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刘禹锡《浪淘沙其七》:大自然的这一奇观,成为千年来文人墨客的笔下美景,你去过吗?

“诗豪”刘禹锡,21岁中进士进入仕途,坎坎坷坷一生。

前十年,参与唐顺帝李诵的改革,得到重用,仕途顺风顺水。

改革失败后,被贬任地方官20年,经历人生波折,积累了他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素材。

晚年的20年,较为悠闲,吟诗作对,享受晚年。以70岁的年纪去世,在平均寿命55岁左右的唐朝来说,也算高寿了。

刘禹锡外放夔州期间,创作了组诗《浪淘沙九首》,其中第七首描写的是钱塘潮景象,气势磅礴。

钱塘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候,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多少文人墨客多有描写的诗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月的钱塘江,涛声滚滚,如同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高达数丈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后又被撞回。片刻之间又退回到江海汇合之处,它卷起的海沙留在沙滩上,座座沙堆就像洁白的雪堆。

从刘禹锡外放路线来看,好像并没有在过杭州一带,所以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是太好确定。一般认为这组《浪淘沙九首》是刘禹锡外放夔州期间写的,也可能是这个时期整理的,由于没有更详细的史料,所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好确定。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