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岭茶馨:茶散茶的传奇 | 文化讲堂

丁  易
茶叶有“清火明目”之功效,是母亲告诉我的。打从记事时起,我就开始喝茶,喝到如今已有四十几年了。茶龄比我的烟龄和酒龄加起来都要长,可以数日无酒,不可一日无茶。
我的视力到现在还这么好,我认为除了遗传,也与从小喝茶有关。都说现在青少年近视眼多,请问他们每天喝茶吗?他们喝的是饮料或白开水吧,他们才不喝苦苦的茶呢。
我人生的第一口饮料是母乳,第二口便是“茶散茶”。
丁家谷雨茶(万里红 摄)
我出生的村子叫烟厂,是铜岭岗头的一个小山村。至于为什么叫“烟厂”,我曾在拙文《烟厂的吃食》里详述,这里只作简要解释:烟,指烟墩,明末抗倭时的烽火台;厂,指简易棚屋。总之,与香烟工厂之类的无关,只是一个地方名。
烽火台
母亲和多数宁海人一样把茶叶叫作“茶散”,用茶叶泡的开水自然就叫“茶散茶”。散,我想也许同中药的汤剂有关,譬如华佗用于麻醉的汤药就叫“沸麻散”。我们的先祖可能是把茶叶当药的,用开水泡茶称之为“散”,似乎也顺理成章。
铜岭岗海拔300米左右,阳光充足,黄土深厚,土壤呈酸性,最适宜茶树生长。即便在“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文革时期,这里的生产大队和小队都有好几片茶园,并没有挖掉种上蕃薯洋芋,而是完整地保存下来。除了茶园,山里的野茶也多得成片。
立夏时节,像我这种十来岁的顽童采上三四十斤鲜叶,只需大半天功夫。
(万里红 摄)
因此,烟厂一带每家每户都有茶叶,家藏几十斤干茶的只是普通人家,劳力多又勤劳的人家甚至有上百斤。自家饮用自不必说,走亲还礼,茶叶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城里和平原地方的亲朋都喜欢得紧。也有偷偷拿到集市卖的,若被逮住,没收充公算是轻的,批斗、进“学习班”都是分分钟的事,因为要改造“落后思想”。
我们家劳力少,上山采的野茶不算多,更不敢拿去卖。几个姨娘、娘舅都是铜岭岗一带的,他们自己家的茶叶都吃不完,也就不必送。除了偶尔来客人泡茶的消耗外,基本上都是自己饮用。
记忆中最深刻的茶具是我家的大茶壶。深褐色的陶土烧制,有一个被磨出油光的茶壶嘴。
我那时太小,够不着放在桌上的茶壶,每次都是搬条小板凳踩上去,刚好够得着茶壶嘴,便用小手扳住茶壶嘴使茶壶倾斜,然后仰着脸张着嘴喝茶。茶是冷茶,烧开时放过茶散的,茶香浓郁,略有点苦。玩得满头大汗时,扳着茶壶嘴牛饮,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淡然 摄)
慢慢长大之后,也晓得拿碗倒茶,不过喝起来没那么痛快了。再以后,拿一撮茶叶放在玻璃杯里冲泡,嘬着嘴喝烫茶就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必定是在环境幽雅的茶室,还得点上一支沉香,放点背景音乐,三两好友说些高深莫测莫名其妙的话,拿个小茶盅“吸溜”一口,推测着此茶的年份和产地,半懂不懂地装着内行,端着高雅,一副很有“茶文化”的样子。
(万里红 摄)
那时真的没这些讲究啊。母亲在大灶上把水烧滚,放一大把自制的粗茶,然后倒进茶壶,无论冬夏,都是冷却后才喝。“开水”这个词,是我上学后从老师处听来的,我们家管开水叫“汤”,只有放了茶叶又冷却后饮用的才叫“茶”。我们家只喝茶,从不喝“汤”,因此一家八口没有一个近视眼。
我们那时看不起近视眼的人,管近视者叫“鸡蒙眼”,一到天黑就看不见了。印象里,全村好像只有一位由疾病引起的眼疾患者,绝无近视眼的人。有几位高中、初中毕业的大人,晚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学习“马列著作”,也没见他们近视。也许,这跟家家户户从小喝茶是有关系。
时令到谷雨前后,我们才开始采茶。清晨早起,带上冷饭团或粽子,戴上草帽,腰系茶箩和洋粉袋,十来岁的我跟着母亲大婶们朝山里进发。走过上林水库,穿过铜岭岗最大的村庄道士桥村时,必须拿根棍子。我们是小村,道士桥是大地方,我们很敬畏道士桥人,连他们村的狗都比我们小村的嚣张得多,会追着人咬。
山路很长,山岭很陡。黄跑鞋被晨露打湿得滑溜溜时,终于到达一个叫短柱岗的半山腰。这一带在茶山的西麓,人迹罕至,生长着一丛丛茂盛的野茶。我和母亲大婶们分头散开,按大致方向划分各自的“领地”,然后钻进灌木杂竹丛中。寻觅到野茶时,不管是嫩叶还是幼芽,尽量一扫而光。
采野茶是很辛苦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山蚂蝗叮咬,手被荆棘划破流血都不算个事,最要命的是时不时会遭遇毒蛇。立夏时分,蛇的活动趋于频繁。我们探路时手拿竹棍,打草惊蛇。
当然,这些危险并不能阻挡我们母子的脚步。在生存艰难的岁月,向土地、大山索取自己需要的物质是不二之选,况且大山奉献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野茶。茶籽桃、覆盆子、野桃、山茄,都是采野茶途中随时会看到的,很能满足少年这张馋痨的嘴。
母亲却对一种叫做“山黄精”的根茎植物感兴趣。短柱岗一带的山,生长着成片的“山黄精”和“山捣𦥑”,异常的茂密。摘野茶的间隙,母亲一根根挖出,带回家洗净后煨上一夜。
