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宁寿平,以宁行,又宁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尔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入。创常州画派,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恽寿平之“没骨法”:此博华画法不用墨笔勾勒为物华骨,直接用彩色描博物绘物象。“没骨”技法华为南朝梁物华张僧繇所创。唐朝物华杨升用“没骨法”博画山水,称为博华“没骨山水”中博。北宋徐崇嗣物博用“没骨博物法”画花卉,他是“没骨花华”的创始人。恽寿物华平继承和发展物巾了徐崇嗣“没骨花”的画法中,开一代绘画新风,并成为华物常州画派的开创者。恽氏画华中花有具独创之处。清人方熏中华说:“恽氏点物花,粉笔带脂,点后复物博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华物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物博。如桃花、凤仙、山茶诸花博,脂丹皆从办头染入,博中亦与世:人画法异。恽氏点华博花头的方华物法是,白粉笔博带少许胭脂,点后博再用胭脂渲染,而他人都是华博从办根染中华出,恽氏的画法显物华然跟别人不同。这种画法比华中一般画家的“薄施中博粉洋”效中华果明显要好。华恽南华博田色中用水,水中用色,使中物画山的花卉特别鲜中物活。他用墨时也善中物于用水。中墨分五色,最淡的中博一种叫清墨,清墨加的物水较多。使用清墨需要很高的技巧,长于使用物华清墨的画家不多,恽寿平是中其中之一。于非闇说:博中清中物代的恽寿平擅长用墨,而博中且清墨用得特别好。物他的山水画、花鸟画华中,至今看到,还是华中水汪汪的,清而有物神。博华博
恽寿平之诗:清代学者兼诗人钱秉镫说过:“故知南田画者当读南田之诗。”在《清诗别裁》中,认为“毗陵六逸(康熙年间的恽寿平、杨宗发、胡香吴、陈炼、唐恽宸、董大伦六人),以南田为上”。恽鹤生说南田之诗,“选意必幽雅,择辞必鲜,俗尘凡语,自然不侵其笔”。在他的律诗中这一特点很鲜明,大都是意境幽深,辞丁律稳,全体浑成的佳作。恽南田之诗很少是单纯的写景咏物,大多足缘物寄情,宣泄郁积,忠愤悲抑,风格近于杜甫,读之令人三叹。
清 恽寿平 折枝碧桃图 立轴 绢本 成交价157万元
恽寿平《折枝碧桃图》完好的体现了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大·阿恩海姆在其著作《艺术与视知觉》提山“颜色的表情”的艺术理沦,,其色彩韵味清丽冷艳,不是富丽旧妍媚,整体情调是在秀丽、明艳、洁净和淡雅之中蕴含着一种凄凉和哀伤。正如恽寿平在绘画上所追求的“逸”,他说:“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南田又云:“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恽氏正是以其超凡的艺术见解及修为,通过其诗、其书、其画,深深的感动了每一位鉴赏者的心灵。
清 恽寿平 瑶台艳雪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123万元
《瑶台艳雪》系合宋《艳雪图》、元《双清图》两巨迹而成,在题材上即已有创新。宋人擅画梅花,名家辈出,如扬补之、汤正仲等,所绘一时无两;同时也兼擅水仙,亦名家辈出,汤正仲外,赵孟坚是为翘楚;而元人继踵两宋,于梅花、水仙也颇多造诣,王冕等人即是。但综观宋元两代人之作,似乎都不见有将梅花与水仙合为一幅的;明代虽有将梅花水仙同时入画的,如陈洪绶《梅石水仙》等,但所作多在明其心志品行,于画法、意象组合等方面并不特为注重。恽寿平此幅虽也有明心志的考虑,但其主要着眼点还是意象的组合、描绘等方面,故画中梅花水仙的描绘皆极为工饬繁密而不厌其烦,似乎欲融扬补之赵孟坚诸人家法于一炉。
恽寿平的花鸟,在传神之外,更多注重对时流陋习的反动,此幅尤然。其题款云:“宋人有艳雪图,元人有双清图,皆称神品,笔墨奇逸、气韵清妍,真如乘云御风以游于尘塭之外,殆非时史所能拟议也。此帧合两图意趣成之,正当澡刷雪襟、洗发新赏。” “澡刷雪襟、洗发新赏”之言,与他在另一件作品中的题款所说:“近日写生家多宗余没骨花图,一变为秾丽俗习,以供时目。然传模既久,将为滥觞,余故亟构宋人淡雅一种,欲使脂粉华靡之态复还本色。”可称异曲同工。可见恽寿平于此用心。
