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茶楼”带入福利中心:怀旧治疗模式在长者服务中的应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叶三妹、苏桂燕、陈艳芬、程江峰、罗嘉梁
单位 | 西樵福利中心、佛山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饮早茶”老概念带来新活力
春晖社工中心自2013年1月起为西樵福利中心提供社工服务,至2015年春,服务的基本要素已齐备。但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长者始终缺乏发自内心参与社工服务的生命活力:除了极个别积极长者,大部分长者对我们的许多活动持不排斥也不热衷的态度。
根据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老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正面的、有活力的过程,长者可以健康、有保障地参与到社区和社会发展。即使福利中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我们也应该积极去尝试促进院舍与社区的互动,帮助长者维持社会参与水平。但这一切的前提,除了要有健康和安全的保障,还需要找到长者内心激发生命活力的按钮,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福利中心的长者在退休(入住敬老院)前的职业以农民为主(服侍天地),也有些是丫鬟(服侍主人)、有些是工人(服侍老板),大半辈子都用在了“服侍他人”上,对自己的关注比较少,晚年生活似乎没什么爱好追求。直到2015年年中开展阶段性的问卷调查,我们在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答卷中发现有一件事被大部分长者提及——想饮早茶。看到这个统计结果,我们觉得隐约找到了可以激发长者活力的按钮。
整合资源,将理念化为现实
广东的饮茶文化或许可以追溯到同治年间,一个茶楼,一张桌子,一壶热茶,就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先用滚烫的热水冲洗茶具碗筷,再帮邻座的人倒满茶水,点上两件点心,你说今日大事、我忆似水年华,时间就慢慢过去,甚至有些老人在茶楼一坐便是半天。喝的是茶,点的是心,谈的是感受,享受的是生活。或许对于广东老一代人来说,所谓的晚年追求,不过就是一盅茶、两件点心,风轻云淡笑谈人生。仿佛没有什么是一餐早茶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餐。
长者进入福利中心后,基本很少有机会再去饮早茶,日常都是在同样的饭堂、同样的时段,吃同样配好的营养早午晚餐。对长者来说,进入院舍生活后改变的不只是生活习惯,还有文化和生活追求的缺失。
结合院舍服务“以人为本”、“带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我们决定链接社区资源挑战一种新的院舍服务方式——茶楼模拟服务,将长者生活时代一盅两件的茶楼场景搬到福利中心,用怀旧服务的方式激发长者的活力。
为此我们开展服务沟通会议,提出在原有项目服务经费外筹措资金、物资支持创新服务。福利中心的部长、中心主任都赞同社工的理念,在确保对长者照护质量的基础上,她们也希望可以持续改善院内长者的生活质量,用以人为本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推动福利中心的持续发展。于是,福利中心多个部门领导和社工一起坐下来商讨如何创新这个服务方式。
社工提出,怀旧治疗主要是让长者与他人讨论或体验过去的活动、事件与经验,透过有形体的物品,如老照片、旧生活用品、过往生活场景引导长者回想、感受和发言,这有助于改善长者的情绪和生活功能,对于照顾者也有减轻照顾压力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怀旧体验的效果,社工的茶楼模拟服务需要将本土社区的茶楼资源“引进来”院舍,借用这些资源为活动现场设置一些模拟茶楼的场景。广东民间饮早茶的特点就是重“点”轻“茶”,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对茶叶没什么讲究,不过对点心就有各式各样的追求。为了让长者有更好的体验,需要一个空旷的“茶楼大厅”、点心笼、推送点心的餐车、负责推餐车叫卖点心和送菜的“服务员”、点餐卡、盖餐卡用的小印章和丰富多样的点心等等。
在讨论过程中,后勤部长、护理部长、财务、中心主任和社工的想法不断碰撞,社工尝试用服务开展的情境吸引院舍管理层提升对服务的期待与支持度,而中心管理层则从管理角度出发,推敲方案可操作性和提出质疑,社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构想。
服务沟通会议情况概览
问题 |
解决方案 |
||
关键词 |
具体内容 |
||
公平 |
饭堂作为“茶楼大厅”容纳人数有限,有些长者无法参加,会觉得不公平。 |
1.长者分批轮流参加(每批40-50人); 2.尝试动员福利中心内外人员,包括在社区招募志愿者分担部分工作,以及在中心内发动积极长者协助指引等等。 |
|
安全/ 人手 |
护理人员要到饭堂看护长者进餐防止意外,长者在饭堂可能会摔倒或噎着,而护理员又要兼顾卧床的长者,人手不足。 |
||
规范 |
社工提议的点心类别包括粥、粉、排骨、凤爪、叉烧包、春卷、烧卖、生肉包、萝卜糕、牛肉丸、生菜、饺子等等,饭堂没有点心房,按规定不允许制作点心。 |
