吃了不下饭,吃了也记不得滋味;大饭店的宴席上,更是很少有它的模样,因为太过于寻常,就是在小饭店的菜单上,它也是毫不起眼,点菜时,几乎,没有人会想点这个菜。可是,我要写它,我对它还真有点熟悉、有些感情,或者说有点喜欢,青椒土豆丝,其实很有“吃头”,也很有意思。童年生活在原清浦区黄码乡许庄村乡下外婆家,这里一直种植辣椒,那种皮不厚、味不算辣的青椒,我们常吃的,是青椒炒豆腐干子或者炒菜梗子,稍微有点辣,下饭,而且青椒的“青”味,新鲜,有味;青椒不摘,长“老”了,就是“红大椒”了,今日黄码红大椒畅销江南挺进上海,可是咱们淮安优质品牌农产品喽!红大椒炒菜,辣,很是辣,外公喜欢吃,十分下饭,我是吃不下去了。此时,外婆会把快“了园”的红大椒收起来,上拐磨磨大椒酱,大椒酱鲜红,味道很鲜香,辣抽抽的,吃馒头时蘸一下大椒酱,好吃呐!我虽怕辣,但是吃饼吃面条甚至吃大米饭,都喜欢蘸或者拌大椒酱,辣得受不了,却欲罢不能。哦豁,又走题了,我要写的是“青椒土豆丝”,但是,童年的我没见过土豆的模样,土豆这玩意,咱们淮阴地区是不长的,所以也是我们这些乡下娃们没见过的。待我1986年回到城里上一年级时,母亲在菜场卖菜,我才见到了土豆的模样,这玩意,圆头圆脑、土灰一身,毫不起眼,但是却挺好卖的,每家摊位上都有,而且土豆不容易坏,今天没卖完,明天还可以继续卖。所以,土豆这东西,我是每天都见到,也几乎每天都可能吃到。卖剩下来的,身上有点疤痕洞眼子不大好卖的,经常拿家里吃去了。土豆咋吃?烧吃,烧肉,烧鸡子,那当然好吃,肉好吃,土豆切成块,烧得软软的,沾着肉汤汁,吃到嘴里有滋味,好吃。只是不可能天天吃肉吧?那个年代,十天半个月能吃回肉就很不错了。所以,土豆更多的是切成丝炒辣椒,也就是这“青椒土豆丝”。在淮海菜场边上生活快二十年的我,吃过多少顿青椒土豆丝?肯定算不过来。记忆中,见天桌上有它。我的父亲每日操持午饭,他很会炒菜,刀工也好,父亲切土豆丝也十分细致,至于青椒他也总能切得细细的,真的是青椒丝;切好的土豆丝,放水里泡着,不容易氧化生锈,也去除点淀粉,炒出来比较清爽,不至于糊里糊涂的;父亲的火候把握得也很好,土豆丝大火猛炒,既熟又不软,吃到嘴里脆生生的,很有口感;青椒丝也是恰好好处,点缀在土豆丝中间,颜色青绿,熟而不烂。一盘青椒土豆丝端上桌,泛着油光、冒着热气,看着很有食欲,咸鲜滋味,还是能够下饭的。我也喜欢吃,我尤其喜欢吃父亲当年炒的青椒土豆丝,真的比小饭店里炒的好吃多了。只是,经常吃,天天吃,再好吃的美味也失去了滋味,母亲卖了二十多年蔬菜,土豆这种蔬菜咱家吃得够多的了,有时候见到土豆就皱眉头,不想吃,又不得不吃,因为没啥其他的菜。土豆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不下饭”,烧土豆,一点不下饭;炒土豆丝,搛几筷头吃了,就不想吃了,不下饭。所以,时至今日,我是不大吃土豆的,也不大吃青椒土豆丝,即使它在我心目中还算是一道“美味”记忆的菜。土豆这玩意,也是神奇,名字很多:土豆,马铃薯,地蛋、洋沙芋……在菜场卖菜时,啥名字咱们都叫过;土豆这玩意,可煮可烧可炒可炸,至今,我最喜欢的只有“薯条”,麦当劳肯德基店里的薯条,“洋玩意”,我百吃不厌。昨晌今午,在家炒了两顿青椒土豆丝,我亲自上手炒的,回忆着父亲当年炒这道菜的过程,一步步做好,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土豆丝是刨刀刨的,我没有那切菜功夫。连吃两顿久违的青椒土豆丝,倒让我回忆起很多过往生活,尤其想念父亲,想念父亲炒的菜做的饭。对了,今天的我们去了饭店,尤其是小饭店,一桌菜肴大快朵颐下来,大家酒足饭饱,但是总觉得有点儿意犹未尽,主人总是要询问客人:再加两个菜,多喝两杯。主宾之间推托两三个来回,盛情难却,客人于是发话点菜,此时,大鱼大肉早已不香,经常被提及的都是最简单蔬菜,例如:老板,炒个青椒土豆丝。今晚,农历八月初九,咱家小二子三周岁生日,我们一家人去小饭店吃顿饭,我和姐夫肯定要喝两杯,咱们最后,一定要点一盘青椒土豆丝,连吃三顿,顿顿滋味,生活就是如此,才好。
作者简介:吴波,男,1979年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教学工作之余,热爱文字写作,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数十篇文章收录进各级各类书集,逾百次在市级以上征文中获奖。2017年9月,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20年10月文集《清江浦家常饮食记》出版。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阴文学”以弘扬淮阴本土文化为宗旨,提供交流文学平台。一篇文章,一段人生!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择优录用。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教育类文章、大中小学生习作等原创作品,在别的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请勿投寄。欢迎赐稿。邮箱赐稿:653877556@qq.com,微信投稿:cdj-yx。(作品要求三百字以上,初次投稿请附简介和近照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