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阴阳太极”的维度和层面看:人性善恶皆阴阳,顺生而逆亡

东方既白 著

前文说了以孟子的性善论为基础的儒家思想和以荀子的性恶论为基础的法家体系,以及为什么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都能自圆其说,各行其道,而且还能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讲,性善论和性恶论两者之间,没有孰优孰劣,谁对谁错的问题,其对人性而言犹如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立统一,所谓“立场决定态度,方向决定出路”,有时候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自然就不同,因此从本质上说,两个人的说法各占一边,没有对错之分,亦或者说,两者都说的没错,但都只说对了一半。

荀子言:“人性本恶”;孟子曰:“人性本善”

那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站在“阴阳之道”整体对立统一性的立场上来看待“人性善恶”问题的本质呢?答案是邵雍所言的“以物观物”,以及《易经》的“综卦”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说白了就是现在管理学中常说的“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思考”模式,但如何把这种模式做到极致,可能各人的理解和做法又会因本人的素质差异而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然“以物观物”的本质要求,就是不但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还要以对方的心智状态和思维方式看问题,这需要实施者有极高的悟性和极其繁杂的生活阅历做基础。

演习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所谓“综卦”,又称“反卦”、“覆卦”,是指将一个“六爻卦”反覆(颠倒)过来所得到的卦。综卦是“六爻卦”旋转180°所得到的卦。综卦是角度转换,换一个方向来看“六爻卦”,就得到该“六爻卦”的综卦。

综卦体系模型,合理兼顾了不同立场的诉求

《易经》的“综卦”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其具有“变与不变”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卦变的规律和算法简单固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具有“纯粹性”和“单纯性”,比如“屯卦”的综卦一定是“蒙卦”,“泰卦”的综卦一定是“否卦”,“家人卦”的综卦一定是“睽卦”,而不可能是其他什么卦。又比如“乾卦”的一爻变卦,一定是“姤卦”,“乾卦”的五爻变卦,一定是“大有卦”,所以邵雍才在这些卦变规则的基础上衍生了自己的《皇极经世书》和“元会运世”模型体系,这也给我们研习“以物观物”提供一套绝佳的“教材资料”。

邵雍《元会运世衍生图》

《易经》的“综卦”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亦有“很强的主体原则性”。比如《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五十六卦有综卦,其他的八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没有综卦的“卦”,旋转180°所得到的“卦”,还是此“卦”,统称为“正卦”。这种“正卦”在“六十四卦”中共有八个,分别为: 乾、坤、离、坎、大过、小过、颐、中孚。这就启示我们在关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因立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看法,有些问题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原则性问题则绝对不能。

八个正卦,代表了八个原则性问题

比如乾为天、坤为地、离为日、坎为月;“天地日月”是宇宙现象,从任何角度看,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故 乾、坤、离、坎 四卦为“正卦”,无“综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大过、小过”是指人的过错,“颐”是指人的颐养、养育,“中孚”是指人的诚信。故“大过、小过、颐、中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性质都不会改变,都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立场差异性,故大过、小过、颐、中孚四卦为“正卦”,亦无“综卦”。

以互为“综卦”关系的“泰卦”和“否卦”为例,当然它们之间还有“错卦”的另一层关系在。那具体什么是泰卦呢?上卦“坤”为地,下卦“乾”为天,即谓“泰”卦:天居地下,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交通融合,喻示“通泰”景象。全卦揭明只有天地上下交应、阴阳互融,才能导致事物“通泰”及和美昌盛的规律。因此《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交则泰;天地不交则否。心与意通则善,心与意不通则恶

什么是“天地交”呢?它们之间能顺畅无比的沟通交融,就能够亨通安泰、和美昌盛,反之“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因此“否卦”则反过来乾上坤下,象征万物闭塞不通之象,天地不交,阴阳不融,上下不合,诸事不顺,是一切都不和谐之象,所以,象曰:天地不交,否。是不是因为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泰和否呢!因此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实质,也是这个道理。

故李宗吾先生就在其《厚黑学》里就用了《易经》的“综卦”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并配以具体的图例,阐述了在孟子和荀子眼中具体是如何看待这种不同人性差异的。他在书中是这样具体解释的,众所周知,物理学学中有离心力、同心力二种说法,李宗吾由此推导出人之性灵,与磁电相同,与地心吸力相同,故牛顿所创的公例,亦可适用于心理学中之人性的规律,即:“距我越近,爱心越笃,爱心与距离成反比例。”

性善论原理图

甲图为性善论的原理:甲图层层向外发展,就是离心力现象。孟子站在甲图圆圈中心里面,由内向外看去,见得凡人的天性,都是孩提爱亲,稍长爱兄,再进则爱邻人,爱本省人,爱本国人,层层放大;如果再放大,还可放至爱人类爱万物,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喜言诗,诗是宣导人的意志的,凡人只要习于诗,自然把这种善性发挥出来,这即是孟子立说之本旨,所以甲图可看为孟子之性善图。

