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你今天穿“红马甲”了吗?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文雨

    单位 |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最近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出“怎么看社工穿红马甲”的问题,引来热烈讨论。

“红马甲”是什么?“红马甲”是深圳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制服。2016年深圳市民政局将市内668家“社区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服务中心标识,包括牌匾、服装、工作证等,其中服装标识采用了“红马甲”。作为社区一份子,“红马甲”从此成为了社工在开展服务时最常见的穿着。

工作制服是为工作而制定的衣服,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标识作用。我们看见穿白大褂的就知道是医生,看见穿护士服的就知道是护士,看见穿警服的就知道是警察。社工穿“红马甲”,有3个问题值得思考:

1.服务对象看见“红马甲”就知道是社工吗?

2.“红马甲”是社工的工作制服吗?

3.怎么看社工穿“红马甲”的问题呢?

在讨论这3个问题前,让我们来看看社工开展服务时一般穿什么。

社工开展服务穿什么?

便服

当天穿什么上班,就穿什么开展服务。有人认为社工穿便服会更加容易与服务对象拉近距离。不过笔者认为,在初次接触时,服务对象一般不知“你是谁”“什么是社工”,穿便服不易于取得他们的信赖,所以“穿便服易于拉近距离”这个说法是需要有前提的,即初步关系已经建立好。

义工服

社工也会在工作时穿义工服,特别是社工作为义工身份参与活动,需要与活动组织方统一服装形象时。除了这种“被安排”的情况之外,笔者认为社工穿义工服,有两种情况是可取的。

一,开展非专业性服务,例如社区外展宣传活动,社工穿上义工服会有利于与居民建立初步关系。

二,处理棘手服务时,穿义工服会有利于服务对象放下警戒,例如遭遇家暴不愿意求助的妇女、流连网吧反感他人说教的青少年等。乐于助人的熟悉的义工形象会比陌生的“社工”形象更加容易让服务对象敞开求助之手。但这种“缓冲之计”建议只在社工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采用,当居民认识社工了,或者需要开展专业性服务时,一定要避免“借用”义工身份。

机构社工服

社工机构一般会定制统一的社工制服,但是不同机构的社工制服各有不同,虽然这有助于建立机构的认知度,但未必有助于提升社工专业的认知度。

 红马甲

最后一种穿着就是“红马甲”。在深圳,“红马甲”代表社区,代表权威,笔者认为这种标识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以及不同相关方对社工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有小伙伴就分享说:穿上“红马甲”小区保安会更容易让社工进小区开展服务。也许有人会反驳,社工容易被误会为社区人员和义工,但笔者认为,社工正好可以借此与对方/居民打开话题,介绍社工,用行动和专业让居民认识社工。

回应3个问题

 服务对象看见“红马甲”就知道是社工吗?

根据笔者的经验,初次接触时,服务对象会把社工误解为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包括社区居委、网格员、支教老师、社区热心人士甚至是指挥交通的小红帽。但在关系建立之后,当服务对象“认得”社工之后,他们就能把“红马甲”与社工对号入座。

 “红马甲”是社工的工作制服吗?

在使用范围来看,目前“红马甲”只使用于深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算是深圳社工的工作制服,也不是整个社工行业的工作制服。从职业性来看,“红马甲”会让居民对社工身份产生误解,因此,算不上是具有职业标识作用的工作制服。

 怎么看社工穿“红马甲”的问题呢?

社工穿“红马甲”为职业标识的确有其不足之处,但笔者认为,在目前社工行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认知下,“借东风”,借“红马甲”的风,借社区的风,也许是一个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的有效方法。相信有不少社工伙伴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向居民介绍自己是社工,无人搭理;改说自己是社区的,居民才理解你的来处。

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专业在其建设阶段,就应建立专业的仪式感和信服感,不该穿容易被误解的马甲或者“红马甲”。笔者持相反观点,只有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形成有统一标识的工作制服。和社工行业一样,专属社工的服装标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做好分内事,用专业的“星星之火”,撩动认可社工行业的“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怎么看社工穿“红马甲”的问题呢?你在开展服务时穿什么服装呢?你觉得什么是社工开展服务时最合适的穿着呢?

(0)

相关推荐