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情感反刍的痛苦中跳出?
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早已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次次的“温故如新”。
为什么有的人倾诉可以释怀,有的人却更加痛苦?明知道揭开伤口会疼但就是停不下来?对痛苦经历的回忆会损害智力吗?
心理治疗师就“反刍痛苦”(即不断回忆让自己更加痛苦)的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小糖已经给大家画好了重点:摆脱不良反刍、保持身心健康,需要知道这几件事——
1 情绪反刍,越倾诉越苦闷
朋友间,尤其是女性友人,总喜欢彼此倾诉,通过复述发生的事情来减轻压力,心情也会随之舒缓。但在有反刍倾向的人身上,这一条并不适用,甚至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G.J.Haeffel在研究中发现,让普通人回顾自己的经历8分钟,不会对心情有任何影响。但那些有点难过和具有反刍倾向的人,8分钟后一致表示,自己觉得更难过了。
试着回想一下,上星期或者上个月发生的一件让你不快的事,你此刻的感受如何?
① 情绪有所缓和,并且可以平静地解释事情发生的缘由;
② 仍旧心情沮丧,尽管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每次想起来还是感到痛苦。
前者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后者则是落入了反刍痛苦的循环之中。
2 反刍消磨我们的智力资源
一旦进入反刍,我们受到的伤害是持续性的。回忆加剧了我们的痛苦,而每一次反刍又让记忆更加鲜明,所以我们就强迫着自己继续回顾,如此恶性循环。
不仅如此,反刍需要大量消耗精神能量,我们的注意力,精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被削弱。就像一台CPU100%占用的电脑,无法调用其他程序,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3 如何跳出反刍?学会切换视角
想要跳出反刍的怪圈,你可能需要一点想象力。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有帮助的自省和不良反刍,到底有什么区别?最终在实验中发现,两者最关键的区别是:视角不同。
进入不良反刍的人,回忆时通常是第一视角,更关注的是事情如何发生。第一视角是自我沉浸的,当事人很容易体验到当时的情绪;
而那些能从自省中放松的人,通常是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更关注事情为什么发生。第三视角是自我疏远的,当事人不那么容易被激发情绪。
想想也是,如果你不愉快的经历是某人恶语相向,那么每次用第一视角回想,对方狰狞的嘴脸都会生动地出现在你眼前,心情怎么可能舒缓呢?不暴跳如雷就不错了。
但如果把镜头拉远一点,直到能看见你自己,或者干脆切换上帝视角,你就很容易保持理智,整个过程更像在看一出戏。保持这个视角,慢慢地,反刍会逐渐减少直至你不再想起。
4 转移注意力,彻底摆脱反刍
既然容易陷入消极情绪,那我不去想不就得了?没那么简单,情绪反刍很难控制。你要做的不是压制,而是转移。
Guy Winch博士在研究发现,处于反刍中的人,只要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或者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任务(聊天、有氧运动、拼图),反刍过程会立即中断,情绪也会好转。
哪怕只是玩手机上的数独,或者回想昨天的三餐,都可以有效停止反刍。一旦反刍中断,我们的能量、注意力和积极性也都立刻恢复。
相反,如果一味压制情绪,只会适得其反。就像你无法不去想象一头长了鸭嘴龙角的白熊一样,越是不要你去想,想的次数反而越多。
分析你最容易反刍的时间和场景,比如睡前,提前找出适合这个场景的分散注意力效果最好的活动。担心会忘还可以写在纸上,有备无患。
小 结
①有反刍倾向的人不适合回忆。
②反刍会加剧痛苦,还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创造力和积极性。
③想要跳出情绪反刍,需要:
i.回忆时站在第三人视角,多关注为什么发生而不是如何发生。
ii.不要压制回忆,找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事去做,转移注意力。
End.
没看够?点蓝字
微信改版后,你可能会发现,
找不到<夏小糖>了,封面图也变小了!
在此强烈呼吁,请星~标~小~糖~
方法如下:
下期见!
(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