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喉两歌下的五美吟-明妃解析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明妃,四大美女里的王昭君,南郡秭归,也就是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说: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据蔡邕《琴操》记载,昭君十七岁时,端正闲丽美貌动人,其父见她异于常人,就将昭君献给了元帝。于是汉元帝建昭元年,王昭君以民女身份被选入宫,成为宫女,三年不得见皇帝一面。竟宁元年正月,时匈奴单于的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于是王昭君奉命嫁与呼韩邪为妻,号为宁胡阏氏,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其子后为匈奴右日逐王。丈夫死后王昭君上书皇帝求回归,《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成帝赦令从胡俗。”“从胡俗”,这短短三个字,却葬送了王昭君的一生。后来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晋武帝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据说王昭君不肯向画师毛延寿行贿因此多年没有受到皇帝宠幸,后来王昭君出塞前终于见了君王一面,"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后人范晔寥寥数笔,绝世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昭君的美,令那个名叫刘奭的皇帝也追悔莫及,皇帝愤怒于一个画师敢于欺骗他,因此最后杀了毛延寿。
那么,明妃这首诗在一喉两歌下是如何解读呢?先看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原文:
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名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袭前人。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林黛玉这首明妃诗是说,古人都说红颜多薄命古今都是相同的,由于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这位绝代佳人最后终于远嫁匈奴。难道那个昏庸的皇帝临幸妃子就亲自看姿色而把决定权交给一个宫廷画师?确实,在君王眼里江山社稷才是重要的,谁有闲工夫整天看宫女?这样就给毛延寿一个中饱私囊的机会,谁不行贿就把谁画的丑一些,这个画工简直和当今那些依靠在领导跟前有说话的权利而褒贬同事的无耻小人一模一样的。让毛延寿那样的小人成为某些人升迁和降职的主导者,岂不可悲?一点都不可悲,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
明妃这首诗,薛宝钗说不少话,最关键是: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显然这里不但和前面的分析类似,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了,而且还有新意。我们不按照第二义的路子解读,那么五美吟里的明妃一诗,究竟在哪里命意新奇,别开生面?这首诗表达了林黛玉对明妃远嫁匈奴不幸的同情,同时也一反常态,否定了历代诗人一昧责怪毛延寿的传统说法,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皇帝,确实很有新意。如果林黛玉在这里如果没有贬斥画工的意思,而贾府里谁才是画工呢?贾府中姑娘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有人饱读诗书、有人持家有道、有人才情出众、有人温柔体贴,而惜春作为不经常露脸的姑娘,她的才华就是画画,贾母明确要求她画出大观园以及大观园里的各位姐妹,贾惜春是贾府唯一的画工,因此明妃这首诗显然指向的就是贾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