外出购买。 |
|
预算 |
要达到热闹的场景效果(有活力,新鲜、满足、有趣、互动、分享、积极的生命活力)每轮需要准备100笼点心左右(平均每人两笼),预算很高。 |
寻找资源赞助。 |
沟通的结果整体而言是积极的。随后,社工不断完善服务计划,招募、动员更多人手加入,西樵福利中心成功在社区链接了一家西樵本土餐饮企业“御养坊”,每季度一次无偿提供点心、餐笼以及点心运送服务。
落实了资源后,社工对服务信心更为充足,并将服务命名为“茶一站”,希望这个服务可以成为长者晚年人生路上的驿站,帮助长者继续保持生命的活力,继续人生路。
服务落地,以创新换取持续支持
之后服务的筹备和实施工作大家都干劲十足,器具准备、活动通知、人手安排、作息调整、角色扮演环环相扣,大家都觉得新鲜,积极投入。当然,服务第一次开展时,由于经验不足闹过笑话:社工和爱心企业沟通时,建议送来的餐点分量做小一点,方便长者进食,结果爱心企业以为是体谅他们的客套话,他们担心长者不够吃,送来的点心都“大大份”。
还记得当时我们一边感概爱心企业的大方,一边手忙脚乱地翻着餐具将点心切开,而长者孔伯伯也觉得新奇,走到我们旁边用筷子插起一颗牛肉丸,伸到另一只拳头旁边一边比较大小,一边大声地说:“我这辈子几十年,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牛肉丸,比拳头还大,用来划拳都可以”,逗得周边的其他长者们笑弯了腰。
等好不容易将点心加工完放在餐车后,长者熟悉的工作人员扮成“服务员”登场了。“服务员”推着餐车红着脸开口“干蒸、烧卖、排骨”地叫卖,喜欢开玩笑的梁婆婆逗工作人员说:“大声点啊,听不到啊!”,长者们又哄得一片满堂大笑,看着工作员叫卖了一圈还是只顾着笑没人点单。
模拟餐车
“小二,来我这里,先来两笼干蒸,要放中间温的!”长者们看够笑完,才纷纷入戏点单。服务逐渐步入正轨后,长者们都很喜欢活动中的氛围,他们能多样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式点心而不是固定的一份份饭菜,他们会轻松随意地讨论点心的做工和味道,还尝试将以前去茶楼的回忆和现在的对比,和身边的人分享其中的差异,平时比较少说话的长者也很容易被话题吸引。
“我以前就喜欢饮茶,儿孙也经常带我去。不过这两年身体多痛,这不让吃那不让吃,都快忘了原来喜欢的茶楼点心什么味道了。这个排骨不错,入味,不比外面差,这个春卷就硬了一点,没之前的好吃。”
“我都是第一次饮茶,以前哪有这样的机会。”张婆婆拉着义工的手,一边回忆一边慢慢说道:“我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人家那里服侍别人,那时候都是粗茶淡饭,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哪有这么多好的东西吃。现在多得共产党,社会好了,才有这么好的日子,连茶都能喝上一回。”
“十几年没饮过茶了,很久以前还有时会去下,我那个(老公)走了之后就没去过了,想不到进了这里竟然还能喝到”。
“再来一笼凤爪。”“婆婆,你吃了好多凤爪了喔,怎么你的碗里全是凤爪的骨头啊?”“我就喜欢吃凤爪,不知道多少年没吃了,一次食翻够本(吃个够),能打包带回房间吗?”
......
“你能看到他们眼里的喜悦、怀念和满足,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活跃,让我也觉得高兴和充满活力。”陪同长者开展服务的义工看着长者的表情有感而发。
这个服务很受长者欢迎,还成为了社工持续激发长者活动积极性的重要载体。社工先是在活动中加入了“生活积分消费”元素,让长者饮茶的餐点可以通过参与日常活动的积分“埋单”,活跃参与活动的长者甚至可以请人饮茶,为其他人埋单;之后我们又增添了“自助餐”元素,鼓励和引导长者在就餐过程中帮助身边的长者。“他行动比较缓慢,等他走到出去,好东西一早被人拿光了。”孔伯伯一边为李伯伯送上鸡翅膀,一边解释道:“反正我都是出去挑东西吃的,就顺便帮他一起拿”。
类似的场面还有很多,有帮拿菜回来的,有帮同桌长者剪碎肉片和菜叶的,还有不知是充当“点评家”还是“营养顾问”介绍要怎么搭配菜式的,这些与日常不同的就餐形式让长者又有了不同的自助和互助体验。茶一站服务开展后的那一年,社工明显感受到院内的长者更加有活力,参加日常活动的人次比之前多了23%,他们谈论起饮茶服务的时候,脸上的光彩清晰可见。
自助餐形式
经历挫折,持续改善
服务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段时间由于市场的冲击,和赞助方暂停了合作,我们的茶一站服务暂停了。比没有更加痛苦的是得到后再失去,那段时间长者们失落之余更加缅怀饮茶时光。幸好在2018年10月,我们链接到狮子会中大华商服务队资源,达成了“温馨工程”的合作共识,狮子会中大华商服务队愿意每年出资2万元、连续5年去资助这个服务延续下去。
温馨工程连续资助5年服务
温馨工程的茶一站服务到现在也走到第二个年头,狮子会中大华商服务队除了资金资助,还为活动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让长者与外界得到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与过往相比“温馨陪伴”的元素更加丰富。在这里感谢御养坊、狮子会华商服务队对茶一站服务的支持,也感谢社会各界对福利中心的关心,有你们的支持和关心,才能推动福利中心成为没有围墙的院舍。
2019西樵镇社会工作案例大赛三等奖优秀案例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快快收下
每天10分钟,一起来充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