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学踏入绿茵场 我们是否会看到不一样的足球?

伴随着运动心理学逐渐被体育界关注,运动与心理学的关系愈发密切。足球作为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是心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运动”。心理学的视角与传统足球行业的视角存在着极大差异,所以,在我国心理学远未普及的当下,在我国人民仍然避讳谈心理问题的当下,我们不妨放下满腔热血,暂时冷静下来,一起来聊聊心理学与足球的关系。
1、主场优势
各大洲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详细主场优势见表格
约定俗成的,我们都相信有主场优势这回事。那么,大家认为主场优势和心理学有关系吗?主场最大的优势在哪?为何全世界都要坚持客场进球制?其实,主场最大的优势并不在水土不服,也不在气候变化,更不是体能变化。固然,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但与主场的巨大的心理优势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统计学家曾统计近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个赛季约17万场比赛发现,主场优势在所有大洲都适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那么,球队主场产生的心理优势有多大?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像是你在家里招待客人一样,客人并不知道你家的油盐酱醋放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你家的氛围如何,更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样的菜,而这一切,你都了如指掌。《优胜者:胜利和失败的科学》作者阿什利·梅里曼在谈及“处在主场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时表示:人在主场比赛中更有动力,因为这是一种将别人从这里排除出去的欲望,所以才有更强的控制欲。心理学家们针对主场优势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伯明翰大学邀请多位著名裁判坐在电视机前判罚一场比赛,结果显示:裁判做出有利于主队的判罚次数,平均比在比赛现场要少15%。这也便证明了,主场的狂热氛围、高分贝的球迷等等这些潜在的影响到了(著名)裁判。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常常在比赛中抱怨“主场哨”,这种现象被称为“主场优势效应(home-town decision)”。
那么,主场优势只是因为主裁判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影响吗?答案依然并非如此。2003年,诺森比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心理学实验。实验团队通过赛前赛后采集的数据,监测观察了球员们唾液中的睾酮(睾丸素)含量,结果发现:主场球员的睾酮含量要比客队球员高出40%,而在面对死敌时,这一数据甚至会高达67%。这意味着,受影响最大的是球员!主场作战的球员在比赛中更容易具有男性力量,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克服伤痛和疲劳
当然,我们并不能躺着主场优势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除了主场优势,要想提高球员的场上表现和潜能,心理训练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2、心理训练
心理学真的能提升球员潜能吗?或许大家心中仍然存在着疑问,所以我们暂且保留答案。但要说心理能否影响球员的竞技状态,我想是每个球迷都深信不疑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足球的心理训练。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足球心理训练》一书的作者,比尔·贝斯威克。贝斯威克先生是谁?他是一名心理学硕士,是英格兰国家队第一位专职运动心理顾问,也是是英国应用运动心理学界的领导者,他还有过一个身份,那就是英格兰男子篮球队主教练。
贝斯威克走入足球的世界,是因为他挚爱的德比郡俱乐部,在贝斯威克的帮助下,这支后来被誉为英超历史最差的球队,曾经在他的协助下连续留在英超足足六个赛季。也正因如此,贝斯威克成为了英格兰国家队的一员,英格兰足协对贝斯威克在德比郡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贝斯威克的帮助下,英格兰队在世纪初一直是最有竞争力的球队。
在贝斯威克看来,“完美型足球运动员”是存在的,但实现这个要求需要五个步骤:自信、自我控制、注意力、视觉表象、心理坚韧性。评价一名球员时,心理和情绪的优势及劣势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当代足坛需要培养有思考能力的球员,进而将将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结合起来发展。只有了解上述五项步骤,主教练和球员才能懂得球场上的竞争意识,沟通,角色定位,凝聚力。这也是主教练执教艺术的存在。
贝斯威克依据其丰富的足球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实践,撰写了这本受到众多著名教练员和运动员欢迎的专项运动心理学专著。贝斯威克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简化成通俗易懂的足球心理训练指南,强调赛场决策和情绪控制技巧等实用心理指导,其倡导的“先用脑,再用心”的理念对当今足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足球心理训练》一书也逐渐成为了欧洲各大豪门青训营的必备教材。因此,他是毫无争议的足球心理训练领域的权威学者。
那么,在贝斯威克的影响下,执教艺术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又有多少球员,被心理埋没了潜能。
3、激发球员
假设你在精神或者心理上有95%是正常的,那就还有5%的变量存在,而这剩下的5%将决定你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换而言之,这5%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利物浦的运动心理学家史蒂夫·彼得斯博士。
足球是一项对抗激烈的集体运动,伴随着尖端科技和天价资本的全面介入,运动员们也承受着与日俱增的压力,不断增涨。球场上瞬息万变,所以,教练不可能永远把一切都准备好,但是教练组们会努力地去最大限度控制住一切可控的因素,如何控制?这就是一个运动心理学和精神学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理解,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的学问,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进行的。但心理学的另外一个领域就是行为科学:通过外部行为分析研究内部心理的学科。于足球而言,动机、焦虑、俱乐部关系,莫不如此。简单地说,主教练们自然希望能够激发球员,那么应该如何激发球员的潜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便是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最大程度激发球员运动潜能的证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激发强度与工作效力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以,过多或者过少的压力都是不能激发成功的,建立一个合适机制,找到球员的最佳压力点(对应最好的场上表现)才是最为稳妥的。同样,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以及其他合理的技巧,都是考量一个主教练是否具备激发球员的关键因素。所以,球员需要轮换,年轻球员更需要循序渐进。正确的球员使用方式,绝不是长期拿来做多面手,反复试验其位置。
当然,心理学与足球的影响息息相关,绝不只是球员范围内,主教练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例如,2018年4月,《慕尼黑日报》采访德国心理专家赫尔佐格时,他表示“如果德国杯决赛惨败,科瓦奇接任拜仁的压力会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压力还大”。在赫尔佐格看来,他对科瓦奇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示质疑。
我的朋友,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副教授潘霄曾为曼联时代的穆里尼奥写下一篇传播颇广的文章——《自恋者穆里尼奥的落幕》,该文通过穆尼里奥讲述了一名恶性自恋的主教练如何毁掉了自己的教练生涯,文中总结:“发自内心的去爱一家俱乐部,而不是把它当作证明自己的机会。发自内心的去爱球员,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雇员。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坚定自己的战术信念,去接受比赛失败,去接受媒体的批评,不打无谓的口水仗。在这些可以做到的基础上,去改变自己的恶性自恋。
小结:
绿荫场上诸如此类的例子,相信大家心中都有太多太多,或许眼前的你脑海正在浮现着昨日的故事,此刻的你想到了谁呢?堕落的金童安德森、巴洛特利?走不出低谷的世界名帅库珀和贝尼特斯?把足球当做发泄的足球流氓?欢迎大家留言探讨,未来笔者还会就这个专题继续创作。
其实,关于心理学和足球,必然不是一篇文章就足以说完的。或许,专家们未来可以为此出一本书,但在今天,我们应该普及心理知识,至少推动更多人接触和学习心理学,进而传播正能量,更加理性、冷静客观的去进行赛后点评。
(本文特别鸣谢:潘霄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