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李宝玲‖午后的阳光
作者简介
李宝玲,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原临河区直单位工作,中共党员,退休。
身边故事
午后的阳光
中午小睡一会儿,起来,想起一件要办的事,赶着点坐上了13路公交车。
上车司机师傅礼貌的一声下午好,心里倍感温暖。车内开着空调,车窗外的阳光也卯足了劲往车里钻,车上乘客不多比较安静。我抬眼向外面看去,乌拉特大街路边的杨树脱去了臃肿的外衣,显得更加高大挺拔,粗壮的树干上枝叉分明,静静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在蓝天的映衬下像一幅勾勒出线条的水墨画。车走走停停,此时,我没有了往日那份焦躁,静静地欣赏着外面的景色,放松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
政府广场,卸去了秋日的浓妆,呈现出冷峻的素颜,清清静静地积蓄着能量,等待来年的粉墨登场,华丽现身。市党政大楼东北角的草坪,在严寒中隐去了那抹绿色,成熟的枯黄色包围着一座小蒙古包,浓缩着蒙汉一家人,水乳交融的民族情。十字路口的巨石、绿化带中苍劲的绿松、花圃里挂着小红果的灌木,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车穿行过两边都是商铺的路段,记得也是冬天的一个午后,我到这里的一个小店,店铺坐东面西,门是落地玻璃的,下午阳光正好,照的整个厅堂亮堂堂,店内装修及其简单,一米高的隔断是用盖楼房用的空心砌块垒起的,最上面那层里种植着花草,花草长势不算旺盛,但也有花开其中。下午的阳光照射在这堵沉闷粗糙的墙上,绿植中点缀着花朵,也不失是一道吸睛的景色。和店家聊起,她经营特色小吃,只在旺季时营业,每年的春节前和第二年的五一前关门,休息或外出旅游。以这种方式做生意,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是照亮厅堂的阳光?还是随性另类的装修?亦是她那份遵循内心自由的选择?让我记忆犹新。
办完事,走到自来水公司的路口,对面维多利的街角处传来了熟悉的二胡声。以前,老人在胜利路旧工会楼的十字路口处,我每天上下班路过时都能看到,风雨无阻。那时以为老人是家境的原因出来谋生,后来才知道老人募捐的钱用来支助贫困学生。今天,在此偶遇,正好身上带有现金,零钱投入募捐箱,久违的京腔唱起来,老人泛着红晕的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不知是暮色中的夕阳映红了老人的脸?还是寒风冻红了老人的脸?我看到,那是一种忘我的、笃定的笑容,这何尝不是临河街角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天不想步履匆匆,本着顺其自然的心态,结果是顺利办完了事情。我想有时我们急着赶着,总是在忙碌中奔波,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由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我们总是被许多的欲望所绑架,给自己设定一些没必要的目标,一个目标实现了,再去追求下一个目标,把自己置身在繁杂的忙碌中,在琐事里迷失自己。居住的房子宽敞了,又不想耗神费力去收拾,有亲朋好友来访饭店招待;衣橱里的衣服多了,却没有心情去换搭,常穿的也就几件;精美的书籍多了,不是去完整的阅读几本,而是图书成了书房的摆设;海量的信息扎堆了,不是用大脑梳理过滤,删除选择,而是心猿意马,人云亦云。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和自己做个对话,问问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患得患失的忧虑,羁绊着我们的思维,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少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那份洒脱。此时,我试图放空一切,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以空杯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竟然发现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风景。
暖阳、暖语、暖景、暖心的好人,伴着自己舒展的好心情,在寒冷的的冬天未曾感到一丝的凉意,一切不悦和烦恼全抛在脑后,其实,有些温暖就在身边,有些幸福就在眼前,只是浮躁和功利挡在前面,让我们视而不见。正是:尽日寻春不见春,忙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品链接
编辑 孙传海
投稿注意事项
1.凡是给本平台推送的文章,必须是没有在其他平台上发表过的纪实文学原创作品,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可连载。
2.作品内容不得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侵犯个人隐私,不得涉及任何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文责自负。
3.本平台实施赞赏稿费制,没有赞赏就没有稿费。将作品获得赞赏金额的70%作为稿费。稿费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发放稿费之后再获得的赞赏将不再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