清 恽寿平 武陵春色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437万元
浓烈灿烂的桃花自古就是备受士人们喜爱的物事,《诗经》中即已有《桃夭》的经典名篇,后人遂以其为男女情事的代称;不过,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名篇出,后人歌咏桃花,其着落点却几乎全在其世外的色彩上,以之为抒发和寄托自己厌世逃世的情怀,而很少及于情事之说。这在绘画史上尤其常见,以致历代丹青名家,每下笔绘桃花,必致意于桃源。清初六家中的恽寿平便是此中大家。
恽寿平画桃花而致意桃源,与其出身和早年的经历有关。恽寿平的父亲本是明末最著名的崇尚气节的士人团体复社中人,恽寿平自小受父亲影响,亦以气节为尚,虽然12岁时因清兵入关随父逃亡福建,中途失散,但随后即参加福建建宁王的抗清队伍;15岁时恽寿平坚守建宁孤城,被清军闽浙总督陈锦俘获而收为义子,却又辗转五年、几经周折回到父母身边。随后终身不仕,一贫如洗,即使靠卖画度日,也绝不售予仕清之人。如此,他笔下的桃花便成了备受战乱流离之苦后向往平静世外生活的精神寄托,成为他向陶渊明致意的旌旗。
此种由衷之志,从本幅的题款也可以窥豹一斑:“碧落铢衣到未曾,梦中秦洞自崚嶒。不知何处浮渔艇,空对桃花忆武陵。”所谓“梦中秦洞自崚嶒”、“不知何处浮渔艇”、“空对”之言,不仅充满了对幻想中的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充满了对眼前生活的失望和无奈。大概恽寿平本人似对这首题诗十分满意,曾题于其它多幅桃花图上。以恽寿平“毗陵六逸之冠”的诗文地位,对此诗如此钟情,可知此诗是发其由衷之作。
对现实生活的切肤体验,尽管令恽寿平一贫如洗,但却成就了其发扬没骨花卉画传统的历史地位,此幅《武陵春色》正是如此。此图采用折枝画法,两枝桃干由画幅右边自外向内杂错伸入,而主次分明,又由桃干生发出许多枝叶,而花开如云,芳菲满纸,花朵杂簇各处,或丛或单、或疏或密、或绽或苞,偃仰呼应,于均衡、协调中寓万千变化。桃干和花叶均以没骨法写出,桃干粗笔浅绛,随手而成;桃叶以绿彩绘成,再用深色勾出叶筋;花瓣敷色浓艳而清丽,如簪花照水,精彩绝艳。
此幅题款又言“秋夜点色,戏拈春风,与知己发笑”,则恽寿平作此幅时,当是在某年秋夜。尽管与其相会的知己已无法考证,但细味其言,可知此人或数人当是恽寿平私交甚笃之人,或竟为王翚、笪重光等人亦未可知;正因此,恽寿平在他们面前似可直陈心事,将所想和盘托出尽泄笔端以与之相往还。而作为他直抒胸臆的作品,此幅《武陵春色》也有了极不一般的意义。(罗汉松)
清 恽寿平 三清图 成交价176万元(2005)
此作为清初“六大家”的恽寿平作品。上题“三清图,临唐解元本,白云外史寿平。”题签为“恽南田三友图。此题签为老友李孟东所书,苏庚春记”,且今有“苏庚春”印。画幅上今有:“寿平之印”、“正叔”印。此图纵128厘米,横59厘米。此图经著名的鉴定家李孟东和苏庚春鉴定,为收藏家张蓉镜珍藏。此画构图呈竖长方形,所画景物集中于画幅右侧。画幅左下端为宽阔湖面,湖水清澈。右侧为湖石,造型奇特,石后由几束修竹或横出、或直上,枝叶茂盛,相互交错;石背后一巨松,似有顶天立地之感。这是一幅很有情趣的图画,用笔设色素雅,描绘形象生趣盎然,意态并佳。体现了恽寿平“没骨”花卉中淡雅脱俗,绝无脂粉气的特色。
清 恽寿平 古木竹石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246万元
清初画坛摹古气息浓郁,而南田主张:“出入风雨,卷舒苍翠,走造化于笔端,可以哂洪谷……”学古不泥古,他以为师古要得法,与古人“合”在精神,“脱去町畦”“洗发新趣”全以己意而化之。
恽南田在创作上是趋向于简淡的,他追求尚简、尚雅卷舒苍翠的审美趣味。山水、花鸟、竹石、古木谐如此,“唯道集虚”(庄子语)的道家哲学思想。清王翬在《题恽格山册》中指出:“元人一派简淡荒率,真得象外之趣,无一点尘俗风味,绝非工人所知。”南田的画继承了元人简淡的风格,这是颇中肯綮的,正是这种文人画的匠心独运,形成了他的理论体系。“数尺之竹,而有寻丈之势”,“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这反映了艺术家独特空间意识,这是道家的“大象无形”(老子语)感悟的结合。