第二天一早,我们兄弟姐妹就能吃上乌黑甜糯的山黄精了。在很少吃得上甜食的童年,山黄精在我们眼里很神奇,明明是黄颜色没有味道的东西,居然能被煨得又黑又甜!母亲说,这东西大补,我们便信,不敢贪嘴多吃。
采摘来的鲜叶不能压得太久,炎热天气里更容易发红。我们那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红茶”,所以每每在吃过冷饭团之后便急急地赶回家,从洋粉袋里倒出鲜叶晾摊。然后,搬个小板凳坐下,一点一点地清理茶叶中的老叶和枯枝,还要把长得过大的茶叶撕得均细,使炒制成型后的茶叶卖相好些。
炒茶都是在全家吃过晚饭,母亲喂过猪,广播结束的晚上八点半之后,这时弟妹们早已睡觉。母亲反复清洗煮过饭、炒过菜的镬,唯恐有一丝油腥。我负责烧火,得把锅烧得滚烫,才把青茶倒入锅里翻炒。
初入锅的青叶“噼里啪啦”地响,母亲不停地用手翻抖,同时提醒我要用小火了。后来我才知道,这道工序叫“杀青”,是炒制绿茶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火不旺,或者没有炒熟,制出的茶便不香,还有股青草味,意味着这锅茶失败了。但如果一直旺火,容易炒焦糊,同样是失败的。
(万里红 摄)
母亲炒茶是全神贯注的,即使手掌被铁锅烫起水泡也不吭一声。她们这辈人对痛楚的忍耐力惊人,似乎痛点特别低。少时的我往往不能理解:我怎么一痛就哇哇叫呢?也许长大后就不痛了。这样一锅一锅地炒,要十多次才能炒完。有时,我迷迷糊糊地坚持不住,坐在烧火凳上就睡着了。母亲抱着我上楼睡觉,她还要继续揉搓茶叶。
揉茶要用力。把炒熟的青茶团起,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尽量将茶浆揉出,减少茶叶的苦涩味。每一片茶叶最后都被揉成紧凑的细条,才算完成又一道工序。
然后是晾晒和烘干。如果是白天,太阳又很猛,就可以将揉好的茶叶摊在竹簟上晒干。要是晚上或阴雨天,就只能烘干。
集体茶场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工序,只是他们有炒茶机、揉茶机和焙笼(一种竹篾制作的中间凸起的烘茶工具),将炒熟揉好的茶均摊在焙笼上,底下生上炭火,隔几分钟翻晾一次,以免烘焦。我家没这些东西,母亲只能一次一次地将茶均摊在锅里,利用余烬慢慢烘干。
待她干完这一切,鸡已叫头遍。我清晨醒来,却总能吃了早饭去上学。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干的,父亲那时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不知她睡觉了没有?只知第二天她又要一刻不停地忙山里的、地里的、家里的活,好像永远都干不完。她身高还不到一米五,走路却比男人都要快,挑着一百来斤的东西,赶十五里山路到桥头胡街,没有人见她说过累。
母亲的勤劳在铜岭岗一带很出名。她像一架永不疲倦的机器,高速运转着,维持着一家生计。她的心灵手巧也同样出名,无论是做小吃还是制作衣服、鞋帽、毛衣,乡邻都交口称赞。她做的茶叶,那是特别的香。
丁易母亲(宇宙飞红 摄)
娇小的母亲就像她炒制出的茶。在火烫的锅里翻炒,被使劲地揉成细条,然后火中烘烤,这才算完。喝进口里,又香又苦。香是她的本质,苦是她的身心。
丁 易 后 记
流光如水,奔腾不息。三十多年过去,母亲渐渐老去,好在身体康健,仍在伺弄她钟爱的茶散。不过,制茶工艺的发展,使母亲的土法加工成为历史,精细化名茶已成为宁海绿茶的主流。
令人安慰的是,我弟弟从奇二十年前从父母那里继承衣钵,经过不断发展,家里制茶设备一应俱全。他自己勤奋钻研,转益多师,如今成了宁海绿茶领域的“获奖专业户”,单单全国性的金奖就获得了七次。前几日,他从微信上给我传了张照片,我一看,不就是又一次全国金奖证书么?心里竟然没起一丝涟漪,获奖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了。
“茶馨氤氲铜岭岗,薪火相传荔枝湾”。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更多的茶人成长起来了,我弟弟从奇只是个代表。但我们不应忘记,像我母亲这样的老一辈茶人。
这些年来,我穿州过府,游走于全国各地,喝过各种各样的茶。然而,记忆中最好的茶叶味道,仍是小时候喝的茶散茶。
(万里红 摄)
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丁易提供
编者:静水流深,最真挚的情感,从不需浮华的修饰。故乡、母亲以那道“茶散茶”的形式长存心间。游子啊,无论走了多远的路,去了多少地方,那故乡永远以根的形式滋养着他的心房,给他源源不灭的能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奖喜入铜岭岗”,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丁易的弟弟丁从奇场长,子承母业,并将丁家茶业发扬光大。
宁海县桥头胡铜岭岗良种茶场
丁从奇联系电话:13858270871
烟厂地图:
沉香阁出品,品质严保证。
欢迎来挑错,一错一红包。
现将邮箱奉上:wenhuaninghai@163.com
文化宁海
微信号:wenhuaninghai
(0)

