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值得餐饮人学习?

作者|邓启程
来源|勺子课堂

2013年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大会上,小米CEO雷军谈到自己曾梦想开家餐馆。

在雷军看来,最成功的老板莫过于小餐馆的老板,可以跟每一个客户都是朋友,如果经常有人提前打电话订座,会让他很有成就感。

▲小米创始人——雷军

不止是雷军,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直言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是开一个小餐馆,为什么商业精英们都如此钟情于餐饮创业,我想大概与其极具魅力的挑战性有关,作为“百业之王”,餐饮业有着近八成的淘汰率,想要在业内有一番作为,需要掌舵者拥有远超常人的智慧和商业能力。 虽说创业本身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验证的过程,但伟大的公司往往来源于早期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商业逻辑,雷军就曾将小米的成功归结于7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如今雷军的餐饮梦是否还在,旁人不得而知,但餐饮人能从小米身上学习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

营销的成败,终将回归产品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最经典的slogan ,更是小米对自己品牌的定位。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作为当时全球主频最快的智能手机,配合1999 元的定价,小米刚一出场就将性价比玩到了极致。

▲为发烧而生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过:“爆品是小米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逻辑。”如何成为爆品,小米做对了两件事:只发布一部手机,给它最高的配置和最低的价格。 靠着化繁为简、薄利多销,小米成功复制出无数爆品,但在餐饮业,越来越多品牌却热衷于“搞花活”,比如上菜仪式。 对于餐饮品牌,仪式感可以是强化品牌体验的一剂良药,但过度强调仪式感,只会带来负面效果,导致用餐体验大打折扣。 像甩面、变脸、功夫茶,这些“传统项目”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不明所以的升降桌面、人鱼表演...就连厨师现在都要变身功夫大师,随时随地来套餐前组合技。

▲上菜仪式感
作为顾客,在担惊受怕之余,心中不禁生出疑问:“这样做会更好吃吗?” 不,只会更贵! 除了花里胡哨的前厅表演,菜品的创新设计也成了重灾区。 最常见的餐桌新文化,是一道菜不管合不合适、好不好吃,都必须加上液氮、干冰,拉满效果才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让一夜爆红成为可能,对比家常菜的“朴实无华”,网红菜更能博人眼球,获得流量。于是,餐饮老板们开始追求网红化,什么火卖什么,什么火模仿什么,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始终无法与竞争对手做出区别。 如果一家餐厅卖很多菜品,的确看似什么都能做,但这也往往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做不精,当营销热度退散后,只剩下“难吃”、“价格贵”等诸多诟病。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网红菜,噱头多过内容,流行周期大多不过三五年,短的甚至只有一年半载,能够吸引到的顾客也多出于猎奇心理,几乎不会二次消费。 当然也并不是说网红菜就一定不好,只是餐企需要结合自身定位以及消费人群去设计新品,盲目模仿,不计成本地开拓赛道,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在淘汰率如此之高的餐饮行业,一次错误的选择,很可能就会导致闭店收场的惨淡局面。

▲餐企需结合自身定位及消费人群去设计新品

用超预期服务,俘获客户的心

在互联网创业者大会上,雷军还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在他看来,创业者不能总想着如何去做口碑营销,因为最好的产品本身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也是营销。 餐饮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早些年开一家餐厅并不难,只要菜品不差就不愁没有顾客,但随着经济发展,顾客选择权变强,对餐厅的要求也越发严苛。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想要在存量市场中不被淘汰取代,需要与时俱进作出一系列的品质提升。这其中,服务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海底捞服务有毒”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梗,海底捞的服务极尽体贴周到,像免费擦皮鞋、美甲在海底捞都只能算是“毫无新意”的基础服务。 一个人去吃饭,对面会放玩具熊陪你;在你生日当天,无数服务员会为你庆生;孩子困了,服务员甚至会直接搬来一张婴儿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不会为你付账,海底捞几乎什么事情都会帮你做。
▲海底捞为顾客提供的婴儿床
海底捞的服务到底有多“变态”,几年前微博网友分享了在海底捞的奇遇:有顾客吃完海底捞,提出要打包吃剩的西瓜,遭到了服务员拒绝,理由是不卫生,但当他结账的时候,发现服务员拎出一个没有切开的西瓜让他直接带走。 相信再挑剔的顾客也很难抗拒这样的服务,有数据显示,用户前往海底捞的首要原因便是服务贴心,占比接近40%。

▲用户前往海底捞的首要原因是服务贴心

同样是为顾客提供服务,为什么海底捞能够成为行业标杆,因为海底捞一直在做的,是提供给用户超越预期的服务。 所谓超预期服务,就是在发现顾客有点感冒时,递上的一碗姜汁可乐;发现顾客披着头发不方便进餐时,及时给到的一根头绳...... 雷军曾说过,感动,你不能把它挂在嘴上。首先感动的应该是你自己,感动你的同事,感动第一批发烧友。 通过超预期的服务去打动顾客,方能获得良好的口碑,顾客感受到了惊喜,自然也会乐意分享和传播这些具有故事性的服务。

▲通过超预期的服务去打动顾客

社群经营,小米成功的核心秘籍

为什么小米能从一个小众品牌,一跃成为国内知名手机商? 除了自身过硬的产品,还得益于小米优秀的社群营销。

▲社群经营,小米成功的核心秘籍

作为米粉无疑是幸福的,为“发烧友”而生的小米,十分注重粉丝用户的体验,并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OS的先例。 小米的社群运营是先从做论坛开始,在还没有推出手机之前,小米做的是 MIUI手机系统,为此小米先建立一个聚集手机发烧友的论坛,让米粉们提出建议和需求,在收集完用户需求后,再决定开发方向。 这样的模式,对开发难度无疑是种挑战,但同时也让小米收获了大批铁杆粉丝。米粉们在线上参与调研、产品开发、测试、传播、营销,线下参与同城会、米粉节,这样的重度参与既增加了米粉主人翁的荣誉感,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对品牌认同感。
抓住核心用户,是小米社群早期运营的逻辑之一,如今这个时代,定位越精准,越能够获得市场。 这就很像餐饮行业,众口难调,任何一家餐厅都无法照顾好所有人的喜好,想做烂好人只会导致全面平庸,有时候细分领域,将拳头产品做到极致,反而能够吸引到一批忠实粉丝。 社群运营的第一步,是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然后挑选一些较为熟悉的人担任种子用户,然后引导他们积极发言,引起讨论,活跃气氛。 社群运营不是发广告,也不是发红包,只有持续性在社群里输出有价值的东西,顾客才能够去关注。比如早上发一段采购新鲜食材的小视屏,中午发一些顾客用餐、厨师炒菜的视频,到了晚上,还可以在群内与顾客做菜品的分析讨论,并适时给他们发放些活动福利,以此增加用户黏性。 当社群有了一定的活力之后,此时适当发一些海报或者链接,更有利于社群运营与转化。
▲适当发海报或链接,更有利于社群运营与转化

小米能成功,有时代福利,也有它的必然性,本质上,小米还是严格遵循了经典的4P理论(产品、价格、促销推广、渠道)。 小米“神话”的背后,是豪华的设计团队、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深度的粉丝运营以及大规模的营销推广。 作为餐饮人,虽然很难直接复制套用小米模式,但我们可以向小米学习,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回归行业初心,做好产品,把握住客户需求,在不断创新思维中采用有效的营销方式,这样才能才能让自己的餐厅从餐饮红海中突破困境、脱颖而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