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血泪史:除了中国,在这里中华文化传承得最好
当前,世界上华侨和华人总数接近5000万。
其中,马来西亚华人仅次于印尼和泰国的数量,占到了10%左右。
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大部分来自于明清时期的下南洋。
当时中国境内朝代更迭、战火纷飞,闽、粤两省的沿海居民,被生活所迫,只能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讨生活。
经过数代人繁衍,在马来西亚独立初期,华人占比接近50%,而现在华人仅占马来西亚人口20%左右。
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坚持马来人优先的原则,华人的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到压迫。
纵然如此,马来西亚华人凭借着血脉中的坚韧劲,依然坚守中华文化,继续华文教育,当前堪称是海外中华文化保留最好的华人群体。
马来西亚成为除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拥有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其中涵盖小学、中学、大学。
坎坷的华语教育
历经几百年的时间,大部分华人、华侨已经将马来西亚作为他们的故乡,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华人的精彩。
在经济方面,善于发现商机的华人,可谓一枝独秀,马来西亚很多支柱性产业,都是由华人掌权的。
在马来西亚富豪榜排名上,华人占比百分之70。
在创业的路上,先辈们吃了太多没有文化的苦。
随着华人群体发展的逐步壮大,他们开始注重后代儿孙的教育培养,以家族为单位广招流亡海外的文人、学者,建立私塾、书院,满足他们对教育的需求。
虽然历经艰辛坎坷,但从未放弃中断。
现在的马来西亚小学按照语种可以分为马来语的国民小学;华语的华文小学;泰米尔语的泰米尔小学三种。
进入中学后,学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选择在政府创办的国民中学或者华语教育的华文独立中学求学。
但是,无论华文学校还是泰米尔文学校看,都要增设马来语的必修课。
在马来西亚,支持华文是一种风气。
无论是富甲一方的士绅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都会为华文尽一份心意。
这来源于最初马来西亚创办华文教育的艰辛。
1819年,属于华人的第一座华文书院——五福学院在马来西亚槟城正式建立。
创立之初,是为了让来自广府十二县的华裔子女上学。后来经过多次改制,才最终易名为商务国民型华文小学。
五福书院的建立为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奠定基础。当时在华文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比英国殖民者创办的学校人数高了两倍。
当然,这要感谢几代华人不断努力抗争和当地华人富商的慷慨解囊,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对此华文教育非常不满,从没有给过华文学校任何资助。相反,出台了一些法律条例来限制华文教育意图取消华教。
1920年,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实施学校注册法令,严格规定了学校的教学内容、设施设备、卫生条件等,开办华文小学必须要得到获批才行。
仅用了三年时间,马来西亚315家华文学校就在有预谋的刁难下被迫关停。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在中国最黑暗的日子里,马来西亚华人的爱国热情到达顶峰,他们全力支持国内抗日战争,将多年辛苦打拼赚来的血汗钱尽数捐出。
这一行动也是导致日本人到达南洋后,开始大批残杀华人的恶行。他们冲到华文学校,见人二话不说,举刀就杀。为保护师生安全,很多华文学校被迫关闭。
在日本统治马来西亚时,华文学校的发展严重停滞。
二、谋求发展
日本战败投降后,华文学校又繁荣起来,各地华文学校经常出现学生满额的情况,新开的华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设。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当局者非常忌惮华人坚持华语这一行为,在他们看来,华人拼死捍卫华文教育的目的,无外乎是一直不肯融入到这个国家,甚至有一种华人在马来赚到的钱会源源不断流回中国的危机。
于是在1956年,当局者强迫国内的华文学校改制,否则会停止一切津贴补助。
为了坚持下去,马来西亚的华人硬是扛起华文学校所有的费用,守护子女接受母语的权利。
华文教育的坚持和复兴,要感谢“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之父”林连玉先生。
出生在中国福建农村的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熏陶,多年来一直从事教书工作,后因战乱来到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尊孔中学当华文老师,直到日本入侵南洋。
当时的马来西亚各处,很多师生加入到“保卫马来西亚抗日”的队伍中去。
林连玉先生也曾加入过,可是他不会打仗,每次都会受伤。最后无奈躲到雪兰莪州的巴生养猪为生。
直到日本人撤离马来西亚后,才回到之前的尊孔华文中学,并且自己全部积蓄捐出。
日本人走后,英国人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殖民,并要将马来西亚的全部华文学校关闭。
林连玉先生第一个公开反对,并且联合众多华人代表一起组成“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后来又成立“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专门负责华校的建立与发展,维护华校的权益。
他一直坚持在捍卫着华人教育权利和推动华教发展的路上做着不懈努力。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有计划关停非马来语教育的学校,华文学校再次被打压。
在华文学校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以教总身份向当局者提出将华语列为官方语文的要求,并向联合国申诉,希望重视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问题。
1960年,马来西亚新教育法规规定,只允许国家全津贴中学和独立中学存在,对不接受改进的华文学校停止一切津贴发放,将华文学校摒弃在国家主流教育之外,独中文凭不在被政府承认。
因为学习内容不同,独中学生无法参加考试内容完全不同的全国统一考试。
为此,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考试局自设独中统一考试,简称统考(UEC),让参与考试的独中中学学生获得处马来西亚政府本身外的国际认同学历。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马来西亚620万华人坚持了一代又一代,甚至第一所华文大学,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凑钱建立的。
无论是社会底层苦力,还是上层富豪,为了保持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付出了艰辛和血汗。马来西亚华人自豪的将这一体系称之为“华教”!
这是属于马来西亚华人自己的宗教,在沧桑的历史回忆中,满是沉甸甸的自豪感。
未来如何?
当今,马来西亚的华人境遇并没有好多少,华文教育依然被歧视。
在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社会中,越来越多华人看不到希望。
很多华人精英层选择了移民,要么就近的新加坡,要么选择移民欧美,再次开始了艰辛了生存挣扎。
剩下的华人只能忍受马来西亚不公的政策和国民待遇。
雪上加霜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生育率一直也不高,导致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例越来越低,从建国之初的接近50%,掉到了如今的20%左右。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中华文化保持最好的海外群体,会整个族群消失在这个国家。
但这绝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们也相信,对于一个坚守中华文化的华人群体,如果她的母国是正常的,绝对不会对他们的悲惨命运置之不理!
上个世纪末印尼华人的悲惨遭遇应该不会重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