相关推荐

  • 杞菊黄精茶缓解耳鸣

    杞菊黄精茶缓解耳鸣

  • 母亲的茶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母亲的茶 文|五更泉 春节期间,我跟母亲在老家堂屋里聊家常. 母亲说:& ...

  • 山里的姑娘如茶馨

    前几天,跟几位朋友到揭西县的大洋乡做客,认识了山里姑娘阿清,她热情开朗,有着山里人的质朴.厚道,但脸上架着一幅眼镜,使晒不黑的阿清增添了几分文雅.她一见我们来了,既当导游又当厨师,热情招待,更让我们佩 ...

  • 铜箐河古树茶有什么特点?茶友喜爱它的原因在这!

    很多茶友都听说过易武有个铜箐河很火,是易武茶的新贵,甚至有赶超薄荷塘的趋势.铜箐河,也叫同庆河,大概由于以前并不出名,所以称呼显得随意,如今出名了,也并没有得到统一.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铜箐河古树茶的 ...

  • 铜箐河古树茶(地理位置、茶园茶树、口感特点)

    很多茶友都听说过易武有个铜箐河很火,是易武茶的新贵,甚至有赶超薄荷塘的趋势.铜箐河,也叫同庆河,大概由于以前并不出名,所以称呼显得随意,如今出名了,也并没有得到统一.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铜箐河古树茶的 ...

  • 临沧邦东古树茶-爱茶之人新的桃源

    揭秘古树普洱茶鲜为人知的秘密,教你如何选购真正的单株古树普洱(山头,加工,冲泡,品鉴等),全面了解才能不掉坑! 真正的古树茶 说起古树茶,大家知道中国古树茶哪些地方最多吗? 中国古树茶大多来自云南临沧 ...

  • 山水印|竹林野茶:茶不是药神,却是身体的保护伞

    山水印:挖掘丽水老底子食材,传承丽水技艺,将竹林野茶发扬光大. --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印打造丽水家乡生态产业链第一茶品牌 什么是山水印竹林野茶? 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庆元县 森 ...

  • 茶言茶语:一杯茶里的幸福

    一杯茶里的幸福(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蜻蜓低飞,茶香飘逸,人在兰花中,梦醒不知路. 很多时候,喜欢泡上一杯茶,将茶香静静地握在手心,拿起一本书,倚着窗,看着云雾下的桥,任思绪纷飞. 那飘渺中的摇曳,那 ...

  • 『养生茶』(三)除湿利水茶: 藿香茶

    原料:藿香5.绿茶3.冰糖10. 用法:用2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暑祛湿,和中辟秽:抗菌. 用途:外感暑湿,发热.头痛.胸脘闷胀.呕吐.腹泻.痢疾.疟疾.口臭. 来源:传统药茶方.

  • 2020年“春季饮茶”消费趋势出炉:00后都注重养生了|兴茶观茶

    [兴茶网 资讯]进入四月,正是大量春茶新品上市的时节,令人期待的普洱古树春茶也会在4月中旬开采,眼下,正是爱茶人士买茶.品茗的好时机. 京东发布<"春季饮茶"消费趋势> ...

  • 『养生茶』(三)除湿利水茶: 白术茶

           原料:白术10.乌龙茶3.        用法:用300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胃,和中除湿: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强壮.        用途: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