性恶论原理图

乙图为性恶论原理:乙图层层向内收缩,就是向心力现象。荀子站在乙图圆圈最外面,由外向内看去,见得凡人的天性,都是看见花就忘了石,看见犬就忘了花,看见人就忘了犬,看见朋友,就忘了他人,层层缩小,及至房子倒下来, 赤裸裸的只有一个我,连至好的朋友都忘却了,故曰:“妻子具而存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总是叫人把这种固有的恶性抑制下去。荀子 喜言礼,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凡人只要习于礼,这种恶性自然不会发挥出来。这就是荀子立说之本旨,故乙图可看为荀子之性恶图。

孟荀争论图

孟荀争论图

针对人性的善恶,为什么孟子和荀子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究其原因,正如李宗吾先生在其《厚黑学》里所说:人性中的善恶公私,和高低长短等概念一样,完全取决于参照系,即所站的立场和角度。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这不就是《易经》的“综卦”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嘛!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上面这张图,图中第一圈代表“我”,第二圈代表“友”,第三圈代表“他人”。谁也看不出“友”字这个圈是大是小?孟子认为与“我”字圈相比它便是大圈。而荀子在外面画一个更大的圈,与之比较,就说它是小圈。归根结底,只能说“友”字这个圈,它只是个圈,不能绝对地说它是个大圈或小圈。其实孟子和荀子所说的均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道理,却因为立场不同、站的角度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但是,孟子和荀子并非是简单地给人下了一个“性善”、“性恶”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引导,并学以致用。

因此从本质上说,两个人的说法各占一边,没有对错之分,亦或者说,两者都说的没错,但都只说对了一半。孟子主张靠自己的自我修行,自律担当,激发人性中那“阳”的部分,荀子主张靠外界礼法制度,他律约束,即管人性中那“阴”的部分,一个软,一个硬,一个扬善止恶,一个以恶制恶,殊途而同归、浑然而天成。

古之圣人以天文定天道,以天道定天伦,以天伦定人伦,以人伦定人文,以人文效天文。因此,所谓人性“善”和“恶”的争论,其实就是人类在行为心理上是“以利他为本”还是“以利已为本”的争论,利己是本能,利他是社会性。越自私的人越具有兽性。坏人也只是自私的程度比好人严重而已。越无私的人越具有社会性……好人不是无私,只是好人会以道德和自我约束来限制自己的自私。也是万物在“阴阳太极”层面和维度所遵循的那个阴性阳性的问题。

故站在人类角度所说的“善”,就是站在天地角度所说的阳性,其主要特点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扩张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等一切积极主动的生发运动趋势;在人的角度所说的“恶”,就是站在天地角度所说的阴性,其主要特点是相对静止着的、内守收缩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等一切消极被动的消亡运动趋势,这是无法回避、也是避无可避的客观现实问题。

所谓高人就是能自成体系

以我观物,以人观人时,人性皆有善恶,以物观物,以天量人,则人性只有阴阳,因此实事求是的讲,站在更高的天地和宇宙的视角来看,人性善恶皆阴阳,亦都遵循“顺生逆亡”的规律性。从天道“阴阳太极”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法则来说,就像天地万物所展现的那样,大是由小所组成的,高是由低累加出的,宽是由窄舒展开的,远是由近延伸来的,久是由暂绵延成的……就算是光明与黑暗这种看似非构成关系的阴阳,也还是没有绝对的明与暗,明比之更明却是暗,暗比之更暗却是明,到底还是这种关系。你不能说只要大、高、宽、远、久、明,而不要小、低、窄、近、暂、暗,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这样想显然就是妄想。而世人无不抱有这样的妄想,故而还是反阴阳。

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是非、善恶、黑白等种种,若只在乎局部,从没有边界、没有参照系来说,即所谓的无限之整体看,都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王阳明告诉我们“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的真正原因所在。同时,无善无恶又是由无尽善恶组成的,阴阳法则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其小无内即是“当下”,是人只在当下显现的无相灵觉。故善恶又不能不有,只是需要是当下临事即时的反应判断,孟子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只有此处之善恶为真,除此皆属妄想。这就是“为善去恶”、“致良知”等的依据所在。