此幅作品正是南田典型古木、竹石的代表作。款题:“最爱石亭风月夜,萧萧瑟瑟坠阑干。学云西(元朝、曹之白号云西)不必似云西而潇洒之致自合,白云外史。”从这款题中我们能看到南田学古人“全以己意而化之”的心境。
南田的尚简、尚雅构图极富匠心:几株苍岩古树,偃蹇于画面中部,昂首健拔的青竹,穿插于苍古枝叶之间,顾盼有情。画面下方荒坡萧瑟,异常清幽。似乎“闺秀”独坐沉冥,抱琴远眺,丛竹簇翠,古树酣睡。碧云中,林深处传来鸟儿的清啼和溪水潺潺流淌……。正如南田评元人画曰:“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衰弦急管,声请并集,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者也”“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摩不得,如美人横被为盼,光彩四射……”。
南田作品“高逸”是艺术形象所散发出美学意蕴风格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作品从清至今影响极广的审美理想所在。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国画》杂志丛刊 主编 王建一)
清 恽寿平 秋菊竹石图 香港苏富比2010春拍 成交价362万元
恽寿平的花卉画,追求“笔不到处”的无色之色。以水、色、粉的运用显现飞白,在一花一叶中留下许多空白,取得“无色之色”的效果。他笔下的花卉神态各异,生机勃勃,美艳却不落俗,有着令人愉悦的审美情趣。红色只染在花瓣与花瓣之间的交联处,其余全用白色,但看上去仍是粉红色的花朵,无色显有色的技法,使花朵色彩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虚实相生,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表现手法。层次错落有致,虚实合宜,干湿有度,绿叶配以红花,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恽寿平作品的技法特点是点染并用,这与黄荃的“钩花描叶,细染细开”的工笔重彩风格、徐崇嗣的“不用笔墨,全以五彩染成”的“没骨”画法、以及徐渭的写意画法都有所不同。他对色与墨的运用有独到之处,在没骨画色彩与水墨之间开拓新的路径。
恽寿平一生作画,追求逸气。他认为“高逸”的风格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他的审美理想所在。这种风格是笔墨形式和艺术形象最完美的结合,有精纯的笔墨技巧、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艺术内容,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极高的要求。他“不露笔墨之痕”的主张,使“高逸”的境界在笔墨之外犹然体现。但他并非完全忽视笔墨的技巧,恽寿平曾说绘画要在无笔墨处“用意最微”。无笔墨处是对有笔墨处的映衬,作画要敢于大胆设置虚空,整个画面要简不要密,大量的空间透露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虽认为简优于繁,但他的着眼点并不在繁简本身。繁也好,简也好,只要各尽其妙,有利于艺术形象的创造,就是好笔墨。作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创造了一种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其艺术创造性对当时清代画坛影响很大。
清 恽寿平 艳秋图 成交价1265万元
清 恽寿平 东篱秋影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1456万元
清 恽寿平 墨梅 成交价4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