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金匮值万,国宝级古钱币,值得收藏

汉朝钱币

1.八铢半两 汉高后(吕后)二年(前186年)始铸【30元-100元】

八铢半两。大样薄肉,钱文平坦,字口浅,字形结构疏朗,方正而宽阔。无内外郭,背平素,厚薄均匀,轮廓整齐。笔画分直角方折,圆折二种,方折较多,书体少变化,有大小、长短、粗细等。穿孔周正,有大、小、广穿。钱形周边不修磨加工,或有铸口、铸柄,流口有二至四个不等。钱径一般在27一31毫米间,重量多在3.5一5.5克间。

2.五分半两 汉高后六年(前82年)始铸【10元-20元】

亦称“荚钱”,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始铸,币质青铜,形制薄小,穿孔甚大,重量仅为秦半两五分之一,故名“五分钱”。比四铢钱还要小,径约22、厚0.5毫米,重1.51克

3.四铢半两 汉文帝前元五年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废止(前175--前119年)铸【5元-20元】

公元前175年(前元五年),汉文帝改铸“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四铢半两因顺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4.三铢 汉武帝元狩四年至元狩五年罢止(前119--118年)铸【1500元-2000元】

汉武帝时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三铢钱重3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铢,“因郡国共铢株,又称郡国钱。又过三年,制赤仄钱(仄指边缘),轮廓上带赤色,以一当五,但币值不足。钱币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所用材料为铜。在下面铸出“三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三铢”实际上非常轻。秦和西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的16.14克。

5.五铢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废止)下限至六朝时期末止【5元-20元】

五铢:中国古代货币。汉武帝在位期间,鉴于原流通货币四铢半两与“三铢”钱引发严重币值混乱,铸行重如钱文的“五铢”钱。其经历郡国自铸、官行赤仄、三官分铸三个阶段,成为汉王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并影响到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初等朝代和时期,是世界历史上流通时间较长、流通区域较广的金属货币,在世界货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6.大泉五十 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始铸【10-30】

7.契刀五百 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始铸【10000元-20000元】

币身直书五百二字,制作较为精整,该币长74.2毫米,币首为圆形方孔,直径30毫米,厚3.5毫米,总重量为16.5克,刀环有“契刀”两个字,横列方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值五铢钱五百。在新莽货币制度下以一当“五铢”钱五百枚。民不乐用,不久即废。改用“六泉十布”制度。

8.一刀平五千 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始铸【50000元-150000元】

一刀平五千,又被称为“金错刀”或“错刀”,是王莽在居摄二年(7年)进行第一次货币改革时铸造的钱币。一刀平五千造型独特,上部呈方孔圆形,下部则是刀的形状。上部穿孔的上下分别以黄金镶嵌“一刀”两字,下部铸有“平五千”三个字,意思是这样一枚钱币的币值等于五千个小铜钱。尺寸:纵73.4毫米,环径27.61 毫米

9.国宝金匮值万 西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始铸【200000元-500000元】

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货币史中,“国宝金匮直万”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了。《古钱大典》中称此钱乃绝品,可易黄金千两,曾有人作诗赞曰:“神入方孔乾坤鉴,悠悠长河觅古泉。昙花一现新莽在,国宝金匮直万钱。

10.六泉 王莽始建国元年至始建国二年(公元9-10年)铸【1000元-10000元】

六泉,又称六钱,是王莽第三次改制时的产物。出自《汉书·食货志下》。钱文工整,笔画流畅,布局均匀得体,泉字直竖中断。六品中除小泉直一制作稍逊,其余皆铸工精美。

11.十布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始铸【1000元-10000元】

王莽是十种布币的总称。铸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即小布、幺布、幼布、厚(或序布)、差布、中布、壮布、弟布、次布、大布,合称布货十品。小布重十五铢,长一寸五分,值钱百文。其他依次递增一铢,长增一分,面值增大一百,至大布重一两(二十四铢),长两寸四分,值钱千文。除大部分外,其他流通不广。清李佐贤 《续泉说》:“ 莽 十布、六泉,除大布,大、小泉外,俱不易得。余收十布,向缺三品,前岁 寿卿 赠以次、弟两品,仍缺壮布。”

12.货泉 天凤元年(公元14年)始铸【600元-1000元】

货泉是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货泉从天凤元年起一直流通 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材质为青铜,尚见有铁质和铜夹铁者,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货泉饼者字纹多平夷,铸造粗劣)。

版别有传形,异书,异范,合背,合面,圆穿,横划,星号,月纹,决纹,剪边等近百种,一般径2.2--2.4CM,重约2.8--3.6克,初期可达5克以上。传世极丰。

14.建武五铢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始铸【20元-50元】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复铸五铢钱。直径2.6厘米,穿0.9厘米,厚0.1厘米,重3克。钱文清晰,字体方正。粗糙者为东汉初期,精美者系东汉中期铸行。

15.四出五铢 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始铸【150-300】

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16.延环、剪边五铢 东汉晚期铸【20元-50元】

剪边五铢钱就是被剪凿了外围或冲凿了外廓的钱。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故又称“对文五铢”。对文五铢的钱径大小不一,经过测定,钱径一般不足2厘米,重多在1.5克左右,对文五铢的边缘都有被冲截的痕迹。

下一期更新三国,感谢关注小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