阴与阳对立统一,不可分割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孟子、荀子的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德育教育,重视个体素质培养,涵养良好的社会整体素养,构建社会公德高尚的和谐社会;以及完善社会规范核心价值培育,提高法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培育社会公德意识,构建法律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两个方面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指引,对于我们完善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有“人性本恶”的见解,才有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法治“和韩非子法家他律一派的世代传承;正是由于“人性本善”的见解,才有儒家在西汉后推崇的以道德感化为主的”德治“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千年之用。人本性是“利他”还是“利已”,这不仅决定了个体个人的处世待人的态度,还决定了领导者特别是国家统治阶层在制订管理方针政策时是以强行管制为主还是以教育引导为主的趋向。

正如陈寅恪老先生所说“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强调“法律与儒家礼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也都是在说明人性阴阳之道的一体两面性。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的、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具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性,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合理引导约束人性阴阳之道。

法儒道层级管理模式图

所以当前的我们,可以在前人儒法分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待人性的善恶,以人性之阴阳推儒法兼治的模式,甚至是一步到位,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阴阳转化规律来推行法儒道层级管理的模式,进而来合理地引导疏通人性的善恶。这是对人性“阴阳之道”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实践,更是对老子道德经中“法儒道”层级管理模式的学以致用。

下一节我们就来讲讲《道德经》是如何顺应“天地人”之阴阳特性,来具体阐述其“法儒道层级管理模式”的。

上一篇:孟子言“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为什么都能自圆其说?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悟“道”,首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文化研究新体系。

致力于以周敦颐的《太极图》为基础,系统性揭秘《道德经》所蕴含的

整体思想及其架构体系。

(0)

相关推荐

  • 汉儒对孟荀人性论的发展

    中国思想史中人性善恶学说由孟荀首倡,孟子力主性善,荀子与之相反.之后,由于秦并六国,天下一统,诸子之学亦归于式微.这样一来,关于人性善恶的重大问题,便只能留待汉儒去做进一步分析论证.在汉儒之中,首先承 ...

  • 《直方周易》说卦(1)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说卦  [原文]昔者圣人(1)之作(2)<易>也:幽(3)赞(4)于(5)神(6)明(7)而(8) ...

  • 人性善恶皆阴阳,顺生而逆亡

    说到人性的"善""恶"问题,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人应该最有发言权的,其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历经几千年而不止,恐怕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持久的一场辩论赛. 纵观历史, ...

  • 融入《影》故事机理的“阴阳太极”及主要人物解析

    本文为媒体专稿,不允许转载 <影>首映礼,编辑部观影回来后交流感想,每个人的理解竟然都不一样,谁都无法说服谁. 我想这才是<影>的重点.说<影>是极致的中国风,不仅 ...

  • 太极(阴阳)法论命的核心要诀 和十干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一,阴阳论命总诀 1.阴阳和合者吉,阴阳失和者凶.从阴阳的主要代表五行.十神.宫位.旺衰来看. 2.阳为尊,为光明.为温暖.为主流.为政府.为大人.为福气.为奉献.为服务,主贵:阴为卑,为物质.为基础 ...

  • “九练不如一站”,为什么太极高手十分痴爱站桩

    说起太极拳最原始的训练方式是什么?是浑圆桩!而而中国武术和外国武术最大的差别便是站桩. 古代各门武术,最必不可少的便是站桩,就连从形意拳延伸出来,没有任何招式的大成拳更是漏不了站桩的训练.这是为什么? ...

  • 站在生命的层面看生活

    --本文根据[深夜茶馆]抖音短视频整理 [用心做好眼前每一件事] 无论做什么,你只要专注做,都能做出一片光芒.我到饭店刷盘子,我都能刷成一片光芒.我专注刷盘子,我什么都不干,我把盘子刷到极致,刷到这个 ...

  • 阴阳五行——高维度的思辨体系

    本 期 导 读 我们每个人在出生的一刻所会形成的自己的能量格式,当客观的时间规律,作用于每个人的时间结构,再加上流年大运的到来,就会对能量产生影响和变化. 阴阳五行是门什么课? 阴阳五行课,既可以说是 ...

  • 从阴阳太极到梵高笔触,再谈大愚《十方空间》的中西融合

    一幅绘画作品的丰富可以从内在思想.外在内容以及笔法.技法.用色的丰富等多个角度加以考察,整体的丰富建立在局部丰富的基础之上,在欣赏大愚的<十方空间>时,我们总能于不经意间在丰富之中又见丰富 ...

  • 逆向思维: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

    逆向思维: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 每个人都对这个世界看法不同,认知不同,理解不同,从而行为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的结果自然是截然不同. 以往或许你从未注意到,每个人的思维,高于一 ...

  • 阴阳太极歌

    ​观天之道,悟天之理. 修天之道,成天仙果. 观地之道,悟地之理. 修地之道,成地仙果. 观人之道,悟人之理. 修人之道,成人仙果. 人依地生,生依地道. 地依天生,生依天道. 天依道